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职业中毒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0546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职业中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急性职业中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急性职业中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急性职业中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急性职业中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职业中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职业中毒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职业中毒,公共卫生科,一、概述 二、报告 三、分级及响应 四、现场应急处理,2002年初,保定市白沟镇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 2003年8月17日上午10时,辽宁省大石桥市石佛镇淮子村一私营造纸企业,突然发生5名生产作业职工被有害气体致死的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特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高浓度硫化氢气体造成743人死亡,6万多人紧急疏散。,2004年1月16日 “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处三所二队污水井疏通作业”由硫化氢为主的急性中毒事故,2人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 4月20日怀柔区“北京京都黄

2、金冶炼有限公司”氰化物急性中毒事故。 5月31日“北京市优普实业发展公司”5名工人因接触“金属烟雾”引起发热事件; 5月19日“北京正泰源设备有限公司”以苯系物为主的有机溶剂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云南楚雄发生集体急性职业中毒事件 滇中铜冶炼厂83名职工住院治疗 2005年9月7日以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滇中铜冶炼厂职工在作业期间陆续发生中毒反应,中毒原因为铜冶炼原料中有毒物质砷偏高;生产系统中各个工序不平衡,排烟系统没有开足马力;当地连续阴雨天气,气压低,有毒气体下沉;车间职工安全设施没有做好。 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2002年10月内蒙乌海泰达制钠厂发生氯气泄漏

3、,3000余人中毒,1人死亡。2003年11月再次发生氯气泄漏,5000余人中毒。呼伦贝尔境内也发生过职业中毒事故。,一、概述,(一)定义急性职业中毒是指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场所,职业人群接触化学物引起中毒的事件。,(二)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途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消化道途径则属次要。凡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均可由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当皮肤损伤或患有皮肤病时,大量原本不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也可进入人体,

4、有些腐蚀性化学物可通过灼伤的皮肤吸收;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粘附在鼻咽部,可被吞咽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三)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类别,按照化学物理性质及在职业场所的应用,毒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刺激性气体 是急性职业中毒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常见的有: 各种无机酸、成酸氧化物和成酸氢化物,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铬酐、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等; 卤素及其化合物,如:氟、氯、溴、碘、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硅、氟硅酸、四氟化硅、二氟化氧、三氟化氮、三氟化氯、五氟化硫、十氟化硫、六氟化铀、溴光气、三氯化碘、氯化碘、溴化碘、四

5、氟乙烯、氯化苦、六氟丙稀、八氟异丁烯等; 一些酯类、醛类和醚类,如:硫酸二甲酯、氯甲酸甲酯、氯乙酸乙酯、氯甲酸氯甲酯、氯甲酸三氯甲酯、丙烯酸甲酯、碘乙酸乙酯、甲醛、乙醛、丙烯醛、氯甲醚、双(氯甲基)醚等; 一些强氧化剂和环氧烷类化合物,如臭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 一些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 碱性气体,氨、一甲胺、二甲胺等。,2.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形式存在,使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任一环节障碍,引起机体缺氧的物质。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前者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甲烷、乙烷、乙烯、水蒸气等,后者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

6、氮、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蒸汽等。,3.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活动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锌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等。正常皮肤可阻碍金属吸收,但有机金属如四乙基铅、有机汞、有机锡等可通过皮肤吸收导致急性中毒。,4.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有害物质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但某些聚合物中的游离单体,或聚合物在加热、燃烧或反应过程中,以及生产中使用的某些添加剂或助剂会引起急性中毒。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可分解出氯化氢气体;聚四氟乙烯塑料加热至250,开始有热解物逸出,

7、420以上将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稀、八氟异丁烯等,其他还有氯乙烯、氯丁二烯、丙烯腈、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乙烯、丙烯酰胺等。,5.有机溶剂及其他有机化合物 以有机溶剂为代表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常以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形式存在,多具有挥发性和酯溶性,可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常见的有:脂肪烃类化合物,如丙烷、丁烷、正己烷、乙烯、丙烯、丁烯、天然气、石油醚、汽油、煤油、润滑油、环己烷、环戊二烯、松节油。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酚、醛、醇、酮、醚类化合物,如苯酚、甲酚、五氯酚、二硝基酚、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2-氯乙醇、氯丙醇、丙酮、环己酮、甲醚、乙醚、异丙醚、甲醛、一拳、

