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9926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复习,知识结构,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1、隋朝 年建立,589年统一全国。,2、隋文帝统一措施:励精图治: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提高行政效率。,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3、大运河的开通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 。地位:,全国的统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作用:,4、隋文帝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 的正式确立。,科举制,隋朝大运河,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找到大运河的三点(一个中

2、心、两个端点)、四段、五大水系及三个重要地点的古今地名演变。,4,5、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8、唐朝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9、“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要善听正确意见,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治国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

3、定法律,减轻刑罚; ,鼓励士人报考,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治国效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创殿试,开武举。有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1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12、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

4、上称为 。,“开元盛世”,三、 盛唐气象,13、经济的繁荣表现: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修建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高,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如: 。 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 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曲辕犁、筒车,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长安,14、民族交往与交融:唐太宗时 的民族政策;北方各族尊称他为 。,开明,天可汗,15、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唐玄宗封靺鞨族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维吾尔族)首领为 ,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

5、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天山南北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怀仁可汗,史实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穆宗时“唐蕃建立会盟碑”。,16、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史实、意义,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17、多彩的文学艺术,诗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创作的黄金时代,著名的有: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诗仙”,“诗圣”,“诗魔”,颜真卿,书法: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 。和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颜氏家庙碑、,绘画:唐朝著名的画家有 擅长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有 。 吴道子被称为 , 落笔雄

6、劲,风格奔放 ,代表作: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画圣”,送子天王图,18、唐朝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 来到中国,还有留学生、留学僧, 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贞观年间,高僧 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成为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遣唐使,鉴真,玄奘,大唐西域记,国家的统一强盛,为文化繁荣奠定了雄厚基础。 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大多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 国内各民族交往频繁,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刚劲、好爽、 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7、中国和亚洲、欧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 隋唐两代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传统文化,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9、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20、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随亡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五、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1、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于755-763年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叛乱。,原因:(1)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3)中央与地方对比的力量失去平衡外重内轻;(4)将相不和。,22、安史之乱爆

8、发的原因、影响:,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3、黄巢起义:875年,王仙芝,黄巢;山东、河南一带,建立大齐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24.唐朝灭亡: 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907,25、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吴、闽、吴越、楚、后蜀、南唐、南汉、南平、北汉。,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

9、必然趋势。,26、评价五代十国,课堂练习,1、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知,隋文帝( ) 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发展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一、选择题,3、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行省制,2,唐朝时,一位书生从涿郡出发,沿运河走水路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京城是( )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余杭,A,C,C,4、隋朝和秦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

10、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的是( ) 科举制 大运河 赵州桥 都江堰 A. B. C. D.,5、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了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重视纳谏 B. 吸取隋亡的教训 C. 轻徭薄赋 D. 任用姚崇为相,6、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下列哪一项治国措施最能直接体现这个观点 ( ) A. 选用良臣,提高行政效率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简法轻刑,重新修订法律 D.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C,D,B,7.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写碑文,下列内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中国历史上

11、唯一的女皇帝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C,D,8.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天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 “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D,9、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 他( )A.王维 B.李白 C. 社甫 D. 白居易,C,1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

12、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A. 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 鉴真东渡日本,10、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遗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C,C,二、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说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注: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注:进士科在隋朝仅试

13、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等。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的四书章甸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 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完成材料一中空格处的内容。唐代的明经科和进士科分别侧重考查哪些能力?,隋炀帝,1905,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事势能力的考查。,明经科侧重对儒家经典的记忆和解读,,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锥

14、,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吕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瑕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带来了什么问题?,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说明了科举制是土人做官参政的主要途径,是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也说明进士登第比较困难。,材料四 改苹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杜会公平做出?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伐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帱,极成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难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区埭、蜮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彖较为突出,加分造假、遍规招生现莱时有发生。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35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