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943992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际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际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际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际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2,本章框架结构,开放经济的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收入转移: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关税和出口补贴: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同时移动 小结 附录:用提供曲线描述国际均衡,3,先前的贸易理论强调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同的决定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模型) 资源禀赋的差异(特定要素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型是标准贸易模型的特例。,4,标准贸易模型,标准贸易模型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5,标准贸易模型,生

2、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模型假设: 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粮食(F) 和棉布(C) 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平滑曲线(TT) 各国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取决于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 PC/PF 。 等价值线 同一条等价值线上产出的产出价值是相等的。,6,图 5-1: 相对价格决定社会产出,等价值线,标准贸易模型,7,图 5-2: 棉布相对价格的提高如何影响相对供给,VV2(PC/PF)2,标准贸易模型,TT,8,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PCQC + PFQF = PCDC + PFDF = V一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消费者的偏好

3、,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图示出来。,标准贸易模型,9,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效用水平上棉布(C)和粮食(F)的消费组合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有三个特征: 向下(上)方倾斜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那么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 每条无差异曲线越向右越平坦 无差异曲线不能交叉,标准贸易模型,10,图 5-3: 标准模型中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无差异曲线,标准贸易模型,11,如果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提高,那么一国的消费选择会从D1 转移到D2 。 从D1 到D2 的移动反映了两个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当PC/PF 提高时,收入效应大到使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

4、,而棉布消费与粮食消费的比率却下降。,标准贸易模型,12,图5-4: 棉布相对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标准贸易模型,13,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 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 恶化而下降。,标准贸易模型,14,相对价格的决定 假设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 本国 (出口棉布) 该国贸易条件由PC/PF 度量 该国棉布和粮食的产量分别为QC 和QF 外国 (出口粮食) 该国贸易条件由PF/PC度量 该国棉布和粮食的产量分别为Q*C 和Q*F,标准贸易模型,15,为了确定PC/PF ,就必须找到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和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5、的交叉点。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RS) 向右上方倾斜,因为随着PC/PF 的提高,两国都会增加棉布的产量而减少粮食的产量。 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随着PC/PF 的提高,两国都会把各自的消费点趋近粮食背离棉布。,标准贸易模型,16,图 5-5: 世界相对供给和需求,标准贸易模型,17,经济增长:相对供给曲线的移动 他国的经济增长对本国是好是坏? 会对本国有好处因为这意味着本国的出口开辟了更大的市场。 也意味着本国出口产品面临的竞争加剧了 当一个国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员时,国内经济的增长会给本国带来更多的收益还是更少的收益? 本国生产能力的加强使本国能向世界市场出口更多的产品,那么该

6、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就增强了。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可能会以本国出口产品价格降低的形式转移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而非本国所得,那么该国的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就减弱了。,标准贸易模型,18,经济增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增长意味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向外扩张(TT). 有偏增长 当TT 曲线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 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发生: 一国某一部门的技术进步 一国某一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标准贸易模型,19,图 5-6: 偏向型增长,标准贸易模型,20,偏向性增长可能来自两个原因: 发生偏向某个部门的技术进步 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 国际贸易的产生正是基于偏向性的经济增长。 偏向某

7、个部门会使得该部门的相对产出(甚至是绝对产出)增加,从而引起相对供给的差异。,标准贸易模型,21,相对供给与贸易条件 出口偏向型增长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恶化了本国的贸易条件,而使世界其他国家受益 进口偏向型增长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改善了本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以牺牲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标准贸易模型,22,图 5-7: 经济增长与相对供给,(a) 偏向棉布的增长,(b) 偏向粮食的增长,标准贸易模型,23,经济增长的国际效应 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8、。 本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减少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而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标准贸易模型,24,悲惨增长 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穷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极度恶化以至于,该国的福利水平还不及增长前。 在极端条件下该种情况会发生: 强势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往往伴随的是陡峭的 RS和 RD曲线。 大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的议题。.,标准贸易模型,25,表 5-1: 贸易条件的年平均变化率,标准贸易模型,发达经济体的利益是否受损?,26,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 贸易条件恶化理论最初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

9、bisch,1950)和德国经济学家汉斯辛格(Hans Singer,1950)提出。,27,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下形成的“中心外围”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滋生了一些不利于外围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因素。 第一,技术进步的利益在中心与外围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是造成后者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重要机制。,28,第二,贸易周期运动对中心与外围的不同影响,也是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重要原因。 第三,初级产品不利的需求条件,也是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重要原因。 第四,世界经济动力中心的低进口需求,同样要对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负责

