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37815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64 大小:8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课件-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养调查与评价,营养调查,营养评价,营养指导,营养指导 效果评估,一、定义 营养调查(Nutritional survey):是运用科学手段来了解某一人群或个体的膳食和营养水平,以判断其膳食营养摄入是否合理和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手段? 对象? 内容? 目的?,营养评价(Nutritional assessment)是根据营养调查的结果,对被调查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二、营养调查与评价的目的: 1、了解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2、了解与食物不足和过度消费有关的营养问题; 3、发现与膳食、营养素有关的营养问题;,4、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发展,并预测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法

2、规及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为某些与营养有关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课题提供基础资料。,我国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2002年进行了第四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并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调查一起进行,名为“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三、营养调查的内容 包括四个部分,膳 食 调 查,体格 检查,实验室 检查,营养 缺乏病 症状与体征,营 养 调 查,1.膳食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不同人群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的各种食物种类和数量、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总量和比例、饮食习惯以及烹调等,为改进食物结构、合理安排膳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膳食调查是

3、营养调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本身又是相对独立的内容。,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摄入多少能量? 多少营养素?,膳食营养素摄入的评价,2.体格检查:,体 格 测 量,营 养 状 况 评 价,3.实验室检查:,体 液 检 测,营 养 素 含 量,营 养 素 贮 存,4.营养缺乏病的临床检查:,症 状 与 体 征,是 否 存 在 营 养 缺 乏 病,营 养 缺 乏 病 的 原 因,四、膳食调查与评价,(一)膳食调查的目的,膳食摄入评估,人体营养需要的满足程度,(二)膳食调查的注意事项 1、调查对象的选择,调 查 对 象 选 择,特定人群的抽样调查,特定地区范围的全民抽样,2、基本抽样方法,基 本 抽

4、样 方 法,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 (分类抽样),整群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 简称随机抽样,即先将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然后用随机的方法(随机数字表)直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作为样本。,(2)分层随机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即先将总体内的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类型或组别(统计上称为“层”),然后再按随机原则从每一层内抽取若干个观察单位,由各层所抽取的这些单位合起来组成一个样本。,(3)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K个“群”,每个“群”内包括若干个观察单位,然后以“群”为初级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k个“群”,被抽取的各个“群”所包括的全部观察单位组成样本。,3、质量

5、控制 (1)人员培训:调查人员必须参与统一培训,熟悉调查内容和掌握调查方法后才能担任调查工作;调查完成后要对自己填写的调查表全面检查。 (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人员要对调查表进行抽查,如发现漏项、错项等应及时纠正。,(3)统一标准:各项体检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要按照标准方法、使用统一仪器进行,测量员和实验员须熟悉检测流程,两次测量或检验结果相差不超过允许误差。 (4)质控评价:质控员要对每批标本进行抽样检测,并进行质控评价,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三)膳食调查的方法简介,称重法,查帐法(记帐法),询问法 (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数法,化学分析法,膳 食 调 查,每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有时两种

6、或多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实际调查时多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四)称量法 称量法也常称为称重法,是指通过准确称量掌握调查对象在调查期间(47天)每日每餐各种食物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每人每日的营养素的摄入量。,1.调查方法,食物烹调前后的重量,生熟比值,食物进餐前后的重量,实际熟食摄入量,计算生食品的摄入量,计算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熟食摄入量生熟比,食物成分表,膳食调查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报告,2、称量法的特点:与膳食加工和进餐过程同步进行,即对食物进行烹调加工的同时进行称量。,3、称重法的优缺点: 优点:比较准确。 缺点: (1)环节多、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经费; (2)

7、忽略了烹调加工对营养素的损失或影响。 称重法一般用于比较严格的调查研究中。,4、称重法的注意事项 (1)准确称重和记录熟食的实际摄入量:进行称重记录时,调查者要在调查对象每餐食用前准确称量和记录各种食物,吃完后还要将剩余或废弃部分称重并加以扣除,得出每种食物的实际摄入量。,(2)零食也要称重并记录:三餐之外的水果、糖果和花生、瓜子等零食也要称重并记录; (3)膳食调查的时间:不宜太长,但也不能太短,太长消耗人物力,太短又不能反映真实水平,一般定为4-7天;,(4)在不同季节分次调查: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往往有明显差异,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最好在不同季节分次调

8、查。,(五)记帐法(查帐法),记帐法一般用于建立了伙食帐目的集体食堂或家庭(如幼儿园)。,总的食物消耗量,就餐人日数,帐 目,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食物成分表,膳食调查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报告,1、调查方法 (1)食物消耗量的记录: 开始调查前需记录现存(库存)的食物量,调查过程中详细记录各种食物的采购量,在调查结束时记录剩余(库存)的食物量。 食物消耗量(调查前的库存量采购量)调查结束时的库存量。,(2)进餐人数登记: 集体调查要记录每日每餐进食人数,以计算总人日数(后讲)。 对于有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可查阅过去一定时期内全体人员的食物消费量,并除以同一时期的进餐人数

9、,算出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1、记帐法的优缺点: 优点:容易掌握、手续简便、节省人力和经费,可以调查较长的时间,减少时间和季节间的误差。 缺点: (1)只有平均数据,没有个人数据;不能反映某一个体的实际摄入水平和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对出现营养问题的个体进行评估和解释。 (2)不太准确。,(六)询问法,询问法又称为24小时回忆法,即通过询问并记录调查对象一天24小时内各种主副食品的摄入情况,一般调查3天以上,然后计算平均每天营养素的摄入量,并进行初步的评价。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结果粗糙。,询问法调查误差较大的原因: (1)对食物的量的判断不准确; (2)回忆不清楚,存在误报、漏报、

