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

上传人:依依 文档编号:5489627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小班区划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 进行小班区划的方法,二一三年四月,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一)图像的叠加 (二)地形图的配准与空间参考数据的调整 (三)根据影像特征结合地形特征进行行政界线和小班区划 (四)初步区划成果的输出 (五)初步区划成果的野外验证与修正 (六)野外区划验证成果的内业修正 (七)小班区划的注意事项 (八)小班区划技术要点总结,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优势 能准确勾绘出地类界线(林地和非林地); 对于非自然界线分隔的小班界线(软界)可通过影像特征准确勾绘小班界,提高了小班区划精度; 小班区划的大部分工作在室内完成

2、,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适用条件:具有近期西安80坐标的新版1:10000地形图扫描电子版,或者是保存完好的北京54坐标的1:10000地形图扫描电子版。,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一)图像的叠加(适用北京54坐标1/1万地形图)将1:10000比例尺遥感影像图与1:10000地形图(电子版)在coreldraw 软件下进行叠加,形成一幅带有地形图等高线的影像图。(如1:10000地形图为西安80坐标新版图,可直接对地形图进行配准,然后在ArcMap上进行叠加操作)操作方法: 1、启动coreldraw制图软件,导入影像图; 2、导入相应图幅的地形图于上一图层中,地形

3、图在扫描时发生偏移的应进行旋转处理(方法是:“排列变换旋转”,输入旋转角度值回车,正值为逆时针旋转、负值为顺时针旋转); 3、对处于上层的地形图进行透明50%处理; 4、将影像图和已进行透明处理的地形图进行叠对。 (主要的利用公里网格,线形地物,如道路、沟渠、堤坝等),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二)地形图的配准与空间参考数据的调整 1、扫描后的地形图应保存为TIF格式,并保存在某硬盘中; 2、启动ArcMap文件,添加需配准的地形图;(西安80坐标的新版地形图可直接用来配准,如果是北京54坐标地形图则须利用(一)款方法将影像图与地形图进行叠加) 3、点击栅格配准,关闭自动校正,

4、配准X、Y坐标值,X值(7位), Y值可不加带号(6位),在地形图四角配4个点; 4、点击栅格配准下拉菜单中,更新栅格配准,文件自动保存在地图原保存处(另生成3个附带文件); 5、进行空间投影的设置,建议启动ArcCatalog,添加窗口左侧路径中与该地形图相同(或相邻)图幅号的2009年左右(或2011年)的影像图属性空间参考编辑导入(空间参考数据); 6、将影像图、配准后的地形图与林地一张图数据在ArcMap文件中依序添加叠合分幅导出(JPG)打印。,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三)根据影像特征结合地形特征进行行政界线和小班区划1、首先利用地形图上标注的各级(省、市、县(市、

5、区)、乡(镇、林场)行政界线,结合现有图面档案资料,加以认真核实修正,并按规定的线型进行描绘,然后在乡(镇、林场)范围内进行行政村(林班)界线的勾绘,并进行各级行政单位驻地的名称标注。2、对影像图的影像特征进行认真判读,结合地形特征,充分利用现有经营档案材料,根据二类调查小班区划条件(10个)逐个小班进行勾绘(注意保持小班界线的连续性);,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3、对于地势起伏不大的丘陵平原区可直接采用影像图进行小班区划,一是因为地形图年代已久,地形地物变化大;二是平原地区地形特征不明显,识别难度较大等,但在进行外业区划验证时应携带地形图在各类界线(行政界和小班界)核对时参考

6、。,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四)初步区划成果的输出1、利用遥感影像特征进行小班区划的县(市、区),将初步区划好小班的遥感影像图分图幅进行打印输出,有条件的可进行彩色打印,将小班界设置为点虚线且与影像图反差较大的颜色,便于外业实地验证和界线核对时识别和辨认;2、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的单位,打印时将影像图作底图,地形图透明50%在其上,将小班界设置为点虚线,对内业区划的初步成果进行彩色打印输出,或利用纸质地形图对初步区划成果进行手工转绘,利用转绘好的地形图到野外进行实地验证和界线核对。,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五)初步区划成果的野外验证与修正 1、