10、。,29,德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汉斯辛格则根据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始扩展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他注意到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出口制成品的事实,开始将贸易条件恶化论拓宽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高于发达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 (2)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比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下降得更快; (3)初级产品占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较高比重意味着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对它们的影响更甚于发达国家。,30,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考察,“中心-外围说”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理论,认为贸易主体的非平等性,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从而在

11、对外贸易中受损。因此,按此理论,贸易条件走势成为判断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获利与否的重要依据。,31,贸易条件,32,贸易条件,33,商品出口结构,34,商品出口结构,35,国际收入转移: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类似战争赔款和国际援助的收入国际流动,会通过改变世界相对需求曲线来影响一国的贸易条件。 世界对某种商品的相对需求会由于以下原因发生变化: 消费者偏好的改变 技术的改变 国际收入转移 流动问题 国际流动如何影响贸易条件,36,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当两国同比例的改变它们的投入时(俄林的观点):: 相对需求曲线不会移动,也就没有贸易条件效应。 当两国不同比例改变它们的 投入时(凯恩斯的观

12、点): 相对需求曲线就会移动,进而对贸易条产生影响。 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取决于本国和别国投入方式的差异。,国际收入转移: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37,从需求方面研究引起贸易条件的变化。 包括消费偏好变化;技术进步;国际收入转移。 国际间收入转移 包括战后赔款;战后援助;经济援助,甚至包括国际借贷。,国际收入转移: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38,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

13、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39,40,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欧洲国家在二战中几乎消耗光了他们的所有外汇储备,因此马歇尔计划带来的援助几乎是他们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唯一外汇来源。在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燃料,但随后大宗进口的方向又转向了他们最初也需要的用于重建的原料和产品。而

14、随后的几年内,在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以及朝鲜战争爆发的双重逼迫下,美国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重建欧洲各国的军备,且这一数字逐年增长。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41,同时设立的还有对应基金(counterpart fund),这一项目的作用是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转换成为由当地货币构成的资金。按经济合作总署的章程规定,不少于60%的基金数目应用于制造业的投资。这一点在德国最为突出。在当地政府的调控下,这部分基

15、金大多用于向私人企业贷款,从而使它们在推动重建进程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笔基金在德国的再工业化过程中也起了核心作用。以1949-50年为例,德国采煤业投资总额的40%是由这个基金提供的。,42,另一个计划是同样由经济合作总署主导的技术援助计划(Technical Assistance Program)。这个计划资助欧洲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参观访问美国的厂矿企业,以使他们能够将美国的先进经验和制度应用于本国。同时,也有成百上千的美国技术人员在这一计划的帮助下,作为技术顾问前往欧洲。,43,俄林和凯恩斯关于德国战争赔付的争论 凯恩斯认为赔偿条件太苛刻,从而造成德国贸易条件恶化,负担进一步加重; 俄林认

16、为德国能够在贸易条件不恶化的情况下减少进口增加出口。 赔款情况。,国际收入转移: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44,如果本国将收入一部分转移给外国,则本国的收入减少,外国收入增加。如果各国对于商品的支出占世界支出总额的比例发生变化,则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影响各国的贸易条件。 收入转移可能会影响商品的相对需求。 两国在商品的支出比例相同,则RD不发生移动,没有贸易条件效应(俄林)。 两国支出比例不一致,会改变贸易条件(凯恩斯)。,国际收入转移: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45,图 5-8: 国际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国际收入转移: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46,日本对华援助,原则上不允许附加条件的ODA,而在实际操作中是限定性的。资金往往要求中国向日本企业购买机械设备或技术,困此,中国在发展项目的同时,也带动了日本企业的发展。 在日本大使馆经济部提供的2001年度日元贷款概要表上,15个贷款项目,有10个项目附加条件为“限定两国间采购”。据统计,在日元贷款中,近30的资金带有“捆绑”条件。,47,关于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效应的推断 如果收入转出者对其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大于收入转入国,那么收入转移会恶化转出国的贸易条件。 在现实中,与别国相比大多数国家都更偏好自己生产的产品。 这不一定是由偏好的差异引起的,而有可能是由贸易、自然以及人为的壁垒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