8、丙烯醛、糠醛等;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如丙胺、丁胺、乙二胺、硝基甲烷、2-硝基丙烷、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等;腈类化合物,乙腈、丙腈、丙烯腈、丙二腈、异氰酸甲酯、硫氰酸酯类、异硫氰酸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啶、氯吡啶、烟碱、呋喃等。,6.农药 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沙蚕毒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等农药在生产活动中都可经过呼吸道、皮肤吸收导致急性职业中毒。,二、报告,1.报告人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收治中毒患者的医疗单位等)以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单位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

9、、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其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接报单位。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2.报告内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内容包括中毒事件发生单位的名称及其地址、中毒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可能引起中毒的毒物及其数量、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接触人员及数量、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事件发生时的气象情况、以及中毒事件处理情况等内容,还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其联系方式等等。,3.接报和上报,接报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报告事项进行核实,确认中毒事件的规模,为现场控制处理和中毒人员的救治措施提供适当的建

10、议。接报单位对中毒事件核实确证后,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各单位也要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应随时报告中毒事件的事态进展。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4.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发现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紧急报告范围和方式,出现死亡患者或同时出现3例及以上中毒患者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或其他需要实施紧急报告的急性职

11、业中毒事件,均应进行应急报告。 (1)电话报告:接报单位在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核实无误后,应立即以电话或传真形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电话告知当地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的机构。,(2)网络直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部门或接报部门,除电话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外,尚需进行网络直报。1)初次报告:在对中毒事件核实无误后2小时内,按卫生部网络直报项目,制作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报告记录单,经主管领导核准后,进行网络直报。2)进程报告:从初次报告后当天起,每24小时将事件的发展和调查处理工作进程进行一次报告,按卫生部网络直报项目,制作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报告记录单,经主管领导核准后,进行网络

12、直报。3)结案报告:在对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2小时内,应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的汇总和评价,按卫生部网络直报项目,制作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记录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网络直报。,(3)书面报告:负责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的部门,应在完成现场初步调查和处理后24小时内,将事件的基本调查和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职业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初步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1)事件简要情况:接报时间、发生单位及地址、事件发生经过; 2)中毒患者情况:发病时间、接触人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中毒主要表现及严重程度、患者就诊地点及救治情况; 3)可疑毒物情况:

13、毒物名称、种类、数量、存在方式; 4)事件发生地地理环境及气象情况以及周围居民居住地情况; 5)样品采集情况:包括患者的血液、尿液、空气、水源等样品; 6)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隔离区、防护区、人员疏散、中毒人员救治、毒物; 7)中毒事件初步结论。,在对中毒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24小时内,应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地汇总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最终报告。内容包括: 1)中毒事件概况、接报过程、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中毒表现、大致经过以及报告等情况; 2)调查人员的组成、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选择、调查的样本数、调查的内容

14、、方法及数据处理等; 3)中毒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时中毒现场的各个生产活动状况; 4)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及潜伏期; 5)现场和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检测结果; 6)中毒事件的结论,包括中毒事件发生单位、中毒人数、毒物种类、名称等。,(4)其他报告:接到影响范围跨越辖区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中毒事件发生死亡病例或者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中毒事件发生地的公安部门。 接到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中毒事件相关的其他政府部门通告。,三、分级及响应,(一)急性职业中毒

15、的分级 1.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业中毒事件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2.属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业中毒事件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3.属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业中毒事件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二)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响应,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专家对中毒事件调查核实、确认及综合评估,组织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和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医疗救治等应急措施,并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技术支持。 重大、较大和一般事件分别由省级、市(地)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

16、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卫生应急响应。必要时,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负责响应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中毒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整响应的级别和响应部门,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中毒事件的原因已经有效控制,但中毒人数或死亡人数增加导致响应级别可能改变时,应及时上报并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调整响应级别。生产单位发生化学物泄漏事件,如可能或已经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应按化学物泄漏事件的相应规定响应。,四、现场应急处理,(一)现场调查与处理1.现场调查的目的 (1)确定造成中毒危害的物质; (2)对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3)向现场救援者提供救援建议; (4)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 (5)对公众、媒体和决策者提供建议; (6)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出发前准备,(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的报告内容收集有关毒物中毒的文献,包括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有关专家请教; (2)检查应急调查包是否配备完好(快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照相机、录音机等); (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工具; (4)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中的组织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