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90090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生产理论(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生产理论,4,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重点掌握: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3、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第四章 生产理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涉及这样三个问题: (1)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2)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3)市场问题 本章生产理论主要回答前两个问题:第一,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第二,成本与收益的关系。,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四章 生产理论,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 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者换句话来说

2、,在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最少。 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要使利润最大化,就要使扣除成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四章 生产理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的问题,但前者是从纯粹生产技术的角度来说明如何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后者则要考虑到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才能使生产成本最低,以实现利润最大化。,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一节 生产函数,一 、生产要素 定义: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内容: 劳动(工资) 资本(利息) 土地(地租) 企业家才能(正常利润),SICHUAN TIANYI UNI

3、VERSITY,第一节 生产函数,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二、生产函数 定义:表示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公式: Q = f (L,K,N,E) Q = f (L,K)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K,第一节 生产函数,三、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 短期: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短期中,有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之分。长期: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1、二者的区别不是表示时间的长短,而是生产要素能否完全调整; 2、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短期与长期的时间不一样。,SICHUAN TIANYI U

4、NIVERSITY,第二节 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1、总产量: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Q=f (L) 2、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AP=TP/Q 3、边际产量: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MP=TP/ L,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二节 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三者关系 三条线都是上升后下降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只要边际产量是正数值,总产量就是增加的,而且如果边际产量是递增的,总产量就以递增的速率增加。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高,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下降。

5、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虽然平均产量一样是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平均产量下降的时间早于总产量下降的时间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比边际产量变化得缓慢。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二节 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在理

6、解这个规律时,要注意:,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二节 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二节 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三、一

7、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第一阶段 MPAP 2、第二阶段 MPAP 3、第三阶段 MP0 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三个阶段: :收益递增阶段 一般不把要素的投入停止在第一阶段 :收益递减阶段 企业生产的经济区域 :负收益阶段 劳动量增加超过B之后是不利的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应在A-B之间,但在这一区的哪一点上最适合,还要考虑投入要素的成本。,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二节 单一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一、等产量线 等产量曲线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以用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生

8、产出来的等量产品的点的轨迹。生产理论中的等产量曲线和效用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很相似,所以它又被称作“生产的无差异曲线”。,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特点: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三节 两种

9、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K/L=MPL/MPK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地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等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不断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二、等成本线 定义:它是一条表 明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

10、,生产 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 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 的线。 移动,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K,A1,A,A2,O,B2,B,B1,L,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M = L PL+ k Pk K = C/Pk-PL/P KL 等成本线的斜率为-PL/PK 设:M=600元,PL=2元,Pk=1元,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K,B,C,E,A,L,600,400,200,0,100,200,300,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思考: 某企业有资金100万元,资本价格为每单位10万元,劳动价格为每单位10元。 1、画出该企业的等成本线。

11、 2、企业资金增加到2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画出新的等成本线。 3、资本价格下降为每单位5万元,其他条件不变,画出新的等成本线。 4、劳动价格上升为每单位30元,其他条件不变,画出新的等成本线。,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投入组合,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K,A,N,O,M,B,C,E,D,Q1,Q2,Q3,L,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等产量线的斜率:MRTSLK = MPL/MPK=K/L 等成本线的斜率: -PL/PK MPL/MPK=-K/L=-

12、PL/PK 生产者均衡条件:MUx/Px=MUy/Py=MUm,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三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投入组合,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四节 规模经济,一、规模收益 含义: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厂商的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 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 规模收益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四节 规模经济,二

13、、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第六,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第四节 规模经济,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企业获得了好处,增加了收益。 外在不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的规模变化,使得行业内企业的成本增加,收益减少。,SICHUAN TIANYI UNIVERS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