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透培训课程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9460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透培训课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腹透培训课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腹透培训课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腹透培训课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腹透培训课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透培训课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透培训课程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膜透析培训课程,肾脏与透析,肾脏是如何工作的,肾脏,输尿管,膀胱,肾脏由几百万个小的过滤器组成。血液经过肾脏,通过这些小的过滤器清洁血液。清洁过的血液又返回血流中。同时过多的废物和水份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肾脏的功能,透析能替代正常肾脏吗?,透析,透析,定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控制水盐及降压药辅助调节血压,磷结合剂及活性维生素D3,替代的肾脏功能,正常肾脏,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比较,肾脏替代治疗,不能治愈肾脏疾病,只是替代部分的肾脏功能。 最初选择都不是最终的选择方式 之间是相互替代及补足的关系 当某种治疗方式已不适合您的病情时,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治疗方式。,腹膜透析原理,腹膜透

2、析如何来净化血液?,腹膜像是咖啡机上的滤网,把身体里有害的 东西赶出去,把好的东西留下来。,蛋白质、红细胞和正常人体需要 量的钠、钾、钙、镁、水等等,肌酐、尿素氮、多余的钠、钾、 钙、镁、水等等,腹膜透析,首先需要在腹腔内放入一条柔软、可弯曲的硅胶管,管子的一端留在腹腔里,中间一段埋在皮下,另一 端留在腹壁外面。,腹透管,腹膜透析的工作过程,引流时间约需20分钟。,灌液时间约需10分钟,4-6小时的留置时间 可以进行日常活动,引流,灌液,留置,腹透工作的连续性及循环过程,腹透换液过程,用过的透析液排入废液袋,新的透析液注入空腹腔,管理目标:把腹膜透析融于新的生活,透析能够解决的问题,排水 排毒

3、一些问题需要药物等帮忙解决,透析带来的问题,感染 经济负担加重,时间不自由 腹部不适,食欲下降 疝,瘘,早期并发症,伤口出血 漏液 血性透析液 引流不畅 疼痛,腹膜炎,什么是腹膜炎? 如何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如果发生了腹膜炎怎么办?,细菌从哪里进入腹腔呢?,导管出口处和隧道,三通管连接点,破损、渗漏的入液袋,使用连接的三个部位必须保持无菌状态。,如果你不小心碰到无菌部位, 则必须丢弃该物品!,双联系统接头连接短管接头碘伏帽内部,怎样避免细菌进入腹腔?,1. 换液的地方应该洁净、干燥和光线良好。,怎样避免细菌进入腹腔?,2、每次换液前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怎样避免细菌进入腹腔?,3. 保持清洁、

4、干燥,固定好外接短管。减少导管出口处皮肤细菌孳生的机会。,怎样避免细菌进入腹腔?,4. 注意饮食中增加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适量的 运动,避免便秘的发生。出现便秘时,可以在 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通便药。,大肠和小肠在正常 情况下都有细菌存 在。便秘的时候, 这些细菌可能穿过 肠壁进入腹腔而引 起腹膜炎。,腹膜炎如何早发现?,留意下列症状:,透出液混浊,发热,持续性腹痛,立即! 打电话给医院 18612163722,蓝夹子夹闭透析液保留完整的透析液样本,腹膜炎如何应对?,医院会用浑浊的透析液检查以确诊是否腹膜炎取样做透析液的细菌培养,看是感染了那种细菌,以作为用药治疗的依据,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使用抗菌

5、素治疗腹膜炎,腹膜炎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引流不畅,蛋白丢失,如果腹膜炎反复发生,腹膜会逐渐变厚变硬,最终无法再清除代谢废物和水分。,一次治疗疗程14天一次治疗费用3000元内环境紊乱,残肾下降炎症状态下的腹膜,透析效率差,透析不充分反复发生,可出现腹膜粘连,退出腹透,腹膜炎造成的影响,如何护理导管和出口处,导管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都会引起腹膜炎,如果没有好好地护理出口处,皮肤上的细菌可能 通过隧道进入到腹腔里,引起腹膜炎。,出口处,皮下隧道,出 口 处 感染征象,局部肿胀,出口处皮肤发红,触摸时会疼痛,导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出口处的检查,首先是肉眼观察,然后轻挤压两个涤纶 套之间的隧道部位,观察是否有渗出液,极好的出口处,较好、可疑炎症或 急性炎症的出口处,损伤,出口处感染的主要原因,出口处损伤 的程度取决 于损伤的强 度发生时间,出口处损伤,损伤的表现为出血疼痛血痂形成和出口处炎症表现,出口处感染的处理,加强局部护理,局部清创,抗生素,出口处理,导管和出口处护理的基本原则,腹膜透析常用药,降压药 纠正贫血 调节钙磷,化验结果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