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9717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小说人物性格轨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类型化到性格化从类型化到性格化浅论明清小说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浅论明清小说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摘要:摘要:有人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概括类型化、性格化和心理 化三个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金瓶梅 、 红楼梦等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我国古代小说 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关键词:明清小说关键词:明清小说 人物性格人物性格 类型化类型化 性格化性格化 正文:正文: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报和具体环境的 描写来表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每个小说家所孜孜 以求的。但由于中国

2、古代小说源于神话传说,街谈巷议,志怪志人之作以及传 奇讲史,宋元明清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由初具雏形渐趋完善。其中明初小说十 分注重情节,人物性格塑造上比较粗糙,直到明中叶至明末清初,小说才从类 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红楼梦的出 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 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对人物性格进行了多层次、多侧面的揭示, 使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达到个性化典型的成熟阶段。 世界各国叙事文学中人物典型的塑造方法,都经历了从类型化变而为性格 化再而为心理化的共同演为趋势,中国小说的演变也是如此。从性格化向心理 化小说的转变,属于现代文学的艺术范围,下面只具体从明清小说中探寻类型 化至性格

3、化的演变轨迹。 1、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 ,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 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所 谓类型化,不应照搬西方 的一些文学理论,而应从中国小说创作实际加以考察。 类型化艺术典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单一、扁平,概括多而描写少;强调人物概貌 而不求其逼真,追求的是神似的类同而达到不到形神 融合的个性差异;注重人 物外在表现而未能挖掘其内心奥秘。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人物以比 较纯净的形态呈现,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是单一性。 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

4、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 置,这一特征足以撑得起整个形象。从作品的表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出于拥 刘反曹的基本思想倾向,作者毫不吝啬地将一切可能的正面美好因素全部赋予 了刘备集团一方。 作为集团首领的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缩 影。其次是稳定性。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 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缺少发展变化。如曹操从幼年到年老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祖。前人的准备,使长篇小说的出现 提前到封建社会中期。可是,那时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活中不 可能出现贾宝玉那样具有新兴思想萌芽的

5、人物,当然也就缺少性格化典型的美 学基础和艺术经验。而另一方面,为类型化提供的条件却全面而充分。所以, 三国演义虽然是第一部长篇小说,却一下子达到了类型化典型的高峰,创 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人物典型。 2、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过渡 水浒传虽然仍然是一部以类型化为主的古典小说,但却有了个性化典 型的倾向。由于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难作为自己 的最高艺术追求,作品中的绿 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因此具有类型化的艺术倾 向。但水浒出现了性格化人物的端倪。其表现如下:1、传奇性与现实性、 超人与凡人的结合。作品既写出绿林 英雄具有传奇色彩的超人之处,又写了他 们性格的弱点和成长

6、过程,使他们具有凡人的品格,比如水浒真实的展现 了宋江在梁山是怎样一步步取得他的二哥地位。从而避免了因过 分夸张失真, 避免了像三国演义中“欲状刘备之仁而似伪, 欲写孔明之智而近妖”的缺 点。2、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基本上是 稳定不变和单一单调的,从而体现出类型化范本的特征。而水浒传则对此 有了一定的突破。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单一中求丰富。如鲁 智深的粗犷豪放 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 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 到后来在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其间的性格有了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3、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题材的变化带来了人物塑造方法的转变。

7、 三国演义是类型化人物的典范,从水浒传开始有了性格化的迹象, 但总体上还是类型化的范围, 西游记也是大致如此。而金瓶梅则改变了 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 小说不再 是按类型化的人物套数来配方、 勾勒和演绎人 物形象,好的完美无缺,坏的 一无是处,而是打破了单一性格 色彩“扁平人物”旧套,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 立体的“圆形人 物” (福期特小说面面观语) 。 如潘金莲形象,她的性格 主导一面:狠毒、刁钻、凶恶。 人物刻画显得立体透明、真实可信。 尽管如此, 金瓶梅 中的人物还有 相当一部分是类型化的。在全书八百多个出场人物中,真正达到性格化人物水 平的只不过十

8、人。 所以,与红楼梦相比, 金瓶梅在性格化人物塑造方 面仍然是处于起步的阶段。但它开路先导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可以说金 瓶梅在古代小说形象演化的道路上,实现了由类型化向个性化的真正转折, 呈现出多样、流变的形态 ,具有里程碑的愈义。 4、人物性格化的高度成熟小说题材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塑造。在红楼梦之前, 金瓶梅不 仅完成了小说题材上从英雄传奇和神魔鬼怪向市井凡人的过渡,而且也完成了 小说人物从类型化逐渐向 性格化人物的过渡。但金瓶梅的人物只是注意到 避免人物性格的单一化,所以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多色素和丰富性,它并没有达 到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这一重要任 务是由红楼梦最终完成的

9、。红楼梦以贾府的家庭为背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除 贾宝玉、林黛 玉和薛宝钗外, 最为成功的人物典型就是王熙凤。作家写黛玉、宝玉这些人, 可以说较多地寄托了他的理想, 比较空灵一点。但是凤姐这个人物更多的是来 自于生活,她的鲜活、生动,恐怕在红楼梦里面是数第一。确实,王熙凤 作为一个作家塑造的人物,活灵活现、形神兼备是一个被艺术升华了的精灵, 在书中对王熙凤的评价以及在书外都是褒贬不一的,而且几乎是争论最多的一 个人物。 在红楼梦书中,上至贾母,就说她是凤辣子,下到一个小厮兴儿, 说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那么就可见对王熙凤的评价,在书里面也是没有 定论。 这正是性格化手法的成功之处。王熙凤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金瓶梅中潘金莲的形象,但二者相较,就可以发现王熙凤的形象更为丰满,更 加立体,是完全可以与安娜卡列琳娜这样的世界一流名著人物相提并论的典 型人物! 小说题材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塑造。总之,了解我国古典小说中人物 性格塑造的演变过程,有利于加强对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认识,也有利于对发展 繁荣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借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四) M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1964. 2 杨子坚 . 新编中国古代小说史 M . 南京大学出版社 11990. 3丁明杰 . 从类型化至性格化 论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方法的成 熟与演变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