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1382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必修、选一、二)(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3 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专题专题 1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第一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目的:巩固 统治 ,扩大 疆域 。(2)分封的对象和主体:对象: 王族 (又称“同姓亲族”)、 功臣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等主体: 王族 (3)主要内容:天子给诸侯授 土地 、人口 、授 爵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A.权利:接受天子的分封,爵位 世袭 、分封 卿大夫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B.

2、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4)分封形成的等级(由高到低):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5)特点:主要以 血缘 关系层层分封, 等级 森严 (6)影响:西周:扩大了 疆域 ,巩固了 统治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争霸、混战,破坏了国家 统一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2、宗法制(1)目的:凝聚 宗族 ,防止 内部纷争 ,强化 王权 (2)主要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 嫡长子 继承,为 大 宗;余子分封为 诸侯 ,他们对天子来说是 小 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 大 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3)核心和特点: 嫡长子 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

3、和 特权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 和 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 基础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 上的体现。二、中国早期(指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1、主要以 血缘关系 分配政治权利,等级 森严 。2、 王 权与 神 权相结合,具有 神秘 色彩。3、诸侯有相当大的 独立 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高度集中 。第二讲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秦朝建立和汉朝巩固一、秦朝建立和汉朝巩固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

4、治制度的特点。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1、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最高决策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独裁,专断,即君主专制。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没有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原因:经济上,为了维护 封建 经济基础;政治上,为了巩固 国家统一 2、过程:战国奠基 秦朝建立 汉朝巩固 唐朝完善 北宋加强 元朝发展 明清强化理论基础:韩非子关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理论;实践基础:商鞅变法,废 分封 ,行 县制 (2)秦朝建立:政治前提:秦灭六国,统一了 全国 皇帝制:皇帝 独尊 ,皇权 至上 ,皇位 世袭 。制度构成 三公九卿 制

5、中央行政制度郡县 制地方行政制度A. 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 首 ,下辖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 政 事。三公及其职责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监察百官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三公九卿都由 皇帝 直接任免三公九卿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产生和推广:产生于 战国 全面推行于 秦朝 B.郡县制 特点:郡县长官由 皇帝 直接任免影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 的控制,形成了 中央集权 制度。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郡县长官由 皇帝 任免,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 和巩固 国家统一 。(1)战国奠基(3)汉朝巩固:背景:丞相位高权重;汉初实行 郡国并

6、行制,导致“七国之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在中央:设中朝,重用身边亲信参与 军国大事,削弱了 相 权,加强了皇皇权权实行 推恩令 ,削弱了诸侯国,加强了 中央集权 设 刺史 ,监督诸侯王和郡县长官,加强了对地方的 控制 二、 隋唐完善和北宋加强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隋朝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1、三省及其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决策)(决策); 门下省,审核审核诏令;尚书省, 执行执行 诏令既分权,又牵制,削弱了 相 权,加强了 皇 权;既分工,又协作,提高了 工作效率 。3、根本目的和实质: 加强君主专制 二、北宋加强:1、背景:唐朝中期,在地

7、方设节度使节度使,导致安史之乱,形成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局面,持续百余年。北宋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 行政 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 军 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财 权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 中央 ,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 中央 禁军(收精兵)(收精兵)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派 文臣 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 负责监督(削实权)(削实权)设 转运使 管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税收的大部分由 中央 掌控(控财政)(控财政)3、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4、影响:改变了 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强了 中央集权 ;为北宋埋下了 积贫积弱 的祸根三

8、、元朝发展和明清强化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元朝发展:1、措施:在地方,实行 行省 制度在地方汉武帝2、特点和作用2、措施2、影响:便利了中央对 地方 的管理, 加强了 中央集权 , 巩固了 国家统一 ,是 省 制的开端。二、明清强化: 背景:元朝丞相权势 过重 ,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1、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措施:裁撤 中书省 和 丞相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明成祖设内阁影响: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背景:清初,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9、皇权 受到很大限制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措施:设 军机处 ,军国大事均由 皇帝 一人裁决影响: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长期存在着两大矛盾: 中央 与 地方 的矛盾, 君 权与 相 权的矛盾地方权力不断 削弱 ,中央权力(集权)不断 加强 相权不断 削弱 ,君权不断 加强 ,直至丞相 被废除 个别例外的情况: 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 制;唐朝中期设 节度使 ;元朝以 中书 省代替三省权力高度 集中 ,皇权 至上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政 权与 神 权相结合政治制度与 伦理道德相结合,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专制主义中

