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1607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资保险与中国保险业的和谐共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成就、经验与问题成就、经验与问题孙祁祥经验表明,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来说,我国保险业的开放力度较大,开放速度较快,开发起点较高。例如泰国的入世协议书(1995 年)中只允许外资公司以收购泰国现有保险公司股份或新建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泰国市场,外方股权份额不得超过 251,3 年后(1998 年)对入世承诺的修订也没有对这一规定做出修改2;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时即允许外资在寿险、非寿险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比例分别达到 50、51,并且允许外资非寿险公司设立分公司、加入世贸组织 2 年后还可以设立独资的子公司,放开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的时间跨度也不过 3 年。这意

2、味着在整个保险产业还非常弱小、中资保险企业尚未成熟之际就迎来了来自国外发达保险业的激烈竞争。五年来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不仅是严峻的挑战,更有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数据来向孙祁祥率领的北大课题组所承担的中国保监会“十五”规划课题“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研究” 。1 新设公司的成立必须经过泰国内阁的批准。这些规定同样地适用于产、寿险业。参见 Thailand Schedule of Specific Commitments Supplement 1 Revision, General Agreement on

3、Trade in Services,GATSSC85Supp1.1/Re,4 October,1994。 2 参见 Thailand Schedule of Specific Commitments, Supplement 3,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SC85Suppl .3.26 February 1998。2一、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从发展和改革两个方面总结出保险业对外开放所取得的重要成绩。1、开放提高了发展的质量通过吸收、利用外资,不仅增加了我国保险业的资本存量,而且大大提升了我国保险业存量资产的质量。伴随外国资金进

4、入中国的,还有大量能够有效提高资产质量的创造性资源,例如人才、先进技术和经验、技术开发与使用能力、管理能力、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等,这些资源对改善我国保险业的资产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一,来自发达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中国保险业后,直接形成了高质量的增量资产;其二,山于外资公司在精算、险种设计、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新观念和先进技术,从而提升了中资保险企业的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个人营销、银行代理等销售模式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许多外国保险公司为了能在中国市场取得经营上的成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纷纷与中国的科

5、研机构或其他组织合作、或独立从事创新含量较高的研发活动,使得中国的保险业可以利用外资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自身的生产力。32、开放推动改革,由此大大推进了保险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开放消除了保险服务业的贸易壁垒,外资的进入迅速增加了保险业经营主体,而外资公司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者竞相进入,而且给中资公司带来了竞争压力和示范作用。开放的外在力量促进了个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旧体制的逐步改革,从而为中国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改革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放大大增加了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性,产、寿险业前三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从 2001 年的 96.l、95.3下降到 2005

6、年的72.6、77.0,市场集中度下降显著。4市场集中度各分别下降了 23.5和3 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就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完成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收录了近 500 年来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地理气象资料,全面展示了中国的灾害分布格局,为保险公司涉足地震、洪水等巨灾保险市场提供了有利的风险评估依据。318.3。5第二,外资直接参与并推动了我国保险业所有制多元化的过程,加大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推动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的形成,保险业的增长模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概括起来,外资所带来的以下理念,对于我国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长期经营的理念

7、。长期经营的理念。保险行业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而国内很多保险公司的股东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非常短视,甚至要求保险公司能够像很多其他行业一样,今天投资明天见回报,但是保险业恰恰不是这样的行业。外资的进入把保险业是一个长期经营的行业的理念带来了,他们带着短期不盈利而长期看好的想法进入中国,这种长期经营的理念对于整个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非常有益。利润的理念。利润的理念。中资保险公司的经营往往更注重保费的增长、市场份额的扩大;而外国保险公司往往更关注利润的增长。中资保险公司过于注重数量的扩张、保费收入的扩张,很有可能导致公司失去偿付能力,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致命的,对社会

8、的稳定将起到破坏性的作用。稳健经营的理念。稳健经营的理念。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外资保险公司往往表现得非常谨慎,这种行事的风格带给中资保险公司的启示是,保险业作为一个长期经营的事业,还需要稳健经营,这不但是对股东负责,也是对消费者负责,对整个行业负责。第三,开放促成了市场导向型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的形成。入世之后,中国政府对保险法及一系列保险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并制定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保险法律体系、而伴随市场发展和开放步伐的加快,保险立法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同时,我国保险监管也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监管方式从单纯的行政审批、事前

