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489676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青铜峡市教学研究室 杨兴武 青铜峡市蒋顶中学 陆生地,导 言,一、教学行为研究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呼唤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和洗礼,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1、实证理性模式 2、熟练技术模式弊端: (1)把复杂的教学工作等同于技能性工作。 (2)单个的技能训练,并不能保证教学的综 合行为的成功。 3、心理学模式,(二)、结论,1、教师发展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教师具备教学的技能与能力,但是仅仅具备这些还不能做好教学工作。2、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发

2、展是与教学实践和行为紧密联系的。3、教师发展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智慧,但主要是实践知识与智慧 .,二、特征与内涵,(一)教学行为的特征1、教学行为具有实践性的特征2、教学行为具有个人性的特征3、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的特征4、教学行为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教学行为的定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二)教学行为的结构,1、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1)程序性教学行为 (2)生成性教学行为 (3)策略性教学行为 2、教学行为的历时结构按课堂教学时间把教学行为分为课堂教学前的教学行为、课

3、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后的教学行为。,3、教学行为的功能结构,(1)“基础技术组织”三模块分类1)教学基础行为包括体态语、口语、书面语、课程语。2)教学技术行为包括教学设计、导入、提问、课堂管理、媒体使用、练习等。3)教学组织行为包括人格适应、环境适应、师生关系。,(2)“主要辅助管理” 三模块分类,1)主要教学行为包括教师主导、指导行为,师生互动行为。2)辅助教学行为主要有学习动机激发策略、课堂交流策略、学习强化策略等。3)教学管理行为主要是课堂教学组织行为、问题管理行为、课堂时间管理行为等。,三、反思与实践 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与创新,1、教师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2、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

4、体情境进行反思3、教师要围绕教学行为问题进行反思4、教师的反思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的方式。,问 题 思 考:,1、教学行为具有哪些特性?教学行为的构成包括哪些内容?2、为什么说“基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专题1:教学目标的设计,开篇小语:所谓目标是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与行为相关联的,任何行为都不可缺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教学,而这一行为发生的特定场所是课堂。所以,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两方面的要素:课堂中的群体老师和学生;所发生的行为教与学。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时,才算真正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实现了制定的目标

5、。,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课改前:(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课改后: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分解反应。3)催化剂和

6、催化反应。2.过程与方法练习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试验习惯,分 析:,1、传统教学目标的分类与新课程目标的分类不相符,未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分类。2、行为主体不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选择不恰当。如:使,培养把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3、知识目标中,描述行为水平的动词选择不当。使得要求太高,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4、目标不够具体,太笼统,含糊不清,难以具体操作,缺乏层次,不具备可测量性。,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标准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7、4、具体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三、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一)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主体:阐明教学对象。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 什么,或者有什么心理感受或体验。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的主体 2、描述教学目标的词语 3、注意条件的表述,四、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3、教学目标要从学的角度表述4、如何确立“三维目标”,,五、教学目标的确定,1、如

8、何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祥见教材7072页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科学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2、如何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确定正确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3、如何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而不是具体规定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新课程: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文字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说出实验中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3.能解释验证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4.能结合实验室制取

9、氧气的方法原理,知道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认识: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评 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起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这些目标中,能够充分显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测量性,操作性强,是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或课外学习,绝大多数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六、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2、重视学生之间的

10、评价 3、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问题思考 : 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专题2:教学情境的设计,开篇小语: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注意的指向,启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教学情境有着并列的两种涵义:“情”在于使学生情感投入,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境”在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点燃。两种功能的统一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即做到“情”“境”兼收。,教学情境是指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教学。 创设

11、情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能促使我们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明确的目的性; 一定的新颖性; 适度的障碍性; 灵活的技巧性,二、怎样创设教学情境,1、教学情境是以思想和精神境界为前提的2、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即“三维目标”3、情境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认识水平、能力水平等。4、情境要注意时代性5、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创造良好情境的保证,如业务素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水平、应变能力等。,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1、以“理”入境说明某一学习内容在

12、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向学生展示学习的目标,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2、以“趣”入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探究。主要用于化学入门教学、物质的性质教学等。如CO2、H2、O2、碳单质、电解水、浓硫酸的稀释、氢气的爆炸实验等,可通过网络、媒体展示。,3、以“疑”入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激疑启思,活泼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原子结构、NaOH的潮解、鸡蛋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等教学。,4、以“情”入境,以情感人,是人

13、际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质污染、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可通过图片、视频影象资料展示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大意义,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案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的新课导入,实录1: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同学们想知道二氧化碳具备什么性质吗?生:(齐答)想!师:好。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碳的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录2:,师:(展示几种品牌的碳酸饮料)打开瓶

14、盖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齐答)饮料中冒气泡。师:对。很多饮料都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吗?生:二氧化碳。师:怎样证明你们的说法是否正确呢?生1:把冒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2:在饮料上方罩一个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教师引导两名学生按照上述的实验方案操作,并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饮料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师:同学们,请通过上面的学习,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评析:,实录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无法预知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活动。值得各位同事思考,似乎缺少点什么? 实录2:采取了“创境引学”的教学方

15、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猜想与假设。,问题思考:,1、谈谈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2、某化学教师的常见的酸和碱一课导入新课是这样设计的:,师:今天,我带来了我们的三位老朋友浓盐酸、浓硫酸、浓氨水。(展示三瓶药品)教师演示:(1)用两支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和浓氨水,并把两支玻璃棒靠近。(无现象)(2)用完好的白抹布擦拭玻璃棒上的浓硫酸后,再蘸取浓盐酸,与蘸取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冒白烟)并展示擦拭浓硫酸的白抹布。(白抹布上有漏洞,漏洞处颜色变黑)(学生好奇地观察)师: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你对上述的案例进行评析。,专题3:探究活动的设计,

16、开篇小语: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教学揭示了许多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这种教学方法,摒弃了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出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为学生设定可操作的范围,适度地允许学生拥有自主权,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感兴趣的问题,寻找合适的途径解答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从形成科学性问题,到建立证据的标准、评价解释,相互讨论等,构成了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先要明确地定出应学习的科学概念,考虑探究活动的多样性,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一、探究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误区,1.否认讲授教学的价值和作 用,泛化探究教学 2.追求探究之“形”,将探究教学形式化3.刻意追求学生的探究,弱化知识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