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2247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ppt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第一讲(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OTC,与药品相识;和健康同行!,参考教材: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任先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教材内容简介,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人们的共同心愿。如何做到小病治疗不上医院,是人们比较普遍的需求。但是,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又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即使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的非处方药,在选购、保存和使用上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面对媒体上铺天盖地、光怪陆离的药品广告,你能正确判断各种药品广告的可信度吗?想知道什么是药物吗?想知道药物治病的奥秘吗?想了解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吗?想多学习一些常见疾病的家庭用药知识吗?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非处方药和家庭用药

2、的有关基本知识。包括非处方药的特点,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治病的原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家庭药箱的配置,常见疾病的家庭用药,妇女、儿童、老人的家庭用药,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等。本书可作为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科普读物供社会各界人上选读。,本课程意义1、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错的西方家庭医生制度和药师审方(药学服务)中国以药养医医疗体制与药学服务的不足医疗及用药服务的信任危机2、健康常识是大学生基本素质,1978年指出:人们有权利和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人们应当参与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课程的目标,掌握药物,非处方

3、药物,药物相关常识及家庭用药等知识,具有安全用药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普及和传授安全用药中知识。,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到课率)+ 2篇中期论文,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30%) + 论文(70%) 论文评价标准: A:35; B:30; C:25(不少于 1500字,不是全文抄袭); D:酌情,第一章 什么是非处方药,第一节 基本概念,药物的含义:药物(Drug):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种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

4、断药品等。,药物的发展,4000年前,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传说,17世纪末期,德国化学家艾里希首先发现一些合成染料能杀虫治病,开创了合成药物的第一页,1940年青霉素正式投产,随后数以千计的抗生素药物不断出现,1909年化学家又合成抗梅毒药606,1935年德国杜马克发现红色的百浪多息能治疗细菌性疾病,后来它发展成为一类抗菌药磺胺药,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毒性无药不“毒”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二、什么是非处方药物,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通俗英文OTC(over

5、the counter),药品分类管理:2001年药品管理法修订案中对分类管理制度作出了法律上的规定我国从2000年1月1日起实行药品的分类管理分类管理是我国卫生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药品分类管理目的意义 对药品监督管理、医药卫生保健事业和医药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法药品分类管理核心 加强处方药的销售控制 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 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分类管理的作用作用之一 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意识; 有利于减少公众对社会资源的依赖心理,使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更趋于合理; 有利于药医卫生保健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作用之二 世界医药市场更加分化、细化

6、 生产销售处方药的制药企业在新药研究、发明专利方面加大投资,在营销、广告策略上面向医务人员 生产销售非处方药品的制药企业,更加注重品牌效应,面向大众开辟“自费药”市场。,作用之三 通过对处方药的审批、处方权限、广告、标签说明书的严格管理,更有利于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对非处方药,通过医药专家严格遴选,通过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规范其标签说明书,使人民群众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及时。,处方药与OTC的区别,分类 处方药 OTC药 占有形式 专利 品牌、商标 技术手段 创新 仿制、翻新 促销对象 医生 消费者 病情 严重 缓和,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 药品的适应症病人能自行判断并准确选择; 药品安

7、全性高,正常使用时无严重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轻微、可逆,可察觉; 无潜在毒性;无耐药性; 药品诊疗效果确切且可觉察; 在正常条件下储存时药品质量稳定; 药品说明书详尽并易于理解; 药品使用时不需要医务人员的指导与监控。,非处方药特点,主要特点:适应范围明确 使用安全 疗效确切 质量可靠 说明详尽 使用方便,非处方药遴选,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应用安全 疗效确切质量稳定 使用方便,非处方药细分,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 乙类 红底白字的图案 甲类非处方药 绿底白字的图案 乙类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品种特点,维生素、滋补保健药 解热镇痛药、感冒咳嗽药、止痛药 抗酸药 抗寄生虫药 避孕药 外

8、用的皮肤科、五官科用药,非处方药品种细分,我国非处方药(化学药)的分类 解热、镇痛药 / 镇静助眠药 抗过敏药与抗眩晕药/抗酸与胃粘膜保护药 助消化药、消胀药/止泻药、胃肠促动力药 缓泻药、胃肠解痉药/驱肠虫药 肝病辅助药、利胆药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感冒用药、 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 维生素与矿物质/皮肤科用药 五官科用药/妇科用药 避孕药等,非处方药(中成药)分类,我国非处方药(中成药)的分类 参照国家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将38种病证分为7个门类。内科、 外科、骨伤科、 妇科、 儿科、皮肤科、 五官科,非处方药数量,国家非处方药目录 1999年 第一批 325个品种 2001年 第二批

