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937894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素质课唐诗与唐史授课教师:刘后滨 人文学院历史系,绪论思考题,1、举例说明唐诗在中国人文化素质构成中的地位。 2、举例说明诗歌与唐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说明为什么唐朝被称为“诗的时代”和“诗中国度”?,第一讲 唐诗分期与 不同时期的诗风,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四唐说”: 一、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先天元年712) 二、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永泰二年766,/一说肃宗宝应元年762) 三、中唐(代宗永泰二年766文宗太和九年835) 四、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哀帝天祐四年907),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明高棅唐诗品汇凡例:“大略以初唐为正始

2、,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接武,比喻对前人的继承。礼记曲礼“堂上接武”,注云:“武,迹也。迹相接,谓每移足半蹑之”。礼记玉藻疏:“接武者,二足相蹑,每蹈于半,未得各自成迹。故云接武也。”,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一、初唐诗坛及其政治化诗风 二、盛唐气象与盛世之音 三、中唐诗派与诸家诗风 四、晚唐余韵,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一、初唐诗坛及其政治化诗风1、文学艺术的政治化时代 2、以宫廷为中心、以贵族为主体、以颂美王政为指归的诗歌创作 3、初唐诗歌发展的历史转折,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只有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

3、唐朝的诗。闻一多 “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現。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一、初唐诗坛及其政治化诗风1、文学艺术的政治化时代 绘画:外国图、西域图、步辇图、职贡图、秦府十八学士驾真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永徽朝臣图 等(阎立本、阎立德) 。 乐舞:秦王破阵乐、功臣庆善乐之曲 书法:九成宫醴泉铭(魏徵撰、欧阳询书),唐太宗著帝范,十八学士图 宋人画,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一、初唐诗坛及其政

4、治化诗风 2、以宫廷为中心、以贵族为主体、以颂美王政为指归的诗歌创作 唐初文学被学术化,体现为文学的堆砌性。唐初的诗,除了崔信明的一句“枫落吴江冷”以外,全是变相的类书。诗坛的核心是虞世南、李百药和太宗本人,但后来选家只能搬出魏徵的述怀来代表初唐,“是文学的一种皮肤病”。闻一多类书与诗,载唐诗杂论。,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新唐書云:信明蹇傲自伐,嘗謂過李百藥,議者不許,鄭世翼亦傲倨,數佻輕忤物,遇信明江中,謂之曰:聞公有楓落吳江冷,願見其餘。信明欣然,多出衆篇。世翼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諸水,引舟去。 全唐詩卷三十八:崔信明,青州益都人。博聞彊記,下筆成章。大業中,令堯城,竇

5、建德招之,不屈,去隱太行山。貞觀中,應詔舉,終秦川令,詩一首(实为一句)。,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述 怀 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一、初唐诗坛及其政治化诗风3、初唐诗歌发展的历史转折一种观点认为,唐初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倒退。葛晓音认为:初唐的政治风气不同于六朝,形式的倒退并未完全消解其内容上积极向上的一面。

6、政治化亦有其积极的一面。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一、初唐诗坛及其政治化诗风3、初唐诗歌发展的历史转折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律诗形式的创造与完善沈佺期、宋之问 宇宙意识的升华刘希夷、张若虚,代悲白头吟 刘希夷(约651678?),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顔色 坐見落花長歎息 今年花落顔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爲薪 更闻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頃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遶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江

7、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衹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 應照離人玉鏡臺 遮戶簾中卷不去 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擣衣、闻砧与相思,擣衣砧上拂還來 指惹人相思的月光,拂之不去。 砧上擣衣,是秋冬之交准备添换冬衣的时候,把衣服放在砧石上拍打,使其松软

8、。客居外地或居家思念远方亲人者,听到这种声音,容易引起相思之情。,江楼闻砧 白居易江人授衣晚 十月始闻砧 一夕高楼月 万里故园心,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二、盛唐气象与盛世之音1、盛唐文学艺术的风气与品位 2、初盛唐的转折点陈子昂、张说、张九龄 3、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双重革新,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二、盛唐气象与盛世之音 1、盛唐文学艺术的风气与品位艺术题材由宫廷转向民间,由政治化转向艺术化,艺术品位由贵族的典雅趋向平民的通俗。与其说是降低了贵族艺术的品位,不如说是提高了民众的艺术品位,广阔的生活都进入到艺术创造的视野之中。 艺术形式由工丽拘整变为奔放自如、清新自然。 艺术

9、风格由一本正经转为率真自信。,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二、盛唐气象与盛世之音 1、盛唐文学艺术的风气与品位乐舞:艺术享受成为主要目的,胡乐、法曲、散乐盛行,玄宗本人成为梨园始祖。霓裳羽衣曲。 绘画:画家出身范围的扩大,题材的丰富。既有金碧辉煌的壁画,也有雄放自由的山水画,就连表现日常生活的陶俑也是鲜艳的彩色。 书法:张旭、怀素劲逸的狂草取代了此前的行草。,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二、盛唐气象与盛世之音 2、初盛唐的转折点陈子昂、张说、张九龄 陈子昂提出汉魏风骨、风雅兴寄,诗歌从美刺讽喻走向慷慨意气。“把初唐文人对功业的渴求、对现实的不平、对宇宙人生意识的觉醒和淡淡惘怅升华到

