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活而灿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1860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生活而灿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因生活而灿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因生活而灿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因生活而灿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因生活而灿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因生活而灿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生活而灿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因生活而灿烂 上饶市第一小学 郑熠敏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而不是生活着就是为了学习语文。为了能诗意地生活,离不开 语文给予的精神营养,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 了内在的价值。反思我们的教育,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枯燥抽象 的知识学习,它像一个典型的过滤器,使我们的孩子如标准件 一般同一化,生产出一批批在知识学习面前丧失信心的学生。 那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孩子走进去,沉浸在这种时刻伴随 着沮丧和失败的知识学习中,渐渐地变得呆巴巴、冷冰冰,毫 无生活的活力。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 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

2、,何以知没 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 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学会生存一书指出: “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 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 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 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 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由此可见,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 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 “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 世界之间的界限,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

3、引导学生 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广泛运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 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鉴于此,我认为“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走向。所谓语文教学 “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 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 白,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有生活。 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与生活共存。 我站在课程的层面,从 五个方面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识字教学、阅读 教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在识字教学中的训练。 识字

4、教学生活化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实践内 容。然而字词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最乏味的环节。 教师要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 结合,同时要充分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除了掌握教科书上要 求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巧妙利用课外 学习资源,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为提前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 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实施:(1)在课堂 教学中根据文本提供的生活经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 生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创设生活情景自主识字;(2)在 课外生活中开辟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于日常生活中自

5、主识字, 如:识本班同学的姓名;认识教室内的物品名称、知道所授课 程名称;认识所背诵古诗、儿歌里的汉字;认识常吃的水果、 点心名称;认识校园内经常接触的字;认识校外经常接触的字。 (3)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识字量。 2、在阅读教学中的训练。 在课文导入时,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 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学 习兴趣。如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为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 们的自信心。我先问学生:你认为在班级中谁是最弱小的?并 举一个例子说明。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加晖是最弱小的,陈 达是最弱小的,冰冰是

6、最弱小的然后,我就问这些被认为是最弱小的学生:“你们也觉得自己是最弱小的吗?”那些学 生不服气地说:“我们不是最弱小的!”然后我就引出这节课 的课题。学生在这种氛围进行了高效地学习,认识到自己可以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在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时 对一堂课来说,重、难点能否 彻底解决是关键。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发现,那才能给 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正如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知 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 是真正的知识。”如在教二年级下册的小鹿的玫瑰花时, 为让学生懂得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幸 福和快乐的道理。我并不急于总结课文的内涵,而是问学

7、生: “黄莺和微风喜欢这些玫瑰花吗?还有哪些事物也会喜欢玫瑰 花呢?小鹿听了之后心情怎样?”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文 的深层含义。 在拓展延伸时 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那些 毫无生气的知识,应该使学生具备凭借教材,走出教材,举一 反三的能力。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运用,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他们才会对学习付诸于更大的热情。 如在教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 堂,来到大自然中,检验课本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 生思考:在大自然中还可以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学生通过观 察、讨论发现还可以利用树皮的粗细、树上的果实、岩石上的 青苔等物品来辨别方向。这种

8、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观察与思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方法。 在教学中还应尽量把学生的视野,引到课外,引导学生有选择 性地选读适合的中外名著。学生让与大师对话,犹如让孩子投 身到人类文化长河中畅游。如学习丑小鸭后可引导学生去 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了孙悟空三打白骨后让学生去读 西游记等。 3、在口语交际中的训练。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 际能力,除了要挖掘阅读教学中口语训练的因素外,更为重要 的是把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于永正 老师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中,上课铃声响起时,一位

