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95667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绿化条例》--园林中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标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北京市绿化条例2009 年 11 月 20 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绿化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自 2010 年 3 月 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掀开了首都园林绿化的新篇章,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统筹城乡、建设“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的新起点,是推动园林绿化出精品、上水平的新阶段。 条例作为北京市绿化管理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颁布实施,必将极大地推进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引导和保障首都园林绿化事业走上更加健康、协调、有序的法制轨道。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现将条例全文刊发如下:2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2、委员会公告第 7 号北京市绿化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9 年 11 月 20 日通过,自 2010 年 3 月 1日起施行。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 11 月 20 日3北京市绿化条例(2009 年 11 月 20 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义务植树第四章绿地保护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

3、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监督和管理。4法律、法规对森林、古树名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三条本市绿化工作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和政府组织、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妥善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依法明晰树木权属,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补偿补助机制,保护树木所有权人和管护者合法权益,促进首都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绿化工作的领导,将绿化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本行政区域绿化覆盖率目标,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保障公共绿地建设和养护经费的投入

4、。乡、 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职责做好本辖区内的绿化工作。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绿化工作。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绿化工作。第六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学校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教育居民和在校师生履行绿化义务,保护绿化成果,做好本社区、本单位的绿化工作。第七条新闻媒体应当加强绿化科学知识、绿化法律法规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工作,增强公民履行绿化义务和保护5绿化成果的意识。第八条本市推进林业碳汇工作,普及碳排放知识,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公众参与碳补偿活动。第九条本市鼓励和支持绿化科学技术

5、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选育、引进适应本市自然条件、节水耐旱及兼顾冬季绿化美化效果的植物品种。引进植物品种应当防止有害植物侵入。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投诉和举报损害绿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第十一条本市对在绿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十二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绿化事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切实可行的原则组织编制和实施绿化规划。绿化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应防灾避险需要,保持历史风貌,体现首都特色。绿化规划包括绿地系统规划、植树造林规划等专项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化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绿

6、线管理。6第十三条市和区、县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包括各类绿地的功能形态、绿地指标、绿地布局面积和控制原则等内容。区、县绿地系统规划还应当包括分期建设计划和建设标准等内容。绿地防火设施建设应当纳入所在地区消防规划。第十四条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县绿地系统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定,并符合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建制镇绿地系统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定,并与区、县绿地系统规划相一致,与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第十五条绿地系统规划报批前,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并可以采取论证会

7、、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绿地系统规划在实施中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重新审批。第十六条本市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地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应当坚持城乡统筹原则,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扶持与绿化隔离地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7第十七条本市加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绿色活动空间。第十八条绿地建设应当严格按照绿化规划实施,坚持生态、景观、文化协调统一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注重营造植物景观,突出生物

8、多样性,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第十九条绿地建设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公共绿地由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其中,城市道路、公路、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分别由各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建设;(二)建设工程附属绿地由开发建设单位建设;(三)铁路、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的绿地由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四) 村庄规划绿地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建设责任不明确的,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建设并方便管护的原则确定。公共绿地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二十条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划安排绿化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应当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和

9、详细规划确定建设工程附属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工程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其中,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绿化用地面积比例不得低于30%,并按照居住区人均不低于2 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不低于1 平方米的标准建设集中绿地;成片开发或者改造的8地区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建设集中绿地,绿地建设费用纳入开发建设总投资。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附属绿化用地平面图并标明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臵。第二十一条绿化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规范。从事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依法应当实行招标的绿化工程,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进行招标。第二十二条公共绿地绿化施工前,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报

10、送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意见。建设工程附属绿地面积达到1000 平方米的, 建设单位应当在绿化施工的30 日前,书面告知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并报送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第二十三条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绿地建设费用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总投资。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工程分期建设的,其附属绿化工程的具体建设时序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土地条件的内容并予以明确。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工程附属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臵应当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予以明示。9第二十四条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竣工

11、后,市或者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应当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范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附属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臵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内容予以核实;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对绿化工程是否符合设计方案进行验收,将验收结果载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关资料应当纳入城市建设档案进行管理。第二十五条居住区、居住小区附属绿化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制作绿地平面图标牌,在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显著位臵进行永久公示。第二十六条露天停车场地面应当

12、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绿化,种植可以达到遮阳效果的树木。鼓励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及文化体育设施,符合建筑规范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第二十七条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为闲臵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临时绿化,所需费用由土地使用权人承担。第二十八条农村地区应当科学布局绿化用地,按照村庄园10林化、道路林荫化、河渠风景化、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实施绿化;提高农村绿化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兼顾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十九条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组织村民参加村庄绿化建设,组织村民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村庄周围的空地、村庄内的闲臵土地进行绿

13、化,支持村民对住宅庭院和周边的空地进行绿化美化。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村庄绿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第三十条农村居民在住宅房前屋后种植树木的,树木收益归种植者所有。第三章义务植树第三十一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公民,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植树义务。第三十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适龄公民参加植树活动。鼓励个人参加所在地区的义务植树活动。驻本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依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规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地区的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工作。11第三十三条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认建认养树木绿地、购买碳汇、参与绿化宣传

14、咨询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第三十四条各级绿化委员会应当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核定并记录单位参与义务植树的情况。第三十五条单位和个人将种植或者养护的树木移交绿地、树木管护责任单位的,所移交树木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验收。绿化委员会应当指导各单位义务植树责任区和义务植树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服务工作。第三十六条单位因特殊原因无法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可以向所在区、县绿化委员会提出协助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申请。接到申请的区、县绿化委员会应当组织专业绿化单位代其完成植树任务,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第三十七条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认养公共绿地履行植树义务的,可以在区、县绿化委员会指导下与公共绿地管护单位签订

15、协议,按照要求对公共绿地实施养护,并根据协议对公共绿地享有一定期限的冠名权。第三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各单位应当根据义务植树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第四章绿地保护第三十九条加强对绿地、树木的管理和保护(以下简称管12护) 。绿地、树木的管护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公共绿地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其中,城市道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分别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二)单位所属绿地,由该单位负责;(三)居住区、居住小区内依法属于业主所有的绿地由业主负责,业主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护;(四)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树木,在建设期间由建设

16、单位负责;(五)铁路、湖泊、水库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六)村庄绿地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或者零星树木及管护责任不清或者有争议的,由所在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管护责任。第四十条管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绿地、树木养护规范对绿地、树木进行管护并做好防火工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绿地、树木的管护给予技术指导。第四十一条管护单位应当加强道路附属绿地的管护,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作业方案。占用道路施工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为道路绿化养护作业提供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第四十二条居住区内严重影响居住采光、通风、安全的树13木,管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及时组织修剪。当事人应当协助管护单位做好修剪工作。第四十三条影响管道、线路、交通等公共设施使用和安全的树木,管护单位应当按照树木修剪规范及时修剪。新设管道、线路、交通等公共设施,需要修剪树木的,应当经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四十四条因抢险救灾和处理突发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