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5546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介绍(适合于高考填报志愿)(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十大著名大学1 清华大学 2 北京大学 3 浙江大学 4 上海交通大学 5 复旦大学6 南京大学 7 华中科技大学 8 武汉大学 9 吉林大学 10 中山大学“211 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 21 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 2000 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 21 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211 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

2、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历史背景“211 工程”自 1990 年开始酝酿。1990 年 6 月,国家教委在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 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百所大学五”计划时,即研究了在“八五”期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高校的问题。当时提出在二到三个五年计划内,有计划地重点投资建成 30 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后考虑到要形成一批行业带头学校,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到 2000 年前后,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 所左右,并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 世纪”的大事来抓。这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开始简称为“211 计划” ,后来确定为“211

3、工程” 。199119921991 年 4 月,重点办好一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被列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 1991 年 12 月,国家教委会同有关部门就“211 工程”问题向国务院和有关领导做了专门报告。1992 年 8月 26 日,国务院第 111 次常务会议纪要明确提出:“会议原则同意教委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要面向 21 世纪,重点办好一批(100 所)高等院校的211 工程规划意见。 ” 1992 年 10 月 29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主持,讨论了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 (草案) 。常委们认为, “纲要”提出

4、要办好 100 所重点大学,这很重要,把这些学校办好可以把整个高等学校带动起来。1993至今1993 年 1 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了“211 工程”的建设目标。 1993 年 2 月 13 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其中明确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 100 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 ”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 ,决定设置“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1994 年

5、5 月开始启动部门预审。编辑本段指导思想一是面向 21 世纪,为我国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输送和积聚为高层次人才。 二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高等教育同经济建设的联系,努力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三是集中有限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和重点学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通过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带动其它学校,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并探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新路子。编辑本段建设目标“211 工

6、程”建设的目标是:经过 10 年或者更长一段 211 工程总设计师时间的努力,使相当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能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整体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其中若干所高校和部分重点学科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布局合理、水平较高、各具特色的重点学科点和示范带头学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高等教育新体制。“211 工程”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此,有关高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有良好政治

7、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学术造诣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要较大幅度地改善仪器设备、信息情报图书、通讯等办学物质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明显增强科研实力;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增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有关部门要为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提供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速形成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211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二是一

8、批重点学科点;三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这里,学校整体建设是基础,重点学科建设是核心,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重点建设的学科为依托,按照资源共享、服务全国的原则,从整体上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11 工程”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以及文献资源各个学科的合理布局和保障体系、科技情报咨询体系、高层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及资源共享体系等。 实施“211 工程” ,是中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9、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编辑本段遴选条件遴选进行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原则是“水平是基础,投资是条件,目标要明确,措施要落实,公平竞争,择优遴选” 。 遴选“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其前提条件是办学思想端正,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教学、生活等基本设施已经达标,本科教育水平较高;学校所在部门、地区有统筹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的遴选条件是:有

10、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条件;具备一定数量的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科研经费较多,成果显著,对国家建设贡献较大,办学效益较高;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学校建设目标明确,并有自己的特色,建设经费落实有保障等。 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点的遴选条件是:学科发展方向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具有特色和优势;有国内公认、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绩突出;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基础。编辑本段实施阶段根据国家教育部的

11、安排, “211 工程”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校申报、部门预审、预备立项、正式立项、项目实施和验收。 作为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建设项目, “211 工程”在我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投入财力,物力最多的一次。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211 工程”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指明了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是“211 工程”建设的根本方针。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中央领导直接关心“211 工程”建设,并多次作了重要批示。李岚清同志直接领导工程建设,确立了“211 工程”建设的重大方针。党和政府对“21

12、1 工程”建设的关心和指导,为“211 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保证了“211 工程”建设健康顺利的发展。编辑本段建设成果通过十余年建设,中国 211 工程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211 工程”学校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和技术合作,提升了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层次,使“211 工程”学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渠道。中国“211 工程”是国际高等教育界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优质品牌,对极大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产生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英国、法国等 24 个国家与我国签定了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政府间协议。 “211 工

13、程”的建设思路和成功经验已引起了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与“211 工程”类似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专项计划。 十年来,“211 工程”学校累计培养了本科生 242 万人、硕士生 50 万人、博士生 12 万人、留学生 11 万人,为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了应有贡献。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 1700 多所, “211 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 6%,却承担了全国 4/5 的博士生、2/3 的硕士生、1/2的留学生和 1/3 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 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 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 70%科研经费。 “211”工程实施 10 年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取得

14、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11 工程”注重创新学科建设模式,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调整优化了学科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体系。通过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 SCI 论文发表数统计,有 40 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 2005 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 SCI 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 2 位,SCI 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 14 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 SCI 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211 工

15、程下高水平大学建设所取得的成绩“211 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十年来,通过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1、学校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经过十年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 5 倍,科研经费增长了 7 倍,SCI 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 7 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 5 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 4 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成功探索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建设高

16、水平大学之路。2、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在国家统筹规划下,创新学科建设模式,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使高水平大学的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 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 40 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 2005 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 SCI 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 2 位,SCI 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 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 SCI 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3、提升了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高水平大学随着学科水平的显著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明显增强,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211 工程”学校为例, “211 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 1/2 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 的“863”项目。十年来,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