9、 1535个品种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合计4059 注意:品种目录定期更新,非处方药来源,来源于处方药同一种药物也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之分(布洛芬双跨品种),第二节 相关知识,一、阅读药品说明书标签和说明书 (1)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2)非处方药的每个销售单元包装必须附有标签、说明书; (3)消费者有权自主选购非处方药,但须按其所示内容使用; (4)非处方药的标签说明书应科学、简明,通俗易懂,便于消费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 (5)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或说明书上必须印有以下字样: “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警示语言 “如在

10、日内症状未缓解,请找医生咨询”; “如服用过量,请立即向医务人员求助”; “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请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服用其他处方药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以上带引号的字样均可加重加粗,说明书规范:要求必须注明组分的所有活性成分的通用名称,包括辅料、任何添加剂,不准使用“等等”缩略语。通用名与商品名在药理作用项下,要求注明药理作用外,还必须注明如感冒用药、咳嗽药、驱虫药等字样。在适应症(中成药为功能主治)项下,要求适应症不能夸大,不得超出原批准范围,也不允许使用“”省略号或“等”缩略词。禁忌症与注意事项慎用(密切观

11、察有无异常现象) 忌用 (可能)禁用(必然出现),批号与有效期批号 050521-03;2005052103有效期 2006年11月;2006年11月30日,二、如何看待药品广告3.15虚假药品广告药事法规关于药品广告的规定,第二章 药物的人体之旅,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1、药物吸收,生 物 膜,(1)定义:指药物从给药局部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2)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被动转运:药物分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不需要载体和酶,也不消耗能量,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磺胺甲基异噁唑等,主动转运:药物分子可以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这个过程需要载体和酶参与,并且要消耗能量。钠、钾、钙离子、

12、氨基酸、嘧啶类、维生素B1、B12等,(3)吸收的途径, 消化道吸收:主要部位(小肠);主要方式(被动转运), 注射部位:静脉注射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口服给药、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皮肤粘膜和呼吸道吸收(肺泡 ),吸收速度快慢的顺序为:吸入、舌下、直肠、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4)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及浓度,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不同,服药的方法不同,机体胃肠障碍和微循环障碍,吸收环境,2、分布,(1)定义: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微血管壁而进入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2)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13、, 局部器官血流量:再分布药物从一种组织向另一种组织转移的过程,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细胞膜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机体的病理状况及合并用药等,3、代谢,(1)定义:药物在体内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又称生物转化。(肝脏),非活性物质代谢为活性物质:羧苄苯青霉素、多巴胺等,一种药物代谢为另一种药物:,代谢为无活性物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氧化、还原或水解过程,第二阶段为结合过程,药物代谢靠酶的促进,主要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简称肝药酶),其中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提高,加速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水合氯醛、利福平、保泰松、

14、灰黄霉素,肝药酶抑制剂:一类能抑制肝药酶,使其活性降低,减慢药物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异烟肼、西米替丁,(2)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遗传、年龄、肝血流量、肝脏病理状况及其他药物的存在等。,4、排泄,(2)排泄的途径:肾脏、胆、肺、唾液腺、汗腺等,(1)定义:指药物以原形或其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排泄: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过程:肾小管过滤、肾小管被动重吸收和肾小管主动分泌。,脂溶性大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肾小管排泄,尿液pH值: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弱碱性药物则相反。,肾功能:肾功能不良,药物排泄减慢药物中毒。,

15、胆汁排泄,肝肠循环:指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药物又被重吸收的过程。,意义:使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延长。采用洗胃、导泻等方法减少重吸收、促进排泄。, 其他排泄途径:乳腺、呼吸道、唾液腺、汗腺、泪腺等,生物半衰期(药效半衰期):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血浆半衰期:指药物吸收与消除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时间来反应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1、药物的半衰期(半寿期 ),第二节 药物半衰期,2、影响药物半衰期的因素,年龄:新生儿、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136、51、10、90h ),尿量:负相关,尿液酸碱程度(尿pH),肝肾功能异常,几种药物同时使用,第三节、药物对人体的作用,1、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兴奋作用、致惊作用、致幻作用,镇静作用、安定作用、抗惊厥作用,解痉作用,抑制作用,麻痹作用、麻醉作用,(1)人体生理功能:增加和减弱,苏醒和强壮作用,化学治疗:对人体相对地无明显毒性,但却能通过干扰病原体或异常细胞的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从而有利于人体发挥抗病能力,以达到消灭或排除病原体的目的。,(2)药物的临床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