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pptchap18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60098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pptchap18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宏观经济pptchap18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宏观经济pptchap18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宏观经济pptchap18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宏观经济pptchap18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pptchap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pptchap18(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概述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三、失业的影响 四、通货膨胀概述,五、通货膨胀的成因 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一节 失业概述Unemployment,1.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16岁,上限为男60岁,女55岁。,2.源于劳动市场供求双方的失业,摩擦性失业: 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对于家庭和个人,是过渡性的。,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通常

2、起源于需求方。,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4.自然失业率: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既不会造成通胀也不会导致通缩的状态)的失业率。,N(劳动力)E(就业者)+U(失业者) 失业率U/N,自然失业率 U/Nl / (l+f) l离职率 f就职率,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的解释。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N,D,S,W,W*,NE,N*,就业,自愿 失业,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E,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 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 *的工人数量NE。,

3、此时,另有数量为N *-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 是自愿失业。,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解释,在没有伸缩性工资的劳动力市场上。,N,D,S,W,WE,NE,N*,就业,非自愿 失业,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E,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 *。 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 。,出现劳动过剩N2 N1 。 为非自愿失业。,N2,W*,N1,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失业的损失 收入、生活水平下降;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利支出; 国民收入减少。 等等。,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

4、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 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 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百分点或者2.5个百分点。,2.奥肯定理(定律 )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 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GDP偏离其潜在值的百分比被称为GDP缺口。,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第四节 通货膨胀概述,1.通货膨胀: 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

5、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Currency 通货: 在实践中,通货指现金纸币和铸币,即流通于社会上的货币。,在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2.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Comsumer Price Index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1993年购买一组商品的所花费的支出是857元, 1997年购买同样的商品,支出是1174元,则1997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是1174857*100137,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Retail Sales

6、 Index:对给定的一组商品的成本的度量。,*100,我国在CPI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食品权重是33.6%、烟酒及用品是14.4%、衣着是9%、家庭设备用品及其维修服务是6.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9.4、交通和通讯是9.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是4.5%、居住是13.6%。 美国的CPI是指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而这些商品与服务又分为8个主要类别及不同的权重。如住宅(42.1%)、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

7、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全面、持续的上涨。,3.通货膨胀的分类,温和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10%以内。 严重通货膨胀,10%-100%;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未预期型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乎意料。 预期型通货膨胀:物价有规律的变动。,平衡型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不完全相同。,公开型: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 隐蔽型: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抑制型: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上升速

8、度,预期程度,价格影响,表现形式,我国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1980(6%)第一,高额的财政赤字。1980年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 第二,高额的财政赤字导致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79年为20.8%,1980年为22.6%。,1985(8.8%)第一,信贷规模的膨胀。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1984年为32.8%,1985年为23.9%。第二,信贷规模的膨胀导致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84年为33.1%,1985年为19.8%。,1988年(18.5%) 第一,政策调控导致货币超额投放。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5年国家采取了较为激烈的紧缩政策,导致连续三年的经济疲软。为了

9、启动经济,1988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31.8%。第二,通货膨胀预期导致消费者抢购,使消费需求膨胀,引起了较高的通货膨胀。,1994年(21.7%) 第一,政策调控导致货币超额投放。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8年底和1989年初国家再次采取较为激烈的紧缩政策,并又一次导致连续三年的经济疲软。为了启动经济,1992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43.2%。第二,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1992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社会投资增长率1992年为8.3%,1993年为12.1%。,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过

10、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对上式取自然对数,lnM+lnV=lnP+lny 关于时间t求微分,dM/M+dV/V=dp/P+dy/y 进一步变形:dp/P = dM/Mdy/y +dV/V,即:通胀率货币增长率产出增长率流通速度变化率,MV=Py(费雪交易方程式) 即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支出)物价水平*实际收入(总收入),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增加,不会导致价格上涨,此时资源充足。,y,P,AD4,AD5,AS,需求拉动通货膨胀,AD1,AD2,中间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总需

11、求增加,价格上涨,是由于劳动、资本等不足,导致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该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充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收入不变。,AD3,P1,P4,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y,P,P3,P2,P1,AD,AS,三种推动情形,最主要。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中,工会组织、工资刚性等原因,工资过高,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工资成本推动: 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

12、,形成通货膨胀。,利润推动: 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进口成本推动: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工资提高的这种螺旋式上升。,4.结构性通货膨胀,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原因: 不同的产业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机制,扩张部门,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 非扩张部门,资源与人力过剩,但由于

13、攀比行为,资源尤其是工资价格同样上升。 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产生通货膨胀。,生产要素却总在要求,向更高的报酬转移,以要求“公平”收入。即使不能转移,也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收入跟上去,向高工资看齐,导致工资上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要保护所谓的基础产业。,5.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螺旋:大多数人预期到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如通货膨胀时期,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银行贷款要求提高名义利率,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收益率。,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就同时发挥

14、作用。,E,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再分配效应,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发行公债的国家,获利丰厚。,对于储蓄者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依靠变动收入的人收益。 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2.产出效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

15、业,产出不变,或下降。,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过度消费,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有利论: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有害论: 通货膨胀政策是饮鸩止渴。,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失业率可通过承受较高通货膨胀率得到降低。,菲利普斯曲线,u,PC,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 -(uu*),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通胀率 价格对于失业率的反应程度u失业率u*自然失业率,经济意义: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下降。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上升。 升降幅度,取决于。,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合理组合区域。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调节。,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运用,u%,%,PC,A,4,4,E,高失业时期的经济损失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