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1271-1840)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9509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文学(1271-1840)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元明清文学(1271-1840)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元明清文学(1271-1840)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元明清文学(1271-1840)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元明清文学(1271-1840)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明清文学(1271-184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学(1271-1840)(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明清文学(12711840),一.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1.作品繁富,体裁完备 2.正统文学渐衰落,通俗文学逐渐崛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史,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时期高棅唐诗品汇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王世贞艺苑卮言,3. 文学理论的繁荣,二.元明清文人的一般特点:,1.处于封建社会的中晚期,缺乏汉魏盛唐 文人昂扬刚健的精神风貌 2.处于“异族” 统治之下,极具压抑感和忧 患意识 3.处于日渐严密的集权专制统治之下,安全感缺乏。 4.处于商品经济的萌芽时期,人性觉醒和人性解放的思潮比较明显,元

2、代文学,第一节 概 说,一.元代的经济政治与文化,1.始终奉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 2.理学被定为官方哲学 3.大力推行全真道教 4.对外交往频繁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二.元代的文人心态与文学,1.天崩地解的遭遇和夷夏观念的折磨。“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无也”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科举废除的尴尬和全真道教的影响。王喆 全真养性 敬天爱民,三、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1.俗文学与雅文学的分化得到加强。 2.正统文学内部的复古,成为风尚。,第二节 元散曲,一.几个概念:,1. 元曲:元代的流行歌曲,包括散曲和 剧曲(杂剧)。 2.散曲: (诗歌)一种

3、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 包括小令和套数。 3.杂剧:(戏曲)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3.小令:“叶儿”,独立的只曲,调短字少。 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冷清清湿透凌波袜,恰相逢和我意儿差。 不剌,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 无名氏 寄生草 4.带过曲: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散曲体式。由同一宫调的两只或三只不同曲牌组成,曲调间的音律必须衔接。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5.套数:又称“套曲”、“散套” ,是由同 一宫调的若干首曲子相联而成的 组曲,一般都有尾声,而且一韵 到底。,二.散曲兴起发展的原因:,1.民间娱乐的需要 2.金元异代音乐的变化,三.赏析:,

4、1.前期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2.后期作家:张可久、睢景臣、贯云石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事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袖衫,畅好是粧么大户。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飚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

5、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五煞红添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鞍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杖,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粧梳。三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屈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 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二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躭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

6、锄。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3.其他作品,A 叹世颂隐类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乔吉中吕山坡羊寓兴无名氏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叫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到你心似铁

7、,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类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脚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嘱咐你个顽童记者:“便百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乔吉中吕山坡羊寓兴,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正宫

8、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B 男女风情类,姚燧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无名氏越调小桃红别忆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惜别,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越调小桃红别忆,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伤心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双调清江引惜别,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四.散曲小结:,1.分期:以延佑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2.风格: 分为清丽和豪放两派。 3. 特质: 通俗、自

9、然。语言清新,修辞手法多样。,四.参考书目:,全元散曲隋树森,中华书局, 中国古代散曲史李昌集,华东师大出版社, 元明散曲小史梁乙真,商务印书馆, 元明清散曲选王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节 元代杂剧,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古代戏曲歌舞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 。 2.元代文人积极参与的结果。 3.杂剧演员舞台创造不断深化的结果。 4.经济和交通不断发展的结果。,二.元杂剧的体制:,1.剧本结构:一本四折,或加楔子,结尾 一般都有“题目正名”。,2.动作: 科范,3.宾白:独白、对白、同白、带白、插白、 旁白、分白 4.演唱:旦本戏 末本戏,5.脚色:,末:正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三末、小末、

10、外末 旦:正旦、副旦、贴旦、外旦、老旦、大旦、小旦、色旦、搽旦、花旦、青衣旦、刀马旦、魂旦,净: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 武净(武花脸) 杂 :外、驾 、孤、细酸、邦老、孛(bei)老、卜儿、俫儿、曳剌(yela )、伴哥、拔禾、禾俫、伴姑儿、行首、魂子、乐探。,三元杂剧的分期:,以大德年间为界,分前后两期(12971307) 前期 后期,四元杂剧的分类:,明代朱权(朱元璋第十六子,号丹邱先生)在太和正音谱中分杂剧为十二科:,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三曰披袍兼笏,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钹刀赶棒,八曰逐臣孤子,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

