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13634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能实验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bbit (I/R),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复制,比较缺血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区别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现,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目的要求】,【实验动物】家兔,【实验器材】,兔手术台、BL-420生物信息采集系统、Y型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插管、静脉插管、注射器、纱布、棉线、实验动物常用手术器械一套、橡皮管、三通管、1%肝素、25%乌拉坦、生理盐水,【实验设计原理】,通过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即SMAO(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Occlusion)来阻断部分肠的血液

2、供应一段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以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组:持续缺血组 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 组:再灌损伤组 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min,再恢复血流30min,【实验分组】,【实验方法与步骤】,1. 称重 2. 全麻(耳缘静脉注射25%乌拉坦4ml/kg) 注意:从耳缘静脉的远心端开始注射, 排尽气泡,速度不宜太快麻醉效果:角膜反射基本消失,钳夹家兔舌头无回收,四肢松软,3. 仰卧固定(背部交叉)、备皮颈部正中(甲状软骨下缘胸骨上切迹)腹部正中(剑突下1.5cm起向下5cm)注意:平贴皮肤剪毛,勿拎起皮肤!,4.颈部正中切口行动脉插管 切口范围:颈部正

3、中,甲状软骨下缘胸骨上切迹,长约5cm,分离左侧颈总动脉:胸骨舌骨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深面的颈动脉鞘内,与气管平行,颜色鲜红、较细、触之有搏动感,长约2-3cm,穿线备用,注意:(1)钝性分离(2)辨清颈A鞘内的血管神经 血管插管,先结扎远心端,后夹闭近心端,剪口部位尽量靠近远心端,成45度角朝向近心端剪一小口,约为管径的1/3-1/2,插管方向朝向近心端,插入1-1.5cm,【插管的注意事项】,插管内事先应加入少量肝素以防凝血;排净气泡,记录前应关闭三通管 插管易滑脱,应双线固定,结扎牢靠 勿使插管尖端与血管壁形成角度,避免刺破血管,5.腹部正中切口:腹正中线自剑突下1.5cm起向下做5cm切

4、口 6.寻找肠系膜上动脉:将家兔腹腔内脏左移,找到齐右肾门对侧垂直向腹主动脉分出的肠系膜上动脉,穿双线备用,注意避免损伤其他血管(缺血再灌注夹闭时注意垫橡皮管)7.记录一段正常血压曲线8.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轻轻提起肠系膜上动脉的穿线,用动脉夹夹闭,同时观察各项生理指标变化。9.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各项指标。(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 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min,再恢复血流30min),肠系膜上动脉示意图,1. 移动内脏时,动作要轻柔 2. 分离肠系膜上A时需小心细致,不要使用锐利器械,以免损伤血管造成大出血 3. 肠系膜上A夹闭要彻底,缺血再灌注组结扎时注意垫橡皮管,恢复血流灌流(复流

5、)要完全,【注意事项】,【结果分析】, 峰表示:结扎肠系膜上A 血管床容量 有效循环血量相对BP 压力感受器 (+) 减压反射BP 峰表示:松开肠系膜上A 血管床容量有效循环血量相对 BP升压反射(再灌注损伤还未来得及发生)有时峰不出现,BP直到死亡 血压持续下降,有再灌注损伤,组:结扎BP BP趋于平稳(相似于结 扎前),肠壁粉红暗红(淤血)肿胀(水肿),无出血点 组:结扎 BPBP趋于平稳(机体自身调节) 再灌BP,肠壁暗红、水肿、出血点BP低于正常1/2时休克 、组比较说明:缺血损伤与 是不同的 损伤过程, 损伤过程,后者损伤更严重,【典型结果】,【结果不明显可能存在的问题】,(1)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大血? (2)缺血是否完全? (3)再灌注是否通畅? (4)记录结果时基线是否改变? (5)个体差异,【I/R的发生机制】,(1)活性氧的作用 ) (2)钙超载 ) (3)白细胞的作用 ) (4)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 ),(1)尽早恢复血流灌流,缩短缺血时间 (2)再灌注时遵循低温、低压、低钙的原则 (3)清除活性氧 (4)Ca2+拮抗剂的使用 (5)减少白细胞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 (6)补充能量及促进能量生成 (7)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如何防治I/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