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0897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_鲁教版ppt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堂目标:,一、知道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过程。 二、了解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表现。 三、了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四、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五、了解北方政权的更替情况。,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29页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1、北魏是何时,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2、北魏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自学指导二:看图分析,思考问题: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表现是什么?(阅读第129页第二段),图

2、一:北方游牧民族掌握了汉人的牛耕技术。分析: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影响。,图二:北魏骑马俑,裤褶服成为南北流行的服装。分析:黄河流域各族人民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看图分析结论:,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表现是什么?1、各民族在_上的相互影响。2、各民族在_上的相互影响。,生产技术,生活习俗,自觉指导三:认真阅读课本第130页第一段,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北魏建立后定都在哪?孝文帝迁都何处?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1、旧都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需要。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3、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

3、先进的文化。,自学指导四:阅读课本第130页第三段,说说下面问题的答案。,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影响。原因:吏治混乱;财政困难;柔然人的武力威胁;内容:迁都前: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迁都后:,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影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自学指导五:阅读131页最后一段,了解北方政权的更替情况。,北魏 _(北魏分裂) _(北魏分裂) _(取代东魏) _(取代西魏) 北魏和、统称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检测题:,1、_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_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2、_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3、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_和_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4、北魏建立以后,定都_。后来孝文帝将都城迁到了_。,4世纪,鲜卑族,439,生产技术,生活习俗,平城,洛阳,5、北魏分裂为_和_;东魏被_取代,西魏被_取代;北魏和这四个王朝统称为_。 6、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后,改革的主要措施有:_,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