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39589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教育心理学论 文 一例因减刑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谢丹 (贵州省白云监狱) 摘要:一个刑期十年的罪犯,已服刑六年余,一向表现良好,因一次减刑 不如所愿,自觉近期心情特别烦闷,经常情绪反复无常,睡眠不好,胡思乱想, 焦虑不安,因此提出申请咨询。本人通过查阅该犯的档案,了解其心理档案、 成长史、犯罪生涯、警察的情况反映和在后来与当事人建立了较好咨询关系基 础上其个人的陈诉、以及其心理测验的结果等资料,对该犯的心理状况进行了 分析和诊断,认为该犯为严重心理问题。并以此制定了咨询的目标和方案,通 过倾听、尊 重、合理情绪疗法等技术有效地实施了该方案,改变

2、求助者的绝对 化要求和过分概括化的非理性的观念,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减刑失意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 1.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1981 年 7 月 23 日出生,初中文化,湖南人,未婚,抢劫罪, 原判十年,2008 年 7 月 19 日入监,现余刑一年八个月。 2.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烦躁,难以入睡,精神状态不好,三个多月。 个人陈述:这次减刑,我连续有 10 个嘉奖,监区减刑资格榜有我的名字, 可是减刑公示榜却没有我的份,打乱了我出监的日期,本来我今年底就可以出 去,在家里过春节的了。出去过年这事,我都跟家人、朋友都讲过的了。监区 其他的人也知道我一定能在春节前

3、出监,现在倒好,什么都泡汤了,监区同改 知道我减刑不成还不时地取笑,阴生怪气的,难受死了。一定是监狱警察故意 刁难我,要不是这样,他们为什么这次不给我减刑?现在,我看到他们这些干 警都讨厌!我总觉得难以面对家人和朋友,在监区或是在车间见到别人总很尴 尬。为了这事,这三个多月来,我心里觉得非常烦燥,吃睡不好,做什么总是 没什么心思,苦闷极了。 3.观察与收集到的资料 3.1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年貌相符,衣着整洁,举止正常,面容较为憔悴,说话急促,思维 敏捷,情绪不稳,易激动,求助愿望比较强烈 3.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男,1981 年 7 月 23 日出生,初中文化,湖南人,未婚,抢劫

4、罪, 原判十年,2008 年 7 月 19 日入监,现余刑一年八个月,足月顺产,母亲身体 健康,怀孕期间未用药,未接触放射线,童年时期无特别之处,无重大事件发 生,其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家庭生活贫穷,父母感情一般,少年期间,学 习成绩一般,经常打架,初中勉强毕业后,回家务农,22 岁时经人介绍与同村 女子纳某某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很好。 犯罪经过:因孩子出生,家庭困难,听说贩毒来钱快,经不起诱惑,一毒 枭以高额酬金为回报让其到云南运毒回本地,途中被抓,证据确凿,以“运输 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 10 年。 3.3 求助者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和社会功能状况 3.3.1 精神状态 感知觉基本正常,记

5、忆力正常,思维偏激,面容较为憔悴,情绪不稳定, 言行固执且较为冲动。 3.3.2 身体状态 脸色较苍白,睡眠质量下降,有时失眠早醒。体检未见异常,自述身体比 较健康,无精神病家族史。 3.3.3 社会功能 劳动改造积极性不高,不能及时完成劳动任务;能基本正常参加“三课” 学习,基本能通过每月一考;遵守监规纪律,生活比较规律。人际关系一般, 能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但情绪极易激动。 3.4 他人反映 3.4.1 监区管教警察的反映 求助者有时夸夸其谈,以我为中心,跟周围的人关系一般,以前的改造情 况还算可以,但就是因这次减刑没有他的份,几个月来劳动不积极,产值明显 比以前下降,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劳动

6、改造任务。干警谈话教育他时,爱理不理 的有时还嘴硬,对干警有怨气,经常发脾气,心事重重,胡思乱想。 3.4.2 其他服刑人员的评价 求助者以前还过得去,也获得过减刑,就是有时会说大话。这两个月来, 因为减刑的问题,整个人好像变得怪怪的,说话犟脾气又冲;夜里睡觉时,翻 来覆去的,学习上课也无精打采的,牢骚多,火气大,干部经常找他。 3.5 心理测验结果 3.5.1SCL-90 总分 181,焦虑 4.1,人际关系 3.1,偏执 2.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 2。 测试结果表明:近段时间求助者心理健康状态不佳,人际关系紧张,焦虑 水平较高,性格比较偏执。 3.5.2 SAS:63(标准分) 测试结果

7、表明:近段时间,求助者有中度焦虑。 4.评估与诊断 4.1 诊断结果 严重心理问题 4.2 诊断依据 (1)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求助者的知情意不统 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 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 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按照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病程、精神痛苦的程度 和社会功能受损水平等方面的总得分 5 分,排除神经症。但又可列入可疑病的 范围。 (3)根据该求助者出现焦虑,烦躁,难以入睡,情绪状态不稳,易激惹 等症状,且时间持续三个多月,其内

