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021492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寸之间课件初中美术湘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_2(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方寸之间,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 樊宏康,舞 动 的 北 京,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中国印”也随之名声远播,而且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中一种时尚的礼品,代表着诚信、祝福、尊重、情意和约定,许多外国人也开始用中文名字并刻制自己的中国印,相信随着奥运会的到来,中国印的影响将会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作品欣赏,康熙御用碧玉玺印面,康熙御用碧玉玺,史昌私印 汉,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印章虽小,却集书法美、绘画美、刀法美于一身。可称得上“

2、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方寸之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篆刻的起源,分类及制印的过程。掌握有关篆刻艺术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体验篆刻艺术魅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篆刻章法的变化。,篆刻是中

3、国汉字艺术的艺术再现,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篆体字型优美,形式鲜明,线条有其独特的魅力,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之一。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变化。刻刀刚健挺劲,或柔美婉转,繁简疏密,变化万千,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篆刻在绘画艺术中占有非常的重要地位。,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 500年的历史,而明

4、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篆 刻,秦汉印是印章艺术的高峰。“印之宗汉,如诗之宗唐,书之宗晋”汉代的大一统气魄,无不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汉印与汉代石刻、汉画像石一样,都表现了充实饱满、气势奔放、阔大沉雄、温润中和的精神气质。汉印不以狂怪奇诡夺人耳目,在平心静气中营造一种中和充实的静穆气息。这种饱满质朴柔和是一种纯正的壮美,合于国人“充实之为美”“温柔敦厚”的中和审美意识。,印之宗秦汉也,篆法传统印章文字主要用篆书,所以称为篆法。其实是印章文字的书法。古代印章,

5、古用大篆、汉印用缪篆(一种笔画屈曲缠绕的篆书),也有用鸟虫书。宋元以来多用小篆,还有一种将篆书笔画折叠均匀,填满印面,称为九叠篆。近代有用隶书、草书、楷书入印的。镌刻印章,必须识别字体,尤其是篆书,要了解字体的源流、文字的结构规律,才能将文字正确地组合在印面中,不致在文字上造成错误。其次,镌刻印章,必须有书法艺术的修养。明清著名篆刻家,大都是书法家,他们讲求以书入印,要求刀中见笔,笔中有刀,刀笔相生,因而使篆刻融化书法,借以增添无穷的意境和趣味。,篆刻分类,身 份,用 途,风 格,概 述,印章按用途分为官印、私印;按字义分为姓名字号印、斋馆印、收藏鉴赏印、吉语印、肖形印、署押印等;按文字安排分

6、为白文(阳文)印、朱文(阴文)印、回文印。从风格分秦印、汉印等,古人除实用外常佩戴于腰间,借以表明身份地位或为取吉辟邪。,名 章,闲 章,肖形章,官 印,私 印,史昌私印 汉,朱文印,白文印,朱白相间印,篆 刻,篆法,章法,刀法,篆刻材料,砂纸、三角板、旧牙刷、拷贝纸、镜子、宣纸或白纸,执 刀 法,1、笔 式,2、毛笔式,3、握拳式,刀法,刀法,2、冲刀法,1、切刀法,2、冲切结合法,方法:顺着运刀的方向一起一伏的切。 特点:运刀稳健,易表现细节,柔巧细腻,不易破裂。 不足:力量小,拘谨。,方法:顺势将刻刀推进。 特点:指腕齐力,刚拙雄强,气势连贯, 收放自如。 不足:欠稳妥,随意性大,不易刻

7、画细节。,冲切兼用, 轻重结合, 粗细配合, 刚柔相济, 收放自如, 灵活多变。 稳健中见洒脱, 严谨中见气势。,刀法,3、印稿上石,2、写印稿,4、镌 刻,1、打磨石料,篆刻步骤,篆法,铨 印,印面所沾印泥要均匀有厚度。,印盖纸面,用力 均匀,不易左右摇摆。,按住纸面,平平提起印章。,篆法,印章字序,章法,章法,章法,章法,章法,章法,史昌私印 汉,章法,宗镜堂 丁敬,出山小草 陈巨来,章法,章法,章法,章 法,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篆刻的章法是指“分朱布白”,即印面的布局和经营位置。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讲求虚实疏密各得其宜,统一中要有变化,追求和谐。清代篆刻家将虚

