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28336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_6(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农业的起源中心来看从生产工具变迁来看从农作物的种类来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粟,稻,粟,五谷丰登,“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六韬“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管子牧民,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因而,他们的文明更为连续不断,也更为独特中国与欧亚其他伟大文明之间,有着较后者相互之间更为根

2、本的差别。”-斯塔夫里阿诺斯,什么是精耕细作?农业历史卷的定义为:用以概括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在耕作栽培方面的优良传统,如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三宜耕作、耕蒸结合,加强管理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精耕细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以耕耙耱为中心的北方早地耕作技术体系和以耕耙耖为中心的南方水田耕作技术体系以及轮作倒茬、种植绿肥、良种选育、林木繁殖等项技术的完善。”,你知道吗?,生产工具的不断优化是精耕细作的突出表现,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石镰,石犁,石锄,

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原始农业,农耕工具,生 产 工 具 的 变 化,石器,骨器,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生 产 工 具 的 变 化,铁犁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工具演变的质的飞跃,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 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生 产 工 具 的 变 化,唐代时期,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

4、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生 产 工 具 的 变 化,耕作技术的不断优化也是精耕细作的重要表现,有些作物,不能连作,必须轮作,否则,产量会大受影响。如谷、水稻、麻等。农谚有:“重茬谷,坐着哭。” 要术中关于轮作方式的总结“既非岁易,草稗俱生,芟亦不死。” “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要术种水稻第十一,代 田 法,耕耙耱技术,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还表现在灌溉技术的不断优化上,“古代有名的河北漳水渠、陕西郑国渠以及甘肃的秦渠、汉渠,早已消失在历史中唯独历时2256年的都江堰工程至今运行良好,功能效益甚佳。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永恒工程,其自然寿命是无限的。”,都江堰你知多少?,“我以为

5、,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余秋雨都江堰,三国时期,龙骨翻车,灌溉工具的进步:,唐宋时期,筒车,高转筒车图,明 清 时 期风 力 水 车,精耕细作,(一) 经济特征 “家给人足, 居则有室, 佃则有田, 薪则有山, 艺则有圃。催科不扰, 盗贼不生。婚媾依时, 闾阎安堵。妇人纺绩, 男人桑蓬。臧获服劳, 比邻敦睦。”纵乐的困惑: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易系辞传 “我国数千年来以农立国之基,肇于此矣”吕思勉,小农人数众多, 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 即小块土地, 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 应用任何科学

6、, 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 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 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 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 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 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 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 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 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你知道吗?,一是生产单位“小”,一家一户; 二是生产形式“小”,男耕女织; 三是生产规模“小”,家庭分散经营,土地少;四是生产目的“小”,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贡赋; 五是生产者意识“小”,局限于土地,局限

7、于温饱即生存需要。,小农经济,知多少,(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从生产基本单位看,它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以繁重的体力劳动换取低微的收获。 从生产形式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采用“男耕女织”的形式,“使自己所需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 从与市场的关系看,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面向市场,而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这种经济体系有的是家庭范围内部的自然分工,而缺乏发达

8、的社会分工”。,多维视角看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还与宗法观念有关。“正是在宗法制的作用下,形成了中国古代聚族而居的社会格局,出现了以家族及家庭为单位的小土地分散式经营,进而产生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如果把以分散性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比作一种“形”的话,宗法制就是聚合这种形的神。可谓形散而神不散。”,小农经济与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上,比欧洲封建社会更显得光辉灿烂的根本原因。,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欧洲农学家普遍认为,欧洲在18世纪从中国引

9、进了曲面犁壁和楼车以后,改变了中世纪的二圃、三圃休闲地耕作制度,乃是近代欧洲农业革命的起点。据欧洲经合组织(1990年)的研究,直到1820年,中国的经济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32%),相比之下,即便今天,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只有23 % ( 2008年)。,居家过日,四件大事:“食、衣、住、行”。其中前两件直接靠农业支撑,而后两件在土木建筑和车马时代与农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农业不仅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多方而的影响。如果中国农业出问题,必然造成世界性粮食恐慌。谈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能忽视中国的农业。,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商品经济的发达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解题能力训练,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3、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谢谢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