8、心痛苦无法自行摆脱,这些内心痛苦虽然 影响了求助者的一些社会功能,但他基本上能够完成劳动生产任务和学习任务, 遵守监规纪律,生活有一定的规律,能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等;从开始认为专 管的警察故意刁难他,到认为其他的警察都故意刁难他。内容虽有一定的泛化, 也存在回避的迹象,如觉得不好意思面对家人亲朋,怕其他服刑人员取笑等, 但求助者这些的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认为警察故意刁难他令他减不了刑这 个事件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的, 而且他总觉得警察的不是造成他减不到刑,这又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再者,求 助者是有自我检验的自知力和求医的欲望。因此,可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9、 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4)身体体检结果和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支持本诊断。 4.3 鉴别诊断 4.3.1 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有自知 力和主动求医的行为,无幻觉、妄想,无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混乱。因此可以 排除精神病。 4.3.2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 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 的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按照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病程、 精神痛苦的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水平等方面的总得分 5 分,排除神经症,但又 可列入可疑病的范

10、围。但是,本个案的求助者,出现焦虑,烦躁,难以入睡, 情绪状态不稳,易激惹等症状,且时间持续三个多月,其内心痛苦无法自行摆 脱,这些内心痛苦虽然影响了求助者的一些社会功能,但他基本上能够完成劳 动生产任务和学习任务,遵守监规纪律,生活有一定的规律,能进行必要的人 际交往等;从开始认为专管的警察故意刁难他,到认为其他的警察都故意刁难 他。内容虽有一定的泛化,也存在回避的迹象,如觉得不好意思面对家人亲朋, 怕其他服刑人员取笑等,但求助者这些的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认为警察故 意刁难他令他减不了刑这个事件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 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他总觉得警察的不是造成他减不

11、到刑,这又有明 显的道德性质。还有,求助者是有自我检验的自知力和求医的欲望。 4.3.3 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产生心理冲突并体验到不良的情绪; 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是 2 个月以下不能自行化解;情绪反应能够在理智控制之 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仅仅局限于最初引发的事件的 心理不健康状态。本个案的求助者,虽然也涵盖了一般心理问题的所有症状, 但其持续时间长达三个多月;情绪反应的内容从开始认为专管的警察故意刁难 他,到认为其他的警察都故意刁难他,存在泛化现象。其情绪反应远远大于一 般心理问题的人,而且其理智的控制能力又远远低于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如对

12、 警察怨恨、敌意、顶撞,跟其他服刑人员无端争执,发无名火等。因此可以排 除一般心理问题。 4.4 原因分析 4.4.1 生理原因 求助者近期失眠,食欲减退,无其他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4.4.2 社会原因 他还有最后一次减刑机会,减刑之前,过高估计自己,把自己的猜测 这次一定能减刑,春节前能出监。这一事情在没有实现之前,他就已经跟家人、 亲戚朋友甚至是同仓的罪犯都吹了出去。另外一些与他取得一样成绩的同改都 有提请减刑,但他的却被推迟了,他认为是监区领导故意刁难他,还有一些同 改在背后嘲笑他,让他觉得没有面子,感到委屈、气愤。同时,因为平时跟其 他人的关系相处一般,没有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社会支持。因

13、此,产生焦虑情绪, 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 4.4.3 心理原因 求助者个性自我,思维偏执,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对事件的评价与认 知存在不合理观念,加重了情绪反应。 5.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与求助者沟通后,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了如下咨询目标: 5.1 具体目标 认识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正确看待在本次事件中,学 会正确的归因,缓解焦虑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5.2 近期目标 (1)引导求助者理智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 (2)引导求助者调整不正确认知,学会与不合理的想法进行对质,客观 评价自己与事件,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5.3 长远目标 培

14、养求助者学会应对挫折的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4 终极目标 促进求助者人格的完善,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6.主要咨询方法 6.1 咨询原理 情绪的困扰主要是非理性思考的产物。非理性的本质来自于要求这个世界 应该、必须,且一定要有所不同。因此咨询过程应该是求助者与咨询者一起驳 斥引起负面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并且努力将不实际的、不成熟的、命令的、 绝对的思考方式转变为实际的、成熟的、逻辑的和实证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 才能导出对人生状况较为适宜的情感反应 。 6.2 确定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6.3 咨询方

15、法 由于到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由于“所有的警察都是故意刁难我” “我不能减 刑都是他们警察造成的,监狱警察故意刁难我的结果” , “同仓的罪犯都在嘲笑 我”等不合理观念造成的,存在着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特点。考 虑到求助者有初中文化程度,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拟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中 的 ABC 理论 来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 6.4 确定咨询的日程安排与费用 经商定每周三早上 10:0010:50 为咨询时间。 监狱心理矫治中心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不存在收费问题。 7.咨询过程 7.1 咨询阶段的划分 7.1.1 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主要运用倾听、尊重、积极关注等技术,取得求助者

16、的基本信任,打消他 的心理阻抗。 7.1.2 运用 ABC 理论,纠正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 引导求助者意识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性,启发他积极思考,引导其进行自 我探索,找出存在的不合理观念,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合理的理念, 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 7.1.3 结束与巩固阶段 通过总结,鼓励求助者把其在咨询中所学到的客观、现实的态度,科学合 理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个人的生活态度,并迁移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7.2 具体咨询过程 7.2.1 心理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1)任务:建立良好、信任的咨询关系,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根据 ABC 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确定咨询的主要问题。 (2)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有关 事项和规划,特别强调了保密原则;运用倾听、尊重、积极关注等技术,获得 求助者的信任,较全面的了解他的基本情况。 根据 ABC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中的 ABC 理论,帮助求助者找出最困扰他的 不适观念 B(为什么监狱警察故意刁难我,不给我减刑) ,对 A(有一定的改造 成绩)C(很气愤、很伤心)之间的观念 B 进行分析,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