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91899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学年高三语文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3《杜甫诗五首》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诗五首之,哀江头,第三课时,哀江头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

2、宗与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 字。,“哀”,创作背景,围绕“哀” ,全诗分三层展开: 第一层,长安沦陷后曲江衰败凄凉的景象。 第二层,昔日游苑之盛与杨贵妃的恃宠豪奢。 第三层,乐极而生悲和诗人在巨变前的哀思. 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忆)写。表面上是写昔日 之“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第三层从往昔跌回现实,今昔对比,写时代变幻的深哀巨痛,抒自己的哀思,以无情衬有情,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吞声哭:不出声地哭,饮泣。潜 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曲江:地名又叫曲江池,是人工挖的屈曲湖池。 为谁绿: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

3、去了故主。 生颜色:万物生辉。第一人:最得宠的人。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贵妃之受宠超出常规。 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wi)驿之变。,明眸皓齿四句写安史乱起,玄宗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最终生死两隔。清渭:渭水清澄,流经马嵬驿南。杨贵妃即葬于渭水之滨。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玄宗入蜀所经之地。 臆:胸襟。人生总有情,触景伤情终极:穷尽。这句说,然而花草无知,年年依旧,岂有穷尽。 胡骑:指叛军的骑兵。欲往城南:杜甫这时住在城南,天已黄昏,应回住处。望城北:北望官军所在之地,盼望早日收复长安。当时肃宗在灵武,地处长安之北。,一个泣咽声堵的

4、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游人”!行人哭,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冷落,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手!,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忆昔霓旌下南

5、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ji y汉代宫中女官名)同辇载。班婕妤拒绝了,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历史知识知一点: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汉成帝

6、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豪华如此,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该是何等景象啊!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这精湛的

7、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哪里想得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同样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腐朽糜烂的生活。,“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 。 “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何等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

8、的对照,指出了他们纵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 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 “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

9、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点评 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春。诗人抚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最后表达平叛的愿望。哀江头,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杜诗说云:“此诗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天宝之乱,实杨氏为祸阶。杜公身事明皇,既不可直陈,又不敢曲讳,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总结: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

10、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艺术特色: 诗的结构巧妙,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景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李、杨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第四课时,杜甫诗五首之 又呈吴郎 蜀相,又呈吴郎,又呈吴郎,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11、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写诗背景,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成都西郊瀼西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住,就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位亲戚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篱笆,禁止外人打枣。老妇人跑来向杜甫诉苦,杜甫就写下了这首诗来劝告吴郎。,1、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不但自己任她扑枣:“堂前扑枣任西邻”,还劝吴郎不要插上篱笆不让老妇人打枣:“便插疏篱却任真”,艰难岁月,大家要互敬互爱。 2、诗的尾联“已诉征求贫到

12、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忧国忧民,他想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至痛心流泪。 3、对吴郎,他也不是横加指责,而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措词委婉,入情入理,书面练习 陕西有民歌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就又呈吴郎这首诗分析说明。,蜀相,诵读提示,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读时须把握感伤、叹惋的基调。,诗句赏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何处寻:口气急切,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追慕

13、锦官城:现四川成都。 柏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盛。,以苍松翠柏直茂盛暗含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种肃穆、安谧的气氛。,自春色:独自展现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 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进一步写丞相祠堂幽静的环境,表达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连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2、辅助刘备开创蜀汉。3、辅助后主刘禅巩固帝业,深沉 叹惋 感伤,称颂 崇敬 仰慕,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宏伟业绩,“长使”即“永远使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

14、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六出祈山,九伐中原,身死五丈原。,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个诗句,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千古名句。,小结:本诗题目为蜀相,却直写诸葛亮。景中含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其间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伟略而又

15、忠心为国之人出现;诗人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第五课时,杜甫诗五首之登岳阳楼,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岳阳楼图片,【赏析】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 “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陽樓赏析,颔联赞颂洞庭

16、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登岳陽樓赏析,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比较赏析,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