9、监管逐步向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转变,偿付能力成为监管的主要内容。4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5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4总而言之,广泛的对外开放带来了资本与技术要素的迅速增加,促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的形成,从而有效支撑了中国保险业的增长与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的保险密度从 2000 年的 15.9 美元上升到 2005 年的 46.3 美元,分别是同期世界水平的 3.96、8.93;保险深度也从 2000 年的 1.85上升到 2005 年的 2.70,分别是同期世界水平的为 24.0和 35.9,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差距显著缩小6。二、对外开放的重要经验“十五”期间,特别是中国加入

10、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为保险业自身未来的发展以及其他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首先,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条款费率制度、企业所有权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由此激发了保险企业的经营、创新活力,这些都为中资保险公司利用开放机遇、尽快发展壮大自己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注重引进外资公司的专长经营领域,在开源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例如,2003 年我国引入了在养老产品方面有特长的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公司和在农业保险方面有特长的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这类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保险业产品结构的优化。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开放

11、过程的可控性避免了外资对国内市场带来过多的负面冲击。入世协议承诺的保险业开放力度较大,但我国还是守住了一些重要的关口,例如拒绝了外方提出的每年必须开放若干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要求,而只承诺按审慎原则审批准入。这样,在主动开放的大原则下,监管部门仍然掌握了主要的审批权限,以此方式控制了开放的实际进程。三、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保险业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中资保险公司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一)从实施既有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客观效应来分析1、保险业区域开放的路径加深了保险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6 Swiss Reinsuranc

12、e Company, Sigma world insurance date; Sigma, No.5/2006.5“十五”期间,中国保险业呈现出空间比例失调、地区差距显著的局面。从保费总量来看,2003 年,省级保费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前 6 位的省市保费收入占当年全国保费总收入的 46.34,处于最后 10 名的省市保费总和仅占全国的 10O%左右;保费规模超过 100 亿元的 15 个省市中,西部内陆地区省份悉数落榜。7从市场竞争程度来看,中西部地区保险市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例如,2003 年,上海人身险市场上前 4 名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为 64左右8,已经具有一定竞争型结构的特征;而部分

13、西部内陆省份的寿险市场仍然保持中国人寿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保险业之所以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但不可否认的是,保险业区域开放的路径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这种不平衡。我国保险业的开放在地域分布上,基本上是先经济特区,再到沿海开放城市、然后逐步向内地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辐射,9而“十五”期间新增的保险公司大都是外资公司,这就导致保险经营主体数量在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增加,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变化不大。中西部地区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进而市场开拓的努力和创新活力均远低于东部地区,增长乏力。2、对外开放促使高端市场竞争加剧,低端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十五”期间中国保

14、险业的高端市场竞争加剧,低端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而这一局面与进入中国的外资天然具有的强烈的市场导向性不无关系。必须承认的是,利润更为丰厚的高端市场恰恰是外资保险公司最为青睐、投入力度最强的板块,因此,对外开放无疑大大加剧了高端市场的竞争。在高端市场上,各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付出的营销努力更多,产品开发的力度也更大。然而,在中西部地区,保险经营主体大多为大型全国性公司的分支机构,大公司对发达地区经营的重视必然会导致它们对中西部地区经营的相对忽视,因此,面临相对不利的需求环境的中西部经营主体往往很难得到总公司提供的资金和人才补充,研发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发达地区的保险经营主体一方面很难对适合

15、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险种进行及时的开发和完善以创造利润,另一方面又要追求经营绩效,于是纷纷效仿发达地区、引进更适合发达地区客户特征7 数据来源:根据 2003 年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而得。8 数据来源:陈文辉主编, 2003 中国人身保险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年版。9 参见国元证券研发中心, 加入 WTO 与中国金融开放 ,中国经济信息网。6的新产品,导致各地区险种雷同。其结果是,市场上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实际相符合以及更适合低端客户的保险产品发展缓慢,这不仅不利于提高保险业的整体效益,而又会反过来制约中西部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二)从对外开放过程中中资市场主体

16、的行为方式来分析1、注重“模仿”和“输血” ,对“创新”和“造血”重视不够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对外开放,本国企业可以通过对进入国的企业在经验和技术方面的学习与模仿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如果单纯地注重“模仿” ,更有甚者、如果只是注重对形式的模仿,忽略实质性的东西,忽视“创新” ,将导致本国企业在与外资公司竞争时总是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技术差距,这也可以说是“十五”期间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中资公司在借鉴国外个人营销模式时,将“个人营销”的内涵简单地诠释为利用个人代理人进行产品销售,而忽略了它所要求的高质量服务及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其结果是导致其营销队伍素质普遍低下,忽视或无力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本国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要依靠其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践中,这一点却为中资保险企业所轻视。它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实现增长的产品销售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速度和力度规民大,而在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人才储备、经营管理、服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