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0274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语义,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语义的性质。 了解词义的构成和结构,知道什么是义素,掌握义素分析法。 了解单义、同义、多义、反义等词义聚合的特点,理解语义场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句义的构成和结构,了解并能够分析句义间的蕴含、预设关系,了解并能够分析各类歧义的形成原因。,第一节 语义的性质,1.1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表达的内容,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果。无论是一个词,还是一个句子,总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在特定的社会里,人们对这些意义的理解也大致相同,否则言语交际就难以进行。可见语义是一种很难精确定义,而每个人又能真实感觉到的东西。,语义的内容,语

2、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思想,即理性意义 。又称为逻辑意义和指称意义,它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在词语平面上,它则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而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情感,非理性意义。它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比如“你真坏”这句话,如果出自一般人之口,则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批判态度,但是如果出自恋人之口,则可能带有爱恋的意味。 不同的情感意义都是附着在句子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语言形式包括“语汇形式”和“语

3、法形式” 语汇形式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 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叫“语法意义”,例如:,“他找你”和“你找他”这两个句子,“他”和“你”都指称某个人,“找”指某种行为这些意义是通过词来表达的因而都是词汇意义。 而前一个句子里的“他”是找的施事,“你”是“找”的受事,后一个句子却正好相反,“他”是“找”的受事,“你”是“找”的施事。就“他”和“你”这两个词本身来看,无所谓施事和受事,用来表达施受意义的主要是句中词语的排列顺序,即语序,它表达的是语法意义,在语言里,各级单位都有意义,语素有语素义,词有词

4、义,句子有句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而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又必须先了解其中词语的意义。,语言意义、语境意义,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我们常把通常情况下存在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叫做“语言意义”,而那些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显现出来的个别的、临时的意义称作“语境意义” 比如:“他” 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某个人时,表达的是“他”的语言意义,也就是一般的和稳定的意义,当在不同的上下文或交际场合中又可以具体的指称张三、李四、王五或赵六,这种意义一旦脱离了特定的环境就会不复存在,所以这是这个词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

5、也就是“语境意义” 一般来说,语言学中的语义研究,具体说就是以语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研究,它的研究范围只包括那些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即语言意义。,语义的性质,概括性 模糊性 民族性,1.2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词义是一定的语言社会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词义反映的对象可以是客观世界的,如:人、鸟、鱼、山、水、走、听、大、长等,也可以是主观世界的,如:思想、天堂、神灵、鬼怪等等。除去一些专有名词,每个词语都标志一类的事物。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一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这样,人们就可以把一类

6、事物归并在一起,用一个词语去指称他们,同时使他们和其它事物区别开来。,比如:“鞋”是从皮鞋、布鞋、棉鞋、平底鞋、高跟鞋等各种鞋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它反映了各种鞋有的共同特征,而其它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而各种鞋的用途,样式等方面的差别则被舍弃了。这样各种鞋子都可以用“鞋”这个词去指称,而其它事物,如袜子等就被排除在外。 专有名词虽然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而不是指整类的事物,但是他的词义也可以是概括的。,词义具有概括性,那些由词组成的词组和句子的意义也具有概括性。比如作为一个词组,“新鞋”的意义尽管要比“鞋”具体一些,但仍然是概括的,只不过是概括的程度低范围低一点,概括的范围小一些而已

7、,因为它反映的是世界上不同的材料、款式、尺寸、用途的各种新鞋的共同特征,而不是具体指哪一双新的鞋子。作为一个句子,“他买了一双新鞋”的意义也是概括的,因为它可以用来陈述任何一个人,购买任何一双新鞋的过程。,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而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谈论的对象却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要同个别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就需要依靠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语言形式所指的限定作用。,1.3语义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很多人认为,既然词义是对一定对象的概括,那么这种反映当是越精确越好,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词义是不精确的,具有

8、“模糊性”。比如“学者”这个名词,词典的解释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那么究竟取得多大的学术成就才能称的上是“学者”,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有量化的标准,也就是说学者和非学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绝对的界限。当然也正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在评价学者的时候才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比如“高”,人的身高达到多少才可以开始算高呢?如果身高一米八算高,那一米七九呢?一米七八呢?人们对身高的“高”只有一个大致的标准,而说不清楚高与不高的绝对分界线在哪儿,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大、小”“长、短”“粗、细”“远、近”“胖、瘦”“美、丑”“好、坏”“冷、热”等也都是如此。,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往往

