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90713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整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二级重点二级重点 一级重点一级重点 原则原则 公式公式 方法方法 程序程序)一、人力资源规划:1.概念:广义:企业所有各类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5 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1 年及以内的计划) ,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规划。2.内容:战略规划、组

2、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3.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4.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二、企业组织机构:1.企业组织机构分为两个层次:经营体制(企业高层组织,负责宏观)和职能体制(负责微观)2.设置的原则:任务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权责对应原则;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管理跨度也称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的下属人员数) ;

3、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3.类型:(1)直线制:又称军队式结构,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家族式企业)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组织结构缺乏弹性;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事务仅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2)职能制:又称多线制,只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必须经过改造才能应用于市场经济下的

4、企业优点:提高了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可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组织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利于提高各职能专家自身的业务水平,有利于各职能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和考核的实施。(3)直线职能制: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特点:垂直式领导;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4)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遵循“集 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优点:权力下放;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责任和权限明确不足:机构重叠

5、、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4.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明确责任和权限原则;先定岗在定员原则;合理分配职责原则5.绘制组织结构图的前期准备:应明确企业各级机构的职能;将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一一列出;将相似的工作综合归类;将已分类的工作逐项分配给下一个层次三、工作岗位分析和工作说明书:1、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对岗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 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2、工作岗位分析信息来源:书面资料、任职者的报告、同事的报告、直接观察3、岗位规范的内容:岗位劳动规则;定额定员标准;岗位培训

6、规范;岗位员工规范4、工作说明书的分类:岗位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公司工作说明书5、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26、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内容上,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并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总结;岗位规范的内容更广泛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人员规范解决“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问题;而工作说明书不但要分析“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还要正确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样的岗位,这一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

7、条件下做,如何做”具体的结构形式,工作说明书一般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岗位规范一般是由企业单位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四、劳动定额:1、定额管理的内容:劳动定额的制定;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劳动定额的修订2、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巴克制:具有日本特色的一项管理制度。19 世纪末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巴克制将工人劳动(工作)效率,按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分解为作业效率和开工率两个方面:工作效率=工人作业效率*开工率工人作业效率=定额工时/工人实耗工时开工率=工人实耗工时/实际可利用工时实耗工时=实际可利用工时各级管理责任造成的浪费工时重视人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8、用,立足于发掘全体员工的劳动潜力,是巴克制所揭示的实现高度劳动生产率的秘密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由传统的单一管理逐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由过去的劳动定额与定员分散管理逐步转向劳动定额定员一体化管理3、劳动定额水平是定额管理的核心,衡量劳动定额水平的方法:用实耗工时来衡量;用实测工时来衡量;用标准工时来衡量;通过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来衡量;用标准差来衡量4、企业一般都使现行定额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采取定期修改的办法,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采取不定期的修订定期修订的情况:试制完成以后;转入成批生产时;专业生产,修改间隔期一般是 1 年;对

9、某些工艺操作方法业已定型、生产潜力不很大的老产品或标准件,每年定期一次检查,全面修改的期限可以适度延长;定额制定质量不高,定额水平参差不齐5、计划产量定额=现行产量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计划工时定额=现行工时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6、劳动定额统计的主要任务:为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对现行定额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核算产品成本提供资料;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各项指标,为考核生产工人以及基层单位的生产成果、进行经济核算提供依据;对现行定额的状况以及劳动定额水平作出全面的评价7、产品实耗工时统计的方法:(1)以各种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按产品零件逐道工序汇总产品的实耗工时;按产品投入批

10、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按照重点产品、重点零部件和主要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按照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统计汇总实耗工时(这种方法适合于生产稳定、大批大量生产的企业):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2)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工作日写实;测时;瞬间观察法8、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按产量定额计算: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100%按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100%(1)企业在统计产品产量指标时,经过检验,产品达到质量要求,合格的产品方能予以

11、统计,废品则不得计算在内(2)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应注意:对非工人、班组和车间本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追加定额或补充3定额,应计算在工时定额之内。计算整个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包括追加定额或补充定额五、劳动定员:1、概念:劳动定员是以企业劳动组织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即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应包括在定员的范围之内。定员和编制:编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工作单位中,各类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的配置。编制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两部分内容。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2、企业定员的原则:

12、定员必须以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3、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3)按岗位定员:适用于连续性生产装置(或设备)组织生产的企业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

13、休息宽放时间)(4)按比例定员:适用于企业食堂工作人员、托幼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等服务人员的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4、企业定员的新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运用零基法确定二、三线人员定员人数,即零基定员法5、定员标准:概念: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的统一规定。劳动定员标准属于劳动定额工作标准,即以人力消耗、占用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分级

14、: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分类:一般以“单位用工数量” (人*年、人*月)或“个人综合工作效率”来表示,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内容:对人员数量标准的规定,可采用绝对(数)指标,亦可采用相对(数)指标。原则: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依据要科学;方法要先进;计算要统一;形式要简化;内容要协调总体编排:概述;标准正文;补充六、人力资源费用预算:1、构成: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费用,如工资/福利/保险)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经费,如招聘费用/培训费用)人工成本包括:工资项目、保险福利项目、其他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劳动争议处理费用2、审核预算

15、的基本要求: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可比性3、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 1 年)内4、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1)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基准线:对生产发展正常、经营成果良好的企业可以围绕基准线,调整工资水平预警线(上线):对于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增长也较快的企业可以不在突破预警线的范围内调整工资水平控制下线: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或亏损的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不低于当年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工资应控制在下线不予增加。(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在审核人工成本预算时,一般用同比的办法。5、企业在作经营预

16、算时两个公式: 收入-利润=成本 (算了再干)收入-成本=利润 (干了再算)审核人工成本的预算,也应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结合起来。因为,费用预算的审核,实质是对企业人员的结构和数量的审核,因为人工成本的总预算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人员工资水平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的。6、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47、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8、支出控制的程序:制定控制标准;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招聘与配置 (二级重点二级重点 一级重点一级重点 原则原则 公式公式 方法方法 程序程序)一、招聘:1、内部招募:(1)特点:优势: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不足: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