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01800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归课本 生活与哲学,专题一 哲学的基本知识,一、哲学是什么 考点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考点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4、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或的灵魂” B、哲学是“科学之母” C、哲学是时代精神精华、时代发展的先导 D、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F、哲学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总和,ADE,考点诠释: 1、哲学的内涵: 哲学就是爱智之学。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

2、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产生: (1)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为什么要学哲学?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1)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2)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 、得与失、名与利 总结: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实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4、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3、方法。,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体现,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人人都懂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5、哲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关系,2、具体学科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学科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1、哲学是对具体学科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等于世界观,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因此,哲学需要进行专门学习才能获得。 哲学

4、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有科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6、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为何具有科学性:,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巨大作用,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哲学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正确反映 具体学科知识的总和 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

5、段的产物 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A、 B、 C、 D、 ,D,200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有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 B、 C、 D、,C,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中央“一号文件”是在充分了

6、解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的。这充分说明 A、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是以二者的同一性为基础的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以二者何为第一性为基础的 C、思维与哲学的同一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C,二、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诠释: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

7、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根本 对立,根本 对立,考点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为什么? (1)这一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2)这一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考点1、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考点2、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考点3、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世界的

8、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与意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是本原,意识决定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D,考点诠释: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历史形态,唯 物 主 义,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步性,局限性,进步性,局限

9、性,科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唯 心 主 义,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10、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客观精神,谁 决 定 谁 呢 ?,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 6、理者,气之依也,辨 别 :,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 6、理者,气之依也,主观,主观,主观,主观,客观,辨 别 :,客观,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是本原

11、,意识决定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D,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考点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考点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考点3、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考点诠释:,1、马哲的产生基础:,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巨大进步,德国古典哲学,2、

12、马哲产生的历史意义:,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基本特征:,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C、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B、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

13、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贡献,进一步回答了创造性回答了深化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回忆:贯彻它的关键和核心分别是什么?,(4)科学发展观,A、形成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上述论断体

14、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道理有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C、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D、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E、主题: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F、如何贯彻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