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5222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ppt课件_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广州大学 应 湘,一、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品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1、品德的内涵 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1)是稳固的心理特征 (2)与社会道德准则密切相连 2、心理健康的内涵个体具备正常的心理特质,从而能更好的调控心理以维持内外的平衡与协调,合乎常规的应付环境与交往的心理状况,(1)关注心理健康 (2)关注良好的适应能力 (3)关注人格与潜能发展 (二)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内涵比较品德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

2、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促进学生人格与潜能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2、思路比较 (1)目标:社会性与个体性 (2)对象:可塑性与自主性,(2)方式:引导性与自助性 (3)过程:教育性与体验性 3、问题比较 (1)问题行为 (2)品德问题 (3)心理问题 (4)混淆问题,二、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规律 1、领会道德知识 2、发展道德评价 3、形成道德信

3、念,(二)道德情感的形成规律 1、与道德情境相连的情绪体验 2、与道德形象联系的情绪体验 3、受道德理论支配的情绪体验 (三)道德行为的形成规律 1、学习行为方式 2、培养道德意志,3、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三、两者的相互促进与协调 (一)思路的相互协调 1、从心理辅导到心理健康教育 2、从教育性德育到辅导性德育 (二)方法的相互借鉴 1、传统德育的方法,晓之以理:消除意义障碍 动之以情:注重情感感染 导之以行:强调习惯训练 2、心理辅导方法借鉴 (1)认知调整:质疑绝对化、再归因、认知预演等,(2)情感疏导:同感性理解、尊重、真诚等 (3)行为矫正:强化技术、冲击疗法、示范疗法、自我控制疗法等

4、四、品德问题的心理辅导,(一)校园暴力行为 1、界定: “指学生(尤其是初、高中阶段)在校内的暴力行为”分为: (1)按对象分: 人身攻击暴力行为 物体攻击暴力行为,(2)按发生方式分: 身体欺负、语言欺负、关系欺负等 2、校园暴力的特征 (1)普遍性与差异性(2)有不良团体支持(3)与学业失败有关,3、校园暴力的成因 (1)个体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2)家庭因素家庭氛围长期紧张子女与父母关系不和谐管教态度不适当,父母人格与情绪不稳定 (3)学校因素教育观念与主导思想的因素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当对校园暴力处理不当 4、辅导建议 (1)预防措施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秩序,健全学生心理 加强亲子教育

5、 建立社会防御体系 (2)治疗建议 立即处理,停止暴力行为 个别咨询与个案研究 团体辅导,改善人际关系 行为疗法,矫正不良行为,(二)逃学与厌学 1、基本内涵 (1)定义 “对学习持有回避、厌恶的内在反应倾向,并产生离校、离家的行为” (2)性质 是不快乐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常伴随其他性质的问题,(3)表现: 认知偏差、态度消极、行为逃避 (4)类型 游戏型、反抗型、逃避型防卫型、强制型 2、成因 (1)社会文化背景 物质文化:低俗文化的传播 精神意识:拜金意识的影响,(2)家庭教育环境 氛围:心理氛围与文化氛围 教养模式:溺爱、专制、放纵;家长榜样:语言、行为、意识; (3)学校教育失误 学风

6、不良:如隐性校风等; 教师行为不当:偏见、归因偏差 教学方法不当:单调乏味、没有成功体验等,3、辅导建议 (1)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开展积极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达到“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目的,(3)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愉快的接受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进行学法指导:具体学习方法、认知策略、支持性策略等。 (5)优化家庭、学校、社会环境 (6)了解情况分析原因 (7)与学生坦诚相待: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7)创设安全的心理氛围,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不良处境; (8)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术,科学有效的进行辅导,提高辅导的实效。,(三)偷窃行为 1、界定 (1)定义 “将属于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 (2)鉴别指标:是频频出现的规律性行为是意识清晰的自主性行为常常伴随着情绪困扰的行为,2、成因 (1)个人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因素 (4)环境因素 3、辅导建议 (1)预防策略 (2)治疗策略,五、品德问题辅导的误区 1、表现 (1)树典型,“杀一儆百” (2)个体心理等与思想品质 (3)心理辅导等于德育 2、建议 (1)把好入门关提高自身素质,(2)创设条件科学管理 (3)积极进行专业培训 (4)建立良好的评价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