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1128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2,参 考 资 料,1、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4章、第5章、第17章、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第二章第1、2、3、4、5、12、13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3,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过程,分析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可以揭露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1、资本的总公式 (1)商品流

2、通的公式: W(商品)G(货币)W(商品) (2)资本流通的公式: G(货币)W(商品)G(更多的货币),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4,从两个公式来看:这两种流通形式有明显的区别:其一,买卖的顺序是相反的;其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其三,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因此,资本流通的完整公式应当是:GWG(G+G)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本的总公式。,2018

3、/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5,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GWG(G+G) (1)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买卖双方交换的商品表现等价交换,交换不会产生价值的增殖。而在资本流通总公式中,预付的价值通过买卖却带来了剩余价值。这种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解决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货币所有者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获得剩余价值,必须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能够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所以,劳动力

4、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关键,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6,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的买和卖(劳动力成为商品) : (1)劳动力所有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将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 (2)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双重自由) 2劳动力的价值: (1)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养活自身家属及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维持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 3劳

5、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是形成价值的源泉。(其特殊性:P60),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7,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实质上,它是以劳动过程为手段,以价值增殖过程为目的的

6、生产过程。 1、价值过程形成:就是生产资料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 (1)生产资料的转移过程; (2)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必须大于劳动力的价值。 2、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3、价值增殖过程: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劳动力商品上的结果。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按

7、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独特的使用价值。 工人的劳动时间:(1)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2)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9,第三节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一、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转变为生产资料,一部分转变为劳动力。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

8、的价值量。 2.可变资本: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但再生产出自身的价值,还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余额。,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0,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表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不必资本小创造的,而是可变资本创造的。这说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区分不必资本和可变资本为正确地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表明这种剥削程度的大小是剩余价值率。 三、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构成C+V+m 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9、 剩余价值量:M=mV,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1,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其最高界限由两个因素决定:生理的因素;社会道德因素。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1.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条件: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生产三个阶段。,2018/9/21,

1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2,3.超额剩余价值:单个企业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获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且是暂时的。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 1.联系:其一,都是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其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2.区别:其一,起作用的阶段不同;其二,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

1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方法。,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3,四、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P84)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增殖的规律。主要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1)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受剩余价值生产的支配。 2)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4,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阐明了工资的实质,指出工资作为劳动的价值或者价格,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者价

12、格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家如何剥削雇佣工人,榨取剩余价值;工资理论则说明这种剥削关系如何采取了隐蔽的形式,从而揭露了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假象。,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5,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 1.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1)凡是拿到市场上去出卖的商品,必须在出卖之前就已经独立存在。 (2)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3)如果说劳动有价值,劳动是商品,那么劳动的买卖也要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2.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的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

13、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6,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种表现形式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种现象,是由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造成的。 第一,从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来看,工人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劳动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工资;第二,从工资支付方式来看,先劳动,后支付工资;第三,从工资形式的实际运动看,工资的多少,是同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劳动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的;第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对于工人来说是谋生的手段。 所有这些表象都容易使人们把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看作是劳动的价格,是工人全部劳动

14、的报酬。,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7,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其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劳动时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形式。 1)计时工资和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 2)计时工资是加强剥削的手段: (1)资本家利用小时工资制加强对工人的削 ;(2)劳动价格的降低,刺激了劳动时间的延长 ;(3)劳动时间的延长,反过来,又会引起劳动价格的下降,从而引起日工资或者周工资的降低。这又会使迫使工人延长劳动时间,工人阶级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遭受压榨的。,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8

15、,2.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工资的形式。 1)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2)计件工资的特点(案例:从一栋大楼的修建或者拆迁过程,揭示雇佣工人遭受剥削的程度。) 3)计件工资的变动和劳资之间的斗争 3.工资的其它形式 4.工资的国民差异 (1)名义工资: (2)实际工资: (3)工资的国民差异: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国家,在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揭露了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工资高的假象,指出了工资商品的发展趋势。(案例:五千元月收入:美国与乌干达(或者深圳和成都)的比较。),2018/9/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9,热点问题探讨 剥削引发出的深

16、层次思考: 1、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中是否存在剥削? 研究这个问题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论剥削和剩余价值论。经济学意义上的剥削是指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劳动产品。剥削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范畴;由于消灭劳动异化、消灭剥削的条件在现阶段的我国还不具备,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剥削现象在我国不能马上消灭。 2、企业职工工资过低问题及其消极影响: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职工整体收入不断提高,但是: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增长比较,增长缓慢;职工工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过低。这些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2)十七大针对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强调“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强调“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共同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