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90404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9 9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 程,理解阿长的形象。(重点) 【过程与方法】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重难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 多媒体、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上学期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 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

2、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讲故事的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 个女工,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说的阔气点,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保姆却 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如上面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狗,猫,鼠, 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一篇专门讲长妈妈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 是,鲁迅从未写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却把这么多的笔墨给了一个保姆,专门写了篇文章 纪念她,这个长妈妈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的故事”。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脐(q)菩萨(ps)土匪(fi)辫子(bin)哀悼(do) 茉莉(ml)

3、书斋(zhi)霹雳(p l) 守寡(gu)憎恶(zng)倘使(tng)絮说(x)颈子(jng)规矩(gu)孤孀(shun g)磨难(nn)烦琐(su)疮疤(chung b)淡薄(b)诘问(ji)惧惮(dn)和蔼(i)咒骂(zhu)震悚(sng)粗拙(zhu ) (2)理解词义 阔气:豪华奢侈,文中指客气。 憎恶:憎恨、厌恶。 倘使:倘若。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规矩:画圆形和方形的梁总工具,借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粗糙低劣。 10顺顺流流:顺当。现在写作“顺

4、顺溜溜”。 11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12毫不相干: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相干,这里是有关联的意思。 13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14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名:说 出)。也作莫明其妙。 15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2.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 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3.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

5、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 日北洋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被反动政府通 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遭到守旧势力的排挤。正是这一时期,他写出了回忆性 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 整体感知 一、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长的情感又是如何的?重 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2如何划分文章段落? 3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从文中找句子 ,分析阿长的形象。(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

6、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 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6. 你认为本文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二、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常喜欢切切察察(不佩服); 限制我的行动(讨厌) ;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非常讨厌);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空前敬意); 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新的敬意 伟大的神力)。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 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318段):作者介绍

7、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第19 29段):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第30 31段)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划分的依据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3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 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学生 可能会这样说: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 个不许我走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

8、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 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 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等等。 教师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 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 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 分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 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4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师生共同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 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9、”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 服”,甚至“最讨厌”的。对她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她 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 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 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 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 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 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10、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 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5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 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 激和 思念之情。 6这个题目好。首先,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第二,“阿长”一望便是 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 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第三,全文近半部分内容始终未涉及题目中的 山海经,引发读者的更大好奇:这样的一个粗俗可

11、笑的乡下保姆与山海经究竟有 什么故事?因而吸引读者一读到底。 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 熟悉并巩固本文的生字生词。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2. 反复朗诵课文,体会作者对阿长前后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感情。第二课时温故探新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儿时留下的印 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阿长”,这个与广大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妇女 一样的形象,尽管有那么多不足,却淳朴直率至极。作者在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 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就让我们共同体会一番吧。 文本探究 1.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

12、“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在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 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 “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 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 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2. “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练习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第一处是指阿长所讲的脱下裤子阻挡“长毛”炮弹的“

13、伟大的神力”,这是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看,不是作者真的觉得“伟大”,而是含有调侃的意味。第二处是指阿长给作者买来山海经,“我”感到“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阿长有一种“伟大的神力”,虽然也是以儿童的心理来看的,但这里有对阿长敬佩称颂的意味。3.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她就是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憎恶”“谋死”都是很严重、严肃的词语,作者这样用,略带夸张,一是符合儿童率真的心理和强烈的情感,二是强化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怨恨。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

14、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用“空前”来修饰“敬意”,这种夸张符合儿童的心理,表达阿长的“伟大神力”,是儿时的作者未闻未见的,让人感到“我”对阿长态度印象发生巨大改变是自然的。这种夸张,也表明这“空前的敬意”是儿童好奇心作用,而不同于真正的尊敬。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不是。这只是以儿童的心理与视角来看阿长的“伟大神力”,是一种儿童幼稚短暂的想法,这里实际上是也有作者对阿长愚昧迷信的

15、调侃和一丝讽刺意味。4.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1)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 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 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 ,“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 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 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 作

16、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 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 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 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对比、映衬法: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 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5.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