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925228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3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王娜,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糖 耐 量 试 验,主要内容,一、糖耐量试验的概念 二、糖耐量试验的适应证 三、糖耐量试验的标准化 四、糖耐量试验的参考范围 五、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一、概念,正常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调节血糖浓度的机制,即使一次摄入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也仅暂时升高,且与2小时内恢复到正常,不出现尿糖,这就是耐糖现象。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成为糖耐量试验。,二、适应证,1.空腹血糖水平在临界值6-7mmol/l而又疑为糖尿病患者; 2.空腹或餐后血糖浓度正常,但有发展为糖尿病可能的人群; 3.以前耐糖试验异常的危险人群; 4.妊娠性糖尿病的诊

2、断; 5.临床上出现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而又无法做出合理性解释者; 6 .作为流行病学研究的手段。,三、糖耐量试验的标准化,1.实验前三天,受试者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于150g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三天前停用; 3.受试前应空腹10-16h。坐位取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孕妇用量为100g;儿童按1.75g/kg体重给予,最大量不超过75g.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1次,共4次。,4.必要时可适当延长血标本的收集时间,可长达口服葡萄糖后6小时。 5.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和进食。与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尿作尿糖试验。,三、糖耐量

3、试验的标准化,表:影响葡萄糖耐量的常用药物,四.参考范围,空腹血糖6.1mmol/l;服糖后3060分钟血糖升高达峰值,一般=7.0mmol/l,服糖后血糖急剧升高,血糖增高时间乃为3060分钟,但峰值超过10mmol/l,并出现尿糖;以后血糖浓度恢复缓慢,常常2小时后仍高于空腹水平。因此糖尿病的重要判断指标是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值,糖尿病病人耐糖曲线的最大特征是曲线延迟恢复至空腹水平。,2.耐糖量受损:空腹血糖=11mmol/l,2小时后血糖水平仍在811mmol/l之间,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五.临床意义,五.临床意义,3.妊娠性糖尿病:由于妊娠性糖尿病致先天性胎儿畸形及胎儿死

4、亡增多,所以应对孕妇有否糖尿病的检测予以重视,进行OGTT。其方法是在妊娠2428周内,测定口服50G葡萄糖1小时后的血糖浓度。若为7.0mmol/l以上者,则提示有妊娠性糖尿病的可能性,应进一步做OGTT.即:测定空腹血糖浓度,糖负荷量100G,然后连续检测3小时。,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上有2个结果超过以上检测值,才能诊断妊娠性糖尿病。,糖 化 血 红 蛋 白 (HbA1C),主要内容,一、糖化血红蛋白的概念 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 三、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一、概念,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

5、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 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是120天,所以可以观测到之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二、检测方法,乳胶凝集反应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测定总血红蛋白中的HBA1C的百分含量。这种免疫反应是由被测血样中的总HB和HBA1C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大小而变化。采用终点法,生化仪通过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可直接反映出凝集量的多少,推算出HBA1C占HB的百分含量。,二、检测方法,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HBA1C被认为是分析HBA1C的金标准。色谱分析是一类利用各组分在不同相上的分配差别,

6、在两相物质相对运动中,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开的一种技术。液相色谱是以液体或固体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液动相的色谱法的总称。在HBA1C的测定时,可以通过高精度的HPLC将HBA1C从HB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准确的数值。,三、临床意义,(1)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48周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三、临床意义,(2)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

7、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三、临床意义,(3)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6.79%。如果11.5%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三、临床意义,(4)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5)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三、临床意义,(6)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很有临床参考价值。,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