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021271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师考试题例题讲解及答题策略(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题讲解 2008实务考题2008年度社会工作师实务试卷.doc 中级实务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doc,案例分析解题思路及答题模式(1)问题:人物、关系(社会网络图)从需要的角度出发(需要无法满足 困境)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方面去分析 (人在环境中、优势视角)介入:针对上面的分析,缺什么、补什么,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去弥补 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案例分析解题思路及答题模式(2)运用好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一般包括两个步骤: (一)说明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和困难,这一步包括了通用过程模式中的接案和预估两个步骤 1、接案:分析案例中的服务对象属于哪一类型的困难群体,2、预估:这

2、一类型的困难群体面对的主要问题或困境有哪些;资料中属于这一类型的目标对象实际存在困难群体面对的主要问题中的哪几种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政府的责任、人与环境的互动(人在情境中),(二)说明如何介入和介入的基本过程,包括通用过程模式中的计划和介入两个步骤 3、计划和介入: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问题,找到合适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尽量运用专业思路和专业方法来整合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的潜能、人在环境中 社会工作介入:物质支持、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网络,答题注意事项:1.运用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专业术语2.审题:案例的人物、事件、关系 ,

3、关键词3. 一一对应:问题与介入策略4.既不要添加,也不要遗漏 5.如果回答不出,就以自己的经验作答6.字迹工整,不潦草,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

4、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题要点: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P107-109 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的需要。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要给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经考虑。,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获

5、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 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 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 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

6、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 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母亲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亲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母亲找到一份工作。,案例2:阿强是一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到网吧里哭着劝他也无法将他劝回。后来,阿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阿

7、强的父母已离异,他目前由母亲抚养,父亲另组家庭,很少来看他。其父母经济收入都不高,迫于生计,母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阿强的学习。 问题: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阿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阿强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题要点: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P155 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 服务计划的制订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着重在提升青少年能力、改善支持关系、

8、优化朋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开展各类介入和行动; 评估应兼顾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2阿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阿强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本人) 阿强母子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阿强对母亲冷漠的态度; 阿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协助案主缓解网络成瘾的情况。例如,拓展阿强其他的兴趣活动,参加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等。 社会工作者与阿强及其母亲进行会面,提供母子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协助阿强了解母亲对他的关爱,鼓励阿强关心体谅母亲;另一方面,帮助母亲了解阿强的想法和需要

9、,改善和提高亲子沟通的技巧。 修正阿强的不良行为,改善其留宿网吧、彻夜不归、逃学旷课的行为。与(1)合并? 协助阿强的母亲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以便她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关心儿子。,案例3:李阿婆今年83岁。她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老伴已去世多年,平时她与独身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5个子女则分别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其他地方。2004年冬天,李阿婆的小儿子遭遇车祸不幸身亡,李阿婆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金生活的独居老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几年来,李阿婆的其他几个子女在照顾母亲的问题上互相推诿,谁都不肯承担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现在,年老多病的李阿婆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有时烧一顿饭要吃好几

10、天,有时烧不动就只有饿肚子。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李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李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题要点: 1.李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生活无人照料、年老多病、缺乏精神慰籍; 2.主要介入策略 (1)与李阿婆的5个子女进行联系,要求他们通过协商,确定照顾李阿婆的实施方案,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实施法律监督。 (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李阿婆做检查治疗, (3)组织社区志愿者经常上门看望李阿婆,与李阿婆聊天,加强慰籍。,4.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

11、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

12、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5: 林某于1992年

13、入伍,其间因公致残,革命伤残军人证证明林某为三等乙级残疾(套改后为八级),在市民政局换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里同样写着三等乙级残疾。1995年林某退伍后回乡,由县民政局负责安排在县棉织厂工作,并签了为期三年的合同。1999年11月10日,县棉织厂发出通知,称林某的劳动合同至1999年12月11日到期,要他办理终止合同手续。2001年9月,因县棉织厂改制,林某领了一笔自谋职业安置费后,不仅再也没有享受过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而且也没有得到企业主管部门的妥善安置。当林某到县棉织厂原主管劳动部门反应情况时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妥善安置”并非一定要安排一个新的工作。按照县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伤残职工在办理终

14、止合同时,除了安置费外还可以领到一笔伤残补助金;但有个前提,是否伤残及等级得由劳动部门加以鉴定,部队及民政部门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不能作为凭证。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1.林某面临的主要困境: 林某是在受伤致残后回乡安置的残疾退伍军人。因林某就业的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失业人员,其伤残军人的待遇也随之被取消。这样一来,林某失去了工作,除了一次性的企业安置费外,没有其他收入。因此,林某面临再就业的压力,基本生活保障受到威胁。,因此,林某现在面临的问题包括: (1)在失业情形下如何维持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伤残军人应享受

15、何种待遇需进一步了解。 (2)确定革命伤残军人证和伤残证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并争取伤残补助金。 (3)如何实现再就业;林某的困难在于他身体残疾,要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易。 (4)心理调适。一方面,林某难免会因失业而产生沮丧、灰心,甚至因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愤怒的情绪;另一方面,林某也存在着对安置过度依赖的心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林某有其优势资源:林某的军旅生活经历将为他提供就业的勇气和信心;他的主动求助也反应了他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2.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1)工作目的:调动资源,落实国家对残疾退伍军人的优抚安置政策,帮助林某摆脱困境。 (2)工作目标:确定革命伤残军

16、人证和伤残证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争取伤残补助金;争取优抚待遇;调整心理,摆正对安置政策的认识;帮助其找到工作。 (3)介入策略(间接和直接的方法) 首先,研究和咨询相关政策,根据军人优待抚恤条例 第二十三条规定, 因战、因公、因病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是:义务兵和初级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因此,县里所说的“是否伤残及伤残等级得由劳动部门,加以鉴定,部队及残联发的伤残证不能作为凭证”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林某与有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沟通无效可采取法律援助。 其次,在解决了伤残认定的问题之后,即可争取伤残补助金。 第三,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而且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以增发残疾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社会工作者可以据此协助林某向民政部门争取相关福利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