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926463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 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 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生产与销售,自由放任,2.概况 (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 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股票价格,

2、3.影响 (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 ,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_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局势紧张。,社会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4.胡佛政府的应对 (1)对策 前期:继续奉行 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特别提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

3、新发展。经济危机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的出现。,自由放任,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 ”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 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 ,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自由放任,金融,全国工业复兴法,(3)举办救济和 :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

4、稳定。 3.特点:通过 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公共工程,国家干预,4.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 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干预,疑难问答 问:罗斯福新政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了吗? 答:没有。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5、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1.蓝鹰计划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意寓罗斯福新政振兴美国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政策。,教材断点补遗,2.“炉边谈话” 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就每周通过无线电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他们介绍政府已经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做。罗斯福的

6、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渡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突破核心考点,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考点一 “世界末日来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唯物史观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7、(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要求:从材料中找出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在中国市场的体现。 材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 212 826.56元,作为借款。”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 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

8、麦。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获取材料信息,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主要信息:,答案,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抢,主要手段有:与中国政府签订合约;采取军事占领,控制中国部分市场等。这些手段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而且,加快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1.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

9、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胡佛的演讲(1930年12月) 发现问题 胡佛认为能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命题角度 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自由主义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比较。,命题材料源,2.从社会离婚率看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表,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发现问题 作者从社会史观的视角看经济大危机下的美国社会离婚率。 命题角度 经济大危机对美国人心理的冲击;家庭观念的变化。,3.西方世界眼中苏联的计划经济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

10、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发现问题 “避开大萧条”等信息表明“计划”一词的流行与大危机息息相关。 命题角度 西方鼓吹的计划与计划经济的区别;西方与苏联经济模式的比较。,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

11、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考点二 “走出梦魇” 罗斯福新政,2.史观意识不同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

12、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要求:分析不同时期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论证美国主流媒体对新政态度的变化。,史证由来,提示:根据书名中“新民主”“超越”“未来”等词可知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正面评价居多,根据“大萧条”“叛徒”“苛政”等词可知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居多。 论证:,答案,答案 在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评价是肯定积极作用占主流;

13、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经济危机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期望,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来缓解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1世纪初,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暴露,尤其是美国新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以往新政的评价产生怀疑和否定情绪,学者希望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命题材料源,1.罗斯福的自由观 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

14、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发现问题 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新的元素。 命题角度 社会公正与公平问题;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2.从解决失业问题看罗斯福新政的成就 1932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摘自美国历史学家阿兰布林克利等著的美国历史上的调查,发现问题 从趋势图看,曲线呈上升趋势;从数据看,失业人数大幅下降。 命题角度 经济大危机的后果;罗斯福新政解决就业与稳定社会秩序的关系。,3.罗斯福新政的社会认可度 “整个国家都站在他那边,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事实如此,人们拥护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仍然会欢呼喝彩

15、,烧得好啊,我们总算点起了一把大火。” 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评价罗斯福的话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罗斯福的拥护和支持。 命题角度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美国民众渡过难关的信心;政府执政的理念。,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1.命题点: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与养老制度 (2015课标全国,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解析,1,2,3,已考视角,解析 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 A、D两项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 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1,2,3,2.命题点:胡佛对经济的干预 (2013课标全国,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