10、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 统一 和社会的 稳定 积极影响 有利于社会 经济文化 的发展有利于民族 交流 和 融合 容易出现决策 失误 ,形成 暴政 和 腐败 ;消极影响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 商品经济 和 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 思想 ,阻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明朝中后期为界,上述影响:之前, 积极 影响为主;之后, 消极 影响为主。第三讲第三讲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一、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恩荫 制(商周) 察举 制(汉朝)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始于隋)上述两大矛盾斗争的总趋势时

11、期背景选官制度用官依据影响商周主要以 血缘 关系分配政治权利世官(恩荫) 制血缘 维护了 贵族 特权两汉汉武帝大力加强 中央集权 察举 制 品行 打破了 贵族 特权魏晋南北朝 世家大族 把持了中央和地方要职 九品中正 制 门第 压制了 人才 隋唐以后世家大族 衰落 , 庶族 地主兴起 科举 制 才学 有利于人才 选拔 二、科举制1、科举制的兴衰:形成于 隋 朝完善于 唐宋元 僵化没落于明清:实行 八股取士 , 禁锢了 士人 思想, 阻碍了 科技 的发展和 社会 的进步。2、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 读书 、 考试 与 做官 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

12、人才 来源 ,提高官员 文化 素质。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 中央政府 , 大大加强了 中央集权 。专题专题 2 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一讲第一讲 农业和手工业农业和手工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一、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的演变:生产工具: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经营方式: 集体 耕作 个体 农耕( 家庭 经营)耕作技术:原始粗放(刀耕火种)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加强田间管理、改良和

13、引进农作物品种等多种措施来实现。2、主要生产工具的演变:材质:木、石、骨制农具 青铜 农具(数量很少) 铁 农具铁犁牛耕:牛耕(春秋战国) 耦 犁(西汉) 曲辕 犁(唐)灌溉工具: 翻 车(曹魏) 筒 车(唐) 高转筒车(宋) 风车(明清)3、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生产和经营方式 铁犁牛耕 , 精耕细作 ,个体 农耕( 家庭 经营)产业结构农业(种植业)与家庭 饲养 业、 手工 业相结合,以 农业 为主家庭分工和产品出路 男耕女织 , 自给自足 其它方面 分散 、 封闭 、 脆弱 4、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基本模

14、式或生产组织形式);精耕细作(耕作技术或生产模式) ;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土地制度); 铁犁牛耕铁犁牛耕(耕作方式);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农业生产结构)5、小农经济的评价 1、地位: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影响: (1)积极: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 (2)消极:十分脆弱,容易破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民族性格:形成了内敛、保守和封闭的民族性格。 生态环境:对土地的过度开垦,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破产: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开始解

15、体 。 4、作用认识: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封建经济发展;到封建建经济发展;到封建 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逐渐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逐渐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二、古代手工业1、经营形态及其特点:经营形态特点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 成本 , 产品大都精美,但不进入 市场 私营手工业私人自主经营, 产品进入 市场 , 供 民间 消费家庭手工业家庭 副 业产品主要用于 交纳赋税 和 家庭消费 2、变化: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 官府 垄断汉武帝以后: 煮盐 、 冶铁 、 铸钱 收归官办明中叶前后: 官营 手工业主导(前) 私营 手工业主导并出现 资本主义 萌芽(后)资本主义萌芽:A.特点:存在 雇佣 关系和从事 商品 生产B.概况:时间、地点:明中后期、江南丝织业条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自由劳动者条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自由劳动者标志: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地位:新事物、稀疏又微弱;受束缚、发展缓慢。地位:新事物、稀疏又微弱;受束缚、发展缓慢。C、发展缓慢的原因: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 自然经济 占统治地位和 重农抑商 ;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3、领先世界的行业:冶铁、制瓷、丝织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