8、实疏密关系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计白当黑等布局规则。,章 法,印面文字结构及笔画繁简适度、粗细合宜、排列有序、间隙停匀、力求端正大方。平正端倪是体现篆刻审美意境的基础。,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章 法,生动有趣取决于对比的效果,把握好线条实体和空白间隙两者的疏密关系是章法的关键。,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章 法,跋扈将军 邓散木,刚与粗、挺、拙相关;柔与纤、曲、巧相关。刚强过头容易狂、躁、乱;软弱过头容易媚、俗、薄。刚柔巧拙综合体现刀法与文字结体变化有机统一的艺术情趣。所以刚柔相济、巧拙相生才是合度。,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章 法,使文字相

9、互交错延伸,打破范围界线,或者把整体的单字拆离开与临近的字拼合,有意地制造出朱白疏密的不同效果。它是体现章法疏密变化的又一个关键。,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常见印石,青田石,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寿山石,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黄色半透明。,产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昌化石,巴林石,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

10、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巴林石石质细腻,温润柔和,软硬适中。,其它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又称羊肝石)及目前开采的石源,很多采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蜡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细选择。,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

11、石最早之石种。 青田石共分10大类108种。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专家称之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 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

12、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云和的小顺石,这是近几年来新开发出的叶蜡石矿。其色彩之丰富,透明度之高,柔润受刀之特点直逼寿山、青田、昌化,大受雕刻界青睐,身价直线上升。小顺石内质外观于寿山、昌化及小部分青田相似,除似寿山色彩之艳之外且透明度大多高于寿山。,明代青田封门青方章,何震治印,北京翰海19.8万元(2000年),清代青田方章,赵之谦治印,尺寸 45X45X66mm,北京翰海8.25万元(2

13、000年),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的发现和开采利用有1000多年历史,昌化鸡血石作为印石始于元代,兴于明清,与寿山田黄石、芙蓉石并称为印石三宝。明清时期,是中国印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昌化鸡血石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和激赏,在清朝宫廷内也倍受宠爱,帝后宝玺中有不少就是昌化鸡血石。昌化鸡血石出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西50余公里的浙西大峡谷源头-海拔1300余米的玉岩山。鸡血石矿形成于晚侏罗纪流纹凝灰岩中,是朱砂在高岭与地开石之间不断渗染而成,具有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和亮晶如美玉的光泽。,清代鸡血石方章(二方),高8.6 厘米,北京翰海1.98万元(02年),齐白石鸡血石章,高4厘米,上海崇源3万元(0

14、3年),清中期鸡血引首章,北京翰海2.2万元(96年),明代田白方章,高5.4厘米(重93克),北京翰海26万元(98年),明代杨玉璇雕田黄瑞狮镇纸200克,香港苏富比成交价 4168万元(06年),清代田黄雕九龙平纽章重460克,北京翰海成交价154万元(96年),清代田黄雕佛手章料,尺寸82X44X44毫米,上海敬华165万元(01年),清田黄螭钮章料,尺寸37X30X30毫米,中国嘉德33万元(03年),田黄雕九龙方印章,高7.3厘米,重492克,“禹民“款,乾隆帝御宝“契里在寸心“田黄兽钮印,清鱼龙钮田黄章,重55克,周杉治钮,北京翰海12万元(97年),清田黄素方章,高54毫米,北京

15、翰海77万元(2000年),出示小草:工整细致的线条,给人以婉转流畅的感觉。,兰而生芳:刀法挺进,势如破竹,有意无意地破边使印面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欣赏,运用所学的书法、刀法、章法知识,临刻一方古印。,临摹练习,篆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其艺术的魅力在于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融汇于点划之中。美术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利用方寸之间这一课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使学生获得尊重、关爱、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关怀,促进他们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课后反思,仔细写印,结构严紧。疏可跑马

16、,密不容针。方中有圆,运刀稳准。外柔内刚,绵里藏针。肥不臃肿,瘦中有筋。宁拙勿巧,浑厚圆润。快狠奏刀,痛快漓淋。不加修饰,自然天真。小玺神定,巨印雄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归纳总结,篆刻历史,流派印风,其他资料,再见!,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商 代,战 国,秦 代,西 汉,新 莽,东汉魏晋,南 北 朝,隋 唐,宋 代,辽 代,金 代,元 代,明 代,清 代,近 代,篆 刻 历 史,商 代 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安阳晚商殷墟所出的三枚铜玺的研究,还有考古界在陕西周原西周遗址和湖北清江香炉石商周遗址先后发掘出西周时代的铜玺和陶玺,令专家、学者倾向于印章起源于商代,并认为印章最初本是一种工具性的印模,后来才赋予公私凭信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