11、黛,十二曰神头鬼面,按风格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等。,今人按内容分为爱情婚姻剧、神仙 道化剧、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 等几种。,五、元杂剧的数量:,作家1100多人 剧目700多种 现存剧目530多种 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共156种,六、名词及说法:,关目 关子 科诨 唱念做打 行当 穿关 当行 本色,元曲四大家 四大悲剧 四大爱情剧,七、元杂剧的特质,自然意境,第三节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节 琵琶记及元代南戏,一.南戏概述,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最初流传于浙江东部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由南方音乐发展而来。北曲(北方杂剧)是以京院本为基础,由燕乐发展而来。元代北曲的发展成就

12、高于南戏,所以元杂剧一般为北曲。在杂剧从元末开始衰落之时,南戏却趋于勃兴并发展为传奇,成为明清戏剧的主流。南方音乐多柔软,以管乐伴奏为主,北方音乐多高亢,以弦乐伴奏为主。“十部传奇九相思”南戏更适于表现人物细腻的心理发展。,二.高明琵琶记,人物赵五娘蔡伯喈 关目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 题目: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主旨: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三.元代四大南戏(传奇),荆钗记 柯丹邱钱玉莲王十朋 白兔记永嘉书会才人 李三娘刘知远 拜月亭 施惠王瑞兰蒋世隆 杀狗记 徐(田臣)孙华孙荣,第五节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概说,救风尘 元 关汉卿赵盼儿周舍墙头马上元 白朴 李千金裴少俊,

13、西厢记元王实甫 崔莺莺张生李逵负荆元康进之李逵宋江,看钱奴元郑廷玉周荣祖贾仁幽闺记元 施惠 王瑞兰蒋世隆,中山狼明 康海东郭先生中山狼玉簪记 明高濂 陈妙常潘必正,绿牡丹 明吴炳 车静芳谢英沈婉娥顾粲 风筝误 清李渔 韩琦仲詹爱娟戚有先詹奚娟,第六节 元代诗文,一.概况,理学对元代诗文的影响 元代诗文的宗唐复古倾向,二.元代诗文的分期及各期主要作家,元代诗文发展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大致说来,前期指蒙古王朝入主中原到统一中国的稍后一段时间(13世纪后半叶);中期指社会比较稳定的成宗、仁宗诸朝(14世纪前40年);后期为顺帝朝,即元代最后二十年。以文坛风气为分期依据,不完全按照作家的生平来划

14、分。,前期由宋入元:方回、戴表元由金入元:元好问元王朝开国元勋:耶律楚才、郝经理学家刘因、许衡 中期“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后期王冕 杨维桢之“铁崖体”,第七节 元代话本,一.释词,说话 指讲故事,其中,“话”为口传故事。唐代已有其名,至宋元而成为一种职业,极为繁荣。当时说话,有所谓“四家”之分,即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各有门庭,自成路数。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为主。合声是以演出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话本 指说话人的底本,即文字记录的口传故事。也包括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它故事文本。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

15、尾等几部分组成。入话是话本的开端部分,多用诗词起兴,再缀一与本篇话本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常见的套语为“权做个得胜回头”。,词话 宋元说唱艺术之一,有说有唱。作为民间伎艺的一种名称,最早见于元代的文献记载。后人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视作说话的同义语,有人认为是讲唱文学的总称。但词话中有相当一部分属说话门庭,则为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清平山堂话本(短篇)另外,明人创作小说与章回中夹杂诗词的,也被称为词话,如金瓶梅词话。,评话 又称“平话”,因说话人讲历史故事时长加有评议,故称。如三国志平话。有时也指曲艺的一种类别,源于唐宋讲史。只说不唱,如扬州平话等。,二.分类及名篇,小说话本 碾玉观音(又题崔待诏生死冤家,见警世通言)、 错斩崔宁(又题十五惯戏言成巧祸)、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俱见醒世恒言) 简帖和尚(见清平山堂话本)等。,讲史平话 现存元人编刊的讲史平话为元代至治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即五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及三国志平话。说经话本 今存宋元说话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上、中、下三卷)。师徒六人往西天取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