10、或少报; (3)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多报或少报; (4)被调查者不配合。,调查前的准备,询问进食情况 (回顾24小时内),填写(记录)调查表,整理资料,计算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膳食调查分析、评价,膳食调查报告,24小时回顾法举例,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身高:*cm,体重:*kg,家庭人数:*。请您用24小时回顾法对其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并完成下列操作。 1、制作膳食营养调查表 2、简述调查前的准备内容 3、简述调查过程的步骤 4、简述注意事项,1、制作膳食营养调查表 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身高:*cm,体重:*kg,联系电话:*。,2、调查前的准备内容 (

11、1)了解市场上主、副食供应品种和价格 (2)食物生熟比值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食物体积准确估计食物重量 (4)准备调查表或记录工具; (5)与调查对象预约调查时间和地点。,3、调查过程的步骤: (1)引导调查对象从最后一餐开始回顾前24小时进餐情况。 (2)详细询问进食时间、食物名称、原料名称、重量等,通过家用量具、食物模型或图谱进行估计,并填写在调查表内。 (3)每次入户调查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4、注意事项及要求 (1)调查人员必须明确调查目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具有熟练的技能及诚恳的态度。 (2)调查时应佩带携带有效证件,遵守预约时间并尊重调查对象的习俗。 (3)选用24小时回顾

12、调查法应连续进行3天。 (4)对年龄太小的儿童或年龄太大老人不作为24小时回顾法的调查对象。 (5)引导调查对象准确描述进餐情况,力求不遗漏、不多报或少报。,(七)膳食调查资料的收集、分类和整理,膳食调查资料的收集、分类和整理是膳食调查结果评价的前提和依据,尤其是个体膳食调查资料的整理,对群体营养状况评价是必不可少的。,1、个体数据 (1)个体数据的收集设计表格,记录个体食物的摄入量。 例如,下表是为收集一天三餐的食物摄入量而设的,可根据调查目的和方法进行调整。,三餐食物摄入量调查表 姓名: 性别: 身高(cm): 体重(kg): 就餐地点: 就餐时间:,下表是为收集个体一天各类食物进食量而设

13、的。 在进行食物归类时应注意有些食物要进行折算才能相加,如计算乳类摄入量时,不能将鲜奶与奶粉直接相加,应按蛋白质含量将奶粉算出一个系数,相乘折算成鲜奶量再相加。 其它类食物如豆制品也应进行折算后再相加。,各类食物摄入量表,(2)个体数据的分类整理餐次的分类,目的是进行餐次分布的评价。 能量的餐次分布表,食物的分类,目的是进行膳食结构的评价和能量、蛋白质来源分布的评价。能量的食物来源分布表,能量的营养素来源分布,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布,2、群体数据 (1)群体数据的收集和计算群体数据的基础是个体数据,其收集方式参考个体数据的收集。在只收集到调查期间总的食物摄入量的情况下,还须登记就餐人数,以方便计

14、算平均摄入量。,就餐总人日数的计算 人日数是代表被调查者用一日三餐为标准折合的用餐天数,一个人吃早、中、晚3餐为1个人日。在现场调查中,不一定能收集到整个调查期间被调查者的全部进餐次数,应根据餐次比来折算,计算公式如下: 就餐人日数=早餐人次早餐餐次比中餐人次中餐餐次比晚餐人次晚餐餐次比,如规定餐次比是早餐占20,午餐、晚餐各占40,假如某一个体仅询问到早午两餐,则其人日数为 1201400.20.40.6(人日),在做集体膳食调查时,假如在某伙食单位调查,早餐有20人进餐,午餐有25人,晚餐有30人。 如果三餐能量比各占1/3,则总人日数为 20 1/3 25 1/3 30 1/3 25(人

15、日) 如果三餐能量比为30、40、30,则总人日数计算为 200.3250.4300.325(人日),平均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的计算 将调查对象在调查期间所消耗的各种食物量除以总人日数,即为平均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折合标准人系数的计算 由于被调查的不同人群的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有很大差别,所以无法用食物或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直接进行比较。因此,一般将各个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进行比较。,折合方法是,以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MJ(2400kcal)作为1,其他各类人员按其能量供给量与10.0MJ(2400kcal)之比得出各类人的折合系数。 然后将一个群体中各类人的折合系

16、数乘以其人日数,将各项乘积相加(求和)的结果除以其总人日数,即得出该群体的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数)。,平均食物或营养素摄入量除以该混合系数即可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用公式表达为: 折合系数能量供给量(kcal)/2400(kcal) 某人群的混合系数(折合系数人日数)/总人日数,例如,某调查人群由三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供给量为2000kcal的有12人,2400kcal的有8人,2600kcal的有6人,每类人群均进行了3天的膳食调查,则该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的计算步骤为:,能量供给量为2000Kcal的人群的折合系数为:2000kcal/2400kcal0.83, 能量供给量为2600kcal的人群的折合系数为2600kcal/2400kcal1.08, 混合系数(0.831231.0831.0863)(1238363)0.94, 假如该调查人群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70g,则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为:700.9474.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