10、更自觉、更富有理性的高度”(葛晓音)。 张说的艺术理想:奇情新拔、天然壮丽的风格与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的旨趣相结合。 张九龄的贡献:把穷愁怨刺与雅颂正声并列,并非只有歌功颂德才是正雅。,巡邊在河北作 张 说,去年六月西河西 今年六月北河北 沙場磧路何爲爾 重氣輕生知許國,人生在世能幾時 壯年征戰髪如絲 會待安邊報明主 作頌封山也未遲,次北固山下 王 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望月怀远 張九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音调悠扬宛转,情思惆怅遥远,与皎洁

11、的月色交织成一支妙曼动听的月光曲。(葛晓音)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二、盛唐气象与盛世之音 3、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双重革新内容颂美与风骨结合,赞美盛世与抒发意气相统一。盛唐时代的风骨,是追求理想的热情,蔑视权贵的自信和英雄失路的不平。 形式诗歌体裁的完备、题材的开拓。 审美趣味汉魏风骨与齐梁文风的融合,既要性灵的率真,又要艺术的丰满;是影响气概和牧歌情调的统一,既要颂美盛世追求功业,又要讲究情调寄情山水。在此基础上,兼有壮丽雄浑和天然清新两方面的格调。,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二

12、、盛唐气象与盛世之音 3、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双重革新田园山水诗派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 、常建、祖咏、裴迪、丘为、崔曙、綦毋潜 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 、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 李白与杜甫,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三、中唐诗派与诸家诗风 1、中唐诗派 2、中唐诗风之一 诗变于盛衰之际 3、中唐诗风之二盛唐浪漫幻想和开朗心境的丧失 4、中唐诗风之三走向通俗和关心现实的乐府 5、中唐诗风之四豪爽明快的刘禹锡和简古淡泊的柳宗元,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三、中唐诗派与诸家诗风 1、中唐诗派 大历十才子 (钱起、韩翃、卢伦、李端、司空曙)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卢仝、刘叉、贾岛、李

13、贺 元白诗派(乐府诗派) 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 柳宗元和刘禹锡 (诗豪),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三、中唐诗派与诸家诗风 2、中唐诗风之一 诗变于盛衰之际:对战乱与民生的揭露,感伤乱离的江南迁客,气骨中衰的大历十才子(钱起湘灵鼓瑟、归雁和韩翃寒食等诗中的空灵、清怨、凄美、苍凉)。,广德中洛阳作 韦应物,生长太平日, 不知太平欢。 今还洛阳中, 感此方苦酸。,饮药本攻病, 毒肠反自残。 王师涉河洛, 玉石俱不完。,枫 桥 夜 泊 张 继(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探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14、半钟声到客船,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欧阳修六一诗话)作者不过夜行纪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林立,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稚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与不幸耶?(俞陛云诗境浅说),闺 情 李 端,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 不忿朝来喜鹊声,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三、中唐诗派与诸家诗风3、中唐诗风之二盛唐浪漫幻想和开朗心境的丧失:奇崛怪险的韩孟诗风。郊寒岛瘦。“长吉体”与悲情的浪漫(“诗鬼”李贺)。 颂歌中格调与激情的下降。一方面是以夸美寄托美好的回忆(如大明宫唱和诗),另一方面是在宴集酬唱之中极尽谀美之能事(如钱起、韩翃的

15、酬唱谀美之作)。,雁门太守行 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钱钟书谈艺录:“雁门太守行之黑云压城城欲催、塞上燕脂凝夜紫、霜重鼓寒声不起,皆变清轻者为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长吉之屡用凝字,亦正耐寻味。至其用骨字、死字、寒字、冷字,多不胜举,而作用适与凝字相通。”,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三、中唐诗派与诸家诗风4、中唐诗风之三走向通俗和关心现实的乐府。文人生活道路的程式化与闲适诗的新境界。,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题张司业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三、中唐诗派与诸家诗风 5、中唐诗风之四豪爽明快的刘禹锡和简古淡泊的柳宗元刘禹锡“视风骚、宗盛唐”,豪爽明快,幽默深厚。柳宗元则清峻孤高,简古淡泊。,第一讲、唐诗分期与不同时期的诗风,四、晚唐余韵(文宗开成元年836哀帝天祐四年907,葛晓音作827835)1、俊迈雄健清新豪放的杜牧和迷离隐约晦涩纤美的李商隐 2、典丽精工、婉曲含蓄的温庭筠 3、唐末诗人的抨击时弊与伤离悼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