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90453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5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1第第 5 5 课课 离骚离骚( (节选节选) )本课话题民生一、从课本中积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是屈原关注民生的诗句,诗人在这种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境下还哀叹多艰的民生,其关注民生的胸襟跃然纸上,为后世的官吏和读书人树立了榜样。二、从历史中积累1唐太宗李世民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实行重农政策。这是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关注民生,最终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国民大革命。三、

2、从生活中积累在关注民生问题上,为官者也不妨学学屈子大夫,常为民生鼓与呼。为民生鼓与呼,彰显的是民生意识,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为民生鼓与呼,善于发现民生的实质性问题,敢于真情为民,捍卫群众的利益;为民生鼓与呼,敢于突破传统势力局限,有勇气,讲真诚,不蛮干,不极端。四、从名言中积累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4.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5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2一、作者简介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约前

3、 340约前 278),名平,字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使屈原连连受到流放。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投汨罗江自杀。作品:离骚 天问 九歌(11 篇)、 九章(9 篇)、 招魂 ,凡 23 篇。其中,离骚

4、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二、背景回放楚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被免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于是又将屈原召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又被放逐汉北。 离骚就是屈原由汉北到楚故都鄢郢(今宜城)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三、相关知识“楚辞”和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因其具有深厚的楚地色彩,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后人将这种诗体称为“楚辞体” ;又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

5、的离骚 ,所以后人又称为“骚体” 。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主要录有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人模拟的作品。一、字音识记1修姱(ku) 2.革几羁(j)3朝谇(su) 4.惠纟襄 (xing)5揽茝(chi) 6.谣诼(zhu)7偭规矩(min) 8.侘傺(ch ch)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39溘死(k) 10.鸷鸟(zh)11方圜(yun) 12.攘诟(u)13兰皋(go) 14.芰荷(j)二、通假字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通“唯” ,译为:只是2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 ,译为:措施3

6、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圆” ,译为:圆形4延伫乎吾将反 通“返” ,译为:返回5伏清白以死直兮 通“服” ,译为:保持6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罹” ,译为:遭到7芳菲菲其弥章 通“彰” ,译为:明显,显著三、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无所用心的样子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工于取巧 今义:细致,精巧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4竞周容以为度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5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境遇困窘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6自前世而固然古义:本来如此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

7、: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四、一词多义1修(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形容词,善,美好(2)退将复修吾初服 动词,修饰,整理(3)余独好修以为常 动词,修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4(4)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高,长(5)掌修国史(魏公子列传) 动词,著,撰写2善(1)亦余心之所善兮 动词,爱好,崇尚(2)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词,喜好(3)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出师表)形容词,好的,美好的(4)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动词,交好,友善(5)工欲善其事(论语) 动词,做好,处理好3固(1)固时俗之工巧兮 副词,本来(2)自前世而固然 副词,本来(3)固前圣之所厚 副词,本

8、来,原来(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动词,巩固(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容词,顽固4相(1)悔相道之不察兮 动词,看(2)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名词,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5信(1)苟余情其信芳 副词,确实(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动词,讲信用(3)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动词,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动词,通“伸” ,伸张(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形容词,真实6反(1)延伫乎吾将反 动词,返回(2)忽反顾以游目兮 动词,回转(3)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动词,背叛语文版高

9、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57之(1)哀民生之多艰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又申之以揽茝 代词,代自己(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结构助词,的(4)高余冠之岌岌兮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以(1)长太息以掩涕兮 连词,表顺承(2)既替余以蕙 兮 介词,因为(3)谣诼谓余以善淫 介词,用,拿9虽(1)虽九死其犹未悔 连词,即使,纵然(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连词,即使五、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謇朝谇而夕替 在清晨,在晚上2名词作动词(1)余虽好修姱以革几 羁兮 束缚,约束(2)鸷鸟之不群兮 合群(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1)屈心而抑志兮 使受委屈,使受压抑(2)步余马

10、于兰皋兮 使步行,赶着(3)回朕车以复路兮 使返回,掉转(4)忽反顾以游目兮 使放纵2动词的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 为而死(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谣诼谓余以善淫 淫邪的事(2)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枘,圆凿2形容词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 推重,看重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6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高余冠之岌岌兮 使高(2)长余佩之陆离 使长4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哀民生之多艰 为悲伤六、文言句式(一)被动句1謇朝谇而夕替(语意表被动, “替” ,被贬官)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语意表被动, “解” ,被肢解)(二)状语后置句1谣诼谓余以善淫(介词结构“以善淫”后置,应为“以善淫谓余”)2步余马于

11、兰皋兮(介词结构“于兰皋”后置,应为“于兰皋兮步余马”)(三)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四)定语后置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岌岌” “陆离”后置,应为“余岌岌之冠” “余陆离之佩”)明大意本文节选自离骚 ,诗人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的闪念,表明自己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自己执着追求的高洁品质和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理脉络本文节选了 52 句,每 4 句为一节,共 13 节。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7一、阅读诗歌第 17 诗节,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屈原一生“虽好

12、修姱以羁兮” ,但“謇朝谇而夕替”的原因的一项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A BC D解析:选 D 写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写“謇朝谇而夕替”的结果。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屈原面对不公平待遇而采取的态度的一项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A BC D解析:选 C 写世俗的弊诟;写诗人和小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

13、之多艰” ,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B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C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D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表现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解析:选 B “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说法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学案8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诗中自述了自己受

14、屈遭贬的原因,并表明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B作者认为“民生之多艰”的主要责任在国君,君心荒唐才使小人有可乘之机。C诗人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并表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D作者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并表示自己要修身洁行,决不妥协。解析:选 B “主要责任在国君”这一分析不合乎文意。二、阅读诗歌第 813 诗节,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吾知其亦已兮” ,而自己“余情其信芳” , “昭质其犹未亏” 。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强求,是隐忍退让,但自己坚信自己的品性是高尚的,追求“美政”是正确的。B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5、”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C “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定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任凭风狂浪打亦不回头,这是一位政治巨人的悲壮宣言。D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诗人借外表的奇异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这是诗人的一种内心发泄方式。解析:选 D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并非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更非为此采取的内心发泄方式,而是诗人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 “高余冠” “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6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B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C语言上运用“陆离” “芙蓉”等许多联绵词,富有声韵美和表现力。D多用比喻手法言志,表明自己坚持节操、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解析:选 A A 项, “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出屈原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