9、阿姨出现在 学生面前,请学生转告于老师一件事。阿姨走后,当于老师出 现时,学生们纷纷向于老师报告有人找他。然后于老师问: “阿姨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学生们摇摇头,感到不好意思。 然后于老师又请学生们讲出阿姨的特征。当学生们将阿姨的形 象生动形象,妙语连珠地描述一番后,于老师终于“猜出”这 位阿姨是谁。学生们感到特别兴奋,然后于老师才要求学生们 转述内容。我们发现在这种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中, 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学会了怎么表达,学会了 待人接物,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帮助别人。这才是口语交 际的真正价值。 4、在习作中的训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必须要求

10、学 生具备丰厚的生活积累。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外面下 起了大雪,这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礼物。 于是,我让她们来到操场上感受下雪时的欢欣。她们时而抬头 凝望雪花飞舞的天空,时而欣赏落入手掌的雪花,时而追逐 着然后,我又组织小朋友们将所见、所闻、所想描写下来。 学生们一气呵成,写出了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可见 作文难,难在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引导学生留心观 察,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入挖掘提炼生活中的题材,再用 充满童趣的笔调写出自己心中的话。我想这样的作文教学可能 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5、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训练。“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

11、重语文学科 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 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 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如在上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在 课前从报纸、收音、电视、网络中的新闻进行筛选、比较,在 课前向同学们展示。此举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了 学生听、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了使用工具书;让朗读能力得 到了进一步加强;既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又使 学生成为了一个个“社会人”。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 出教室,关注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12、扩大信息接受量,以 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让源头活水 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 的能力。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 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 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1、日常生活“语文化”。 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逐步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 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生活处处皆语文”。要让学生 不但认真阅读课文,而且更应习惯于课外博览,并把这种“阅 读”化为人生的一部分;要让学生不但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 而且更应习惯于写信、写日记、写随笔

13、,不是为了应付教师检 查打分,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另外,从打电话到会客人, 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写留言条到申请书,从同学争辩到家庭 讨论,从糖酒广告到家用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 写能力的运用。目前学生所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可以说是“无 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招牌”、“无错不 成广告”,连电台电视台里的不少主持人也常常读错字!但这 恰好为训练学生辨字正音的明目聪耳提供了生活化、社会化的 “语文试题”。如果引导得法,学生也就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 地由课堂扩展到了生活天地。 2、班级生活“语文化”。 班委选举,让学生先写自荐书或上台讲演;每堂课安排一 位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讲演

14、”,评论班级生活;黑板报地出 刊,让学生根据班级生活,自行排版,自写板报稿;每周由小 组轮流出班级周报,每月由学生单独出一期手抄报;开班会时, 让学生设计主持人的台词;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个通知,让全班 同学看看有无错字、病句;要开新年联欢会了,让学生写我 设计的联欢会的说明书“班级生活语文化”可谓一 箭双雕:学生既是在语文实践,又是在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 语文训练,又是在班级教育而这一切又是结合得如此巧妙, 而不露痕迹。对学生而言,这是他们小学时代的纪念碑;而在 我眼里,这些是班级生活与语文教育和谐统一的结晶。 3、社会生活“语文化”。 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所感的街头交通、农贸市场、城 市

15、环保、治安状况、新建大厦甚至个体摊点都可以成为他 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组织辩论赛,孩子们在锻炼了口 才的同时,懂得以理服人;组织诗词诵读,孩子们会感受到祖 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组织“小记者”外出采访,孩子们学 到的不仅是采访写作的技巧,还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社会生活“语文化”并不只是指学生的街头活动,也包括学生 虽然身处校园却始终保持着热爱生活、关心改革、思考社会的 好习惯。 4、自然生活“语文化” 。 自然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可带孩子去田野,孩子笔下会 有蓝天白云的美丽、泥土野草的清香、农家小院的古朴以及农 民伯伯的憨厚等。结合语文课本的有关内容,让孩子走入自然 的大课堂,孩子才会形成开阔的视野,才能打下雄厚扎实的人 文功底。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能将所 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因为一个充满自信、满怀爱心、追求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和仅仅学业突出的 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让我们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 重建儿童的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 “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让语文因生活 而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