7、行政界线的野外验证与修正: 对在室内区划的各级行政界线必须在野外进行实地验证,出现偏差的应根据实际走向进行修正;行政村界线可采取访问和实地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划。 2、小班界线验证与修正(区划): 对室内区划的小班逐个进行核对,界线发生变化的用彩色笔进行修正;并对照小班区划条件,在室内影像图小班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再区划,(根据实施细则小班区划条件的要求进行,不同森林类别的小班面积不得超过最大控制面积),以满足林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对影像图拍摄时间以后新增的林地小班应现场勾绘,地形特征不明显时应采用GPS辅助定点进行勾绘,确保区划精度。 3、编写临时小班号。,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

8、法,(六)野外区划验证成果的内业修正 1、行政界线的内业修正: 对野外验证变动的各级行政界线必须及时对电脑中初步区划成果进行修改,并将行政村界线准确转绘到电子图上。 2、小班界线修正、撤并与取舍: 对野外验证中修改的小班界,及时在电脑中进行修正,对增加的小班界线进行补充勾绘,因小班合并而舍去的小班界应予删除;做到纸质图面区划成果和电脑中影像电子资料的一致性,不重不漏; 3、编写正式小班号: 一个行政村野外验证工作结束后,根据小班编号原则编写正式小班号。 (首先对外业验证区划图进行统一编号,再对电子图上的小班号进行修改或注记),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七)小班区划的注意事项 1

9、、区划小班时,一般采用对坡区划,必要时要深入小班进行校正,在调查各林分因子的同时,验证区划的小班界线是否正确。 2、要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比例尺。当小班四周界线无明显地貌形状和地物标控制时,应准确地目估小班界线彼此间的距离,然后在图上所在位置按比例进行区划勾绘。 3、区划时先控制小班范围内的大地形,然后逐步对照其它小地形,用笔在图上点出小班界的变化转折点,校对无误后,按小班的实际形状,将各变化点连接成封闭的曲线。 4、小班四周界线最好以自然界线划分。同一个小班不宜跨越大的山脊、河流、水沟及林区道路,防止成图时,将同一小班切割成几块的破碎现象。,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七)小班区划

10、的注意事项 5、结合GPS定位进行小班区划。如在丘陵、岗地和平原地区,当地形地貌不明显时,可结合GPS进行定位,确定小班某一点在图上的具体位置。(为减少GPS定位误差,开展工作前实地检查对照明显地物标GPS显示的坐标值和图上的坐标值是否一致,以便纠正)。 6、行政界可以作为小班界,小班界不得跨越村及村以上的行政界线。 7、小班区划调查后,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小班顺序编号,以地形图自上而下、自左向右方向顺序编号,并进行小班注记。当天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所区划小班界进行盖墨,以防模糊和差错。,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八)小班区划技术要点总结 1、站立点必须选择地势高、视线开阔并与

11、对坡坡面成垂直的地点。 2、在小班勾绘中,应尽量依据明显的山脊、河流、山沟及图上有实测线的地类线进行勾绘。 3、在勾绘坡面上的小班时,应结合影像特征或先把坡面从上到下分为几等分,在图上相应的等分点上把小班界线准确勾出。 4、勾绘小班时,应观察整个小班全貌,当看不清小班全貌或处于侧面观察时,应移动观察点后再接着勾绘小班。,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八)小班区划技术要点总结 5、为保持小班位置、面积相对稳定和调查的连续性,提高调查精度,小班区划尽量沿用原小班界线,生态公益林小班尽量利用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商品林小班应参考前期二类清查小班区划资料。但对原区划不合理或因经营活动造成小班界线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区划,小班区划要求位置正确,区划合理,保证精度。 6、在观察勾绘小班时,不要在逆光、阴影中勾绘。,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方法,(八)小班区划技术要点总结 7、在小班勾绘中,调查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用图比例尺,通过认真核对图面距离、面积与实地距离、面积的关系,检验小班界线勾绘的准确性。 8、小班勾绘后,在现地应进行小班之间的比较检查。 9、外业小班编号为临时号,待一个行政村调查结束后,小班号按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顺序重新编写。 10、调查完毕,经检查无误后,对各种区划线、补充调绘的地物及各种注记说明,均应着墨整饰,一般用黑色。,致 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