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490086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五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动物医学院动物生化教研室,2,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原理; 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操作技术; 了解血清蛋白的主要成份。,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原理,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白样品通过浓缩胶的浓缩按分子大小排列成层,然后进入分离胶,随着电泳的不断进行,不同大小、电荷的蛋白质分子逐渐被分开。,4,Bis将单体长链连成网状结构,TEMED催化AP生成硫酸自由基,1、聚丙烯酰胺凝胶生成,催化Acr聚合成长链,Acr:丙烯酰胺 Bis:甲叉双丙烯酰

2、胺 AP:过硫酸胺(催化剂) TEMED: N, N, N,N-四甲基乙二胺(加速剂)Acr、Bis决定孔径大小 AP、TEMED决定聚合速度,5,连续胶电泳采用相同孔径的凝胶和相同的缓冲系统(样品缓冲液、凝胶缓冲液 和电极缓冲液),在pH恒定、离子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优点: 制胶简单、快捷 缓冲液pH值恒定,可以防止样品进胶后因pH值改变发生的凝聚和沉淀 缓冲系统组成简单,来源广泛 缺点: 分辨率不高,2、连续胶和不连续胶电泳,6,不连续胶电泳采用不相同孔径的凝胶和不同缓冲系统的电泳方式,在电泳分离过程中,由 于浓缩胶的堆积作用,可使样品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界面上先浓缩成一窄带,然后 在一定

3、浓度或浓度梯度的凝胶上进行分离。 优点: 分辨率高 用于复杂和特殊样品的分离,7,不连续电泳的三种物理效应 样品的浓缩效应 凝胶的分子筛效应 电荷效应,电泳的过程三种效应同时存在,对蛋白样品起协同作用,使样品各组分按照带电量、分子质量及形状按一定的顺序分离。,不连续电泳的四种不连续体系 凝胶的不连续 缓冲液成份的不连续 缓冲液pH值的不连续 电压梯度的不连续,8,三、实验步骤,封槽清洁、干燥的小玻管一端,用Parafilm贴封后垂直放在管架上,9,分离胶:A:C:D:E1:2:3:2(V/V) 浓缩胶:B:C:D:E2:1:5:2(V/V)A: pH8.9 Tris/Hcl缓冲液 B: pH6

4、.7 Tris/Hcl缓冲液 C: 30% Acr-Bis贮存液 D: 水 E: 过硫酸铵 灌装前加入TEMED,混匀,取干净玻璃管,下端封口膜封好(重要);用注射器加分离胶至管口1-2cm处,封水(沿管壁,动作要慢);凝固后弃水、吸干;加浓缩胶距管口2-3mm处、封水;凝固后备用。,制胶和灌胶,10,加样用微量注射器取样品液15l,针头伸入玻璃管上口,沿壁加在浓缩胶面上,缓慢注入。电泳 连接电极,上负下正; 浓缩胶:3mA管,分离胶:4mA管; 待示踪染料接近凝胶管底部约0.5cm处,切断电源。剥胶,取下凝胶管,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蒸馏水,将针头插入胶柱-与管内壁之间,边注水边旋转玻管,直至胶柱与管壁分离,然后用洗耳球轻轻在玻管的一端加压,使凝胶柱从玻管缓慢滑出,将凝胶柱置于干净的试管内,用蒸馏水冲洗几次。,11,染色将凝胶柱置于0.05%氨基黑10B溶液中浸染20min,然后再浸入7%醋酸溶液中 脱色。血清蛋白在凝胶柱上可分出十多条色带。,12,分离胶和浓缩胶中A,B,C,D,E各是什么组分。 分离胶和浓缩胶中缓冲液的组分,pH值异同?它们与电极缓冲液有区别? 本实验有哪些不连续?为什么比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辨率高。,四、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