9、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否则,如果一切都是模糊的,人们将无法借助词事来区分不同的事物,语言也就会因此而丧失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例如“青年“与“少年“和“中年“的边界都不清楚,因此当有人问 17 岁算少年还是青年, 35 岁算青年还是中年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太好说,不同的人有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回答。但“青年“一词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还是明确的,因此如果有人问 25 岁算不算青年时,人们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的回答。再如,“高“与“不高“、“矮“与“不矮“的边界虽然不清楚,但它们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也还是明确的,因此在中国北方,对成年男子而言,身高1. 85米以上算个

10、子“高“,身高不足1. 6 米算个子“矮“,人们对此也不会有什么争论,词组和句子都是由词组合而成的,语义模糊的词语会把模糊性带入这些更大的语言单位,因而由语义模糊的词语构成的词组和句子也具有语义的模糊性,比如:“大电视”“盛开的花朵”、“认真学习”、“慢点儿说”都是模糊的,尺寸多大可以算“大“,开放到什么程度可以算作“盛开“,态度严肃到什么程度才是“认真“,每分钟说多少个音节才符合“慢点儿“,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绝对的标准。.上面这些词组、句子之所以是模糊的,就是因为它们中的“大“、“盛开“、“认真“、“慢点 儿“是模糊的。,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并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在社会交

11、际活动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时时、事事都像科学实验那样,对谈论的对象作出精确的测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语义的模糊性,而是对所有的语义都作出严格的、精确的规定,那么社会的交际活动将难以进行。,比如,在谈论一个人的身高时,由于有了语义的模糊性,我们才可能在不知道他的身高确切尺寸的情况下,说他个子高或者不高。如果“高“的词义是精确规定的,身高1. 85 米以上才可以算是高,1. 84 米就不行,那么我们只好先问问他的身高究竟是多少,或者找尺子给他量一量然后才能说话。更何况许多词语根本就无法作出严格的、精确的规定,如“美“和“丑“、“好“和“坏“、“难“和“易“、“忙“和“闲“、“幸福“和“不幸“、

12、“聪明“和“愚蠢“等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语义既有模糊的一面,也有精确的一面,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要模糊,不要精确。比如在日常生活里,人们所说的“大雨“和“小雨“是模糊的,但气象学为了气象研究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规定 24 小时内雨量在 10 毫米以下的为“小雨“,10-25 毫米的为“中雨“, 25-50 毫米的为“大雨”这又是非常精确地,语义的模糊性和精确性对语言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们的存在保证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的交际需要。我们应该根据交际的不同要求,尽可能的做到该模糊时模糊,该精确是精确。,1.4语义的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

13、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的表现在词义上,无论是词语的理性意义还是非理性意义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都会有所不同。 理性意义: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所不同,以至于两种语言中,词义上完全对应的词语不是很多,比如英语的“brother”它的指称范围要比汉语的“哥哥”和“弟弟”都要大。 非理性意义:比如汉语的“狗”和英语的“dog”意义相同,但是在汉语中,这个字眼常常用于贬义方面,如“走狗”“狼心狗肺”等,但是在英语中,这个字眼却常用于褒扬的方面,如“a lucky dog ”幸运儿。等。,一个词语由最初只有一个意

14、义,发展为具有多个意义;这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词语多义化的过程也会受到民族特点的制约。 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认识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的过程中,这些特点都会产生影响,因而反映同一类对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可能经历不同的多义化过程。 比如英语的“cat”指“猫“后又衍生出“心地恶毒的女人”,而汉语的“猫“则没有衍生出这种意思。汉语的“老“本来指“年岁大“后又衍生出食物因烹饪时间过长而口感不好”的意思,而英语的“old“就没有衍生出这种意思,汉语的“红“本指“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后衍生出“顺利、

15、成功或受人重视“的意思,英语的 “red“则没有衍生出这样的意思,而red“衍生出时流血的、暴力的“这个意思,又是汉语的“红“所没有的。,思考,语义,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境意义 语义民族性的含义和表现 为什么说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意义与语境意义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语义的模糊性 为什么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小结,含义 内容1、理性意义2、非理性意义,语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练习,单项选择题1语义的基本特征是( )。A概括性 B民族性C模糊性 D同语言形式的结合2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做( )。A理性意义 B非理性意

16、义C词汇意义 D语法意义3在各级语法单位中,( )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A语素的意义和词的意义 B词的意义和词组的意义C词组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 D词和句子的意义4语义中,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我们称之为( )。A语言意义 B语境意义C词汇意义 D语法意义,练习,判断题1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它们的意义也同等重要。( )2词义是一定的语言社会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因此反映的对象一定是客观世界的,而不能是主观世界的。( )3专有名词的词义也具有概括性。( )4既然词义是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那么这种反映当然越精确越好,因此词义只需要具有精确性。( )5语义的模糊性和精确性对语言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的存在保证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的交际需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