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907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12日人际关系(1)课件(1)(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关系心理学讲座,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积极意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解释他人的行为、 自我控制、调整、改变自己的态度 自我控制、调整、改变自己的行为 协调人际关系 拓展合作空间、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有关工作获得2011年北京大学德育成果奖,2,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影响、利他行为、人际合作、人际冲突,自我知觉、自我导向、自我控制,人际知觉、印象形成、印象管理,人际关系概述、理论,人际沟通、人际吸引、喜欢、友谊、爱情,3,推荐书目,4,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自我导向行为(第9版)作者、美、戴维L.华生 通过大量的案例,来指导读者掌握特

2、定技能,从而来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被美国700多所大学采用,引领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书,茫茫人海,何处觅知音,在忙碌的市场经济中,我们似乎渐渐忘了如何与他人相处,而属于中国人的人情味似乎也在金钱的巨流中消逝了。随着大家追逐个人的名利,心中却渐感空虚,每当夜深人静时,你是否会发现知心无几人。 茫茫人海,何处觅知音,5,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第一节、1、人际关系概述,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同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亲密与疏远的心理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如人

3、际吸引、密友、情人、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特定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双方特定需满足的程度 人际关系还表现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在这三个心理成分之中,情感是最重要的成分, 好感或恶感就成了评价人际关系的特征标志。 总之,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基础。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至各种社会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团体组织的气氛、活动效率以及组织成员的个性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6,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具有制约性,强制性。社会关系主要有意识形态的关系,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 人际关系具有情感的独立

4、性、私密性,随意性。 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距离远近关系, 具有个体的独立性,不能强制、强迫。 譬如局长与处长是法定上下级的社会关系。 但是作为处长,可以执行命令,但不喜欢局长个人。 夫妻是一种法定的社会关系,但亲密或不亲密的情感关系,心理距离无法强制,具有个体独特性。,7,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3、人际交往的阶段性,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接触融合。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 冷漠疏远终止。,8,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4、

5、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终止,9,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注意,注意,接触,接触,融合,融合,冷漠,冷漠,疏远,疏远,终止,终止,0,0,xxxxxx,关系建立过程,关系终止过程,10,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第一阶段,察觉、注意阶段,第一,注意阶段,由开始时的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择性注意。这种选择本身反映着交往者的某种需要倾向、兴趣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 只有当双方的某些特质能引起自己情感上的共鸣,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从而把对方纳入自己的知觉对象或交往对象的范围。如果当交往双方互相注意时,这种状态更为良好,说明双方进行了互相选择,处于一致性互动状态中 但是,初步沟通的注意,仅仅是良好人际关系

6、的开端,是-种尝试,目的是对别人获得一个初步的印象,使自己明确是否有必要与对方作更进一步的交往。只有在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共识时,才可能成为进一步交往的对象。 这是人际关系的准备阶段、起步阶段。,11,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第二阶段、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 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 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缺少进一步感情上的交流与融合。 近在咫尺,永远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12,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第三阶段、亲密互惠阶段、合作水平,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

7、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13,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第三阶段、亲密互惠阶段、亲密水平,第二种是亲密水平。 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 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有了一定的深入沟通。 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14,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第三、亲密互惠融合阶段,第三种是亲密互惠融合阶段。这时,彼此在对

8、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 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心理上逐渐有了依恋和融合。 分离会产生分离焦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情人、夫妻关系。,15,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4、人际关系的作用(Rober Weiess ,1974),依恋:是亲密关系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社会归属感: 具有相同利益、共同态度的归属感觉。 在需要时候,有人会提供帮助的感知。有人会提供建议和指导。价值确定:有助于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照顾他人的机会:给我们一种被需要的感觉。,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16,练习1、盘点你的人际关系,

9、最近3个月,你最依恋的人是谁,若外出一周时,你会有分离焦虑吗,每天几次电话,总计时长? 如果你患病发烧卧床,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 如果你月薪5千,突然急需3万元,找谁帮助你? 马上就是春节了,你最思念的人都有谁? 最近3个月你经常与谁深入交谈,或mail交流。 最近3个月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读书、工作、或散步 一天下午,忽然一个女孩/男孩从你身边走过 你怦然心动,久久难以平静,17,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第二节、主要理论简介,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社会交换论 认知平衡论 归因理论,18,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

10、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19,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0,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儿童与同龄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

11、,产生焦虑,就倾向 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动。 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容需 要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的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他人的注意,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 个体在早 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 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 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 应该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1,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个体在早期,若

12、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 的地位和权力范围。 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 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倾向于控制别人,却拒绝别人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喜欢为别人做出决定 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顺从、依赖别人,完全拒绝支配别人,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角。,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2,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

13、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当个体在早期经验中没有获得爱的满足时,个体就会倾向 于形成低个人行为,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但在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却与他人保持距离,总是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 若个体在早期经历中,被过于溺爱,他就会形成超个人行为, 在行为表现上,强烈地寻求爱,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情感联系,过分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 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则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 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201

14、8年9月21日星期五,23,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这三类需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如下: (1)包容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希望和他人交往、交际,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愿望。如果包容需要强烈,则行为主动、积极,喜欢与别人交往。 (2)控制的需求。这种需要表现为在权力上有要求控制别人的愿望。如果只有控制需求,没有感情需求和包容需求,就必然争权夺利、使人厌恶,从而造成成人际关系紧张。 (3)感情的需求。这种需要表现为在爱情和友谊上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如果包容和感情需求强烈,就会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尊重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4,练习

15、2、我的人际需求,25,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6,二、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组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 1、霍曼斯(G.C.Homans,1958) 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从而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1)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2)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 (3)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验。,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二、社会交换论,(1). 情感性交易: 各尽其所能,各取所需,不计代价及回收的可能。 如:亲子、密友。 (2). 工具性交易: 交易的是实质的事物,讲

16、求回收与支出的比较。如:买卖关系、利益关系。 (3). 混和性交易: 人情原则,如果预期关系会继续或者受惠,则愿意继续付出。 如,婚礼份子钱,27,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8,二、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了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及心理财富的交换。 个体在进行社会交换时,付出的是代价,得到的是报偿,利润就是报偿与代价的差值。 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如果给予别人的多,他就会试图从双方的交往中多得到回报,以达到平衡。 如果他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却很少,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终止这种社会交往。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却多,他就会希望这种社会交往继续保持,但同时也会产生内疚感。 只有当个体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收益达到平衡时,个体才会产生满意感,并希望双方的社会交往继续保持下去。,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29,二、社会交换论,2、增殖交换和减值交换 一类人与别人交往倾向于价值增殖交换 因此在交往中感到欠他人的情分,在做回报时,往往会超出别人的期望。 而另一类则是相反,他们在交往中往往重物质利益而轻感情卷入,因而他们倾向于用物质价值来衡量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