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学97102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428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症状学97102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症状学97102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症状学97102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症状学97102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症状学97102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症状学97102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症状学97102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教学目标,能够识别分辨典型的精神症状 了解临床常见的精神症状,1. 概述,精神疾病:精神活动病理性表现的过程.,1. 概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2. 认知过程障碍感觉,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感觉倒错 内感性不适,知觉:是对一具体事物各种属性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障碍包括: 错觉 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2. 认知过程障碍知觉,2. 认知过程障碍知觉,错觉 是一种歪曲的知觉。是指对外界刺激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解释。 分类: 错听 错视 ,错视,幻觉 概念: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缺乏外在刺激物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知觉。 分

2、类:按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 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性质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特殊形式的幻觉:思维鸣响、机能性幻觉、,2. 认知过程障碍知觉,正常知觉与错觉、幻觉的区别,对象,真性幻觉,错觉,正常知觉,2. 认知过程障碍感知,感知综合障碍 概念:在感知某一种现实事物时,对其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其个别属性,如大小、形象、颜色、位置、距离等的感知是错误的。 分类: 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周围环境改变的感知综合障碍 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是一种用推理或判断间接地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思维包括: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

3、通过语言、文字表达。 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逻辑结构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奔逸:是兴奋性联想障碍,表现语量多、语速快,内容丰富,有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思维迟缓:是抑制性联想障碍,表现语量少、语速慢,思考吃力,反应迟钝。 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虚、概念贫乏、沟通困难,语量少。,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散漫:思维联想进程散漫、松弛,言谈内容表达不清,使人难解其意。 破裂性思维:是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思维联想过程破裂,单独语句结构正确,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联系。语无伦次,所问非所答,无法交谈。 思维不

4、连贯:严重的语无伦次,是单个词和字的堆砌。多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发生。,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思维联想障碍 病理性赘述:思维过程中,不失去主 线,但在枝节问题上过于粘滞。 持续言语:对不同的问题,只用第一次回答的话来回答。 重复言语与刻板言语:联想停滞不前,在原地徘徊。机械式地持续重复语句的末端部分即重复语言;而机械又刻板地重复某一些无意义的言语词句为刻板语言。,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中断:思维流程的突然中断,一片空白,有不自主感。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指脑中涌现出大量的、杂乱无章的联想,不受主观意志控制。 思维插入,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思维逻辑障碍 象征性思维:用

5、某些具体的概念、词句或动作表示某些特殊的意义。 语词新作:自创新语、新词或图形、符号,赋予只有自己能够理解的意义。 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荒谬、离奇,缺乏逻辑根据。,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形成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推理判断,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但病人对此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也不能被客观现实所纠正。 妄想的分类: 按妄想的形成可分为原发妄想和继发妄想按临床相分为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疑病妄想、罪恶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等。,2. 认知过程障碍思维,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概念:是指某一观念或概念多次重复出现

6、在病人的思维中,病人自知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却无法摆脱。可继发焦虑或恐惧。例如:强迫性回忆、强迫性计数等,强迫行为,洗涤,检查,计数,整理,冲动: 打碎这盘子,想象,思维:这个盘子不干净,强迫症:反复出现不愉快的想法、思维和冲动,2. 认知过程障碍记忆,记忆:是指对既往经验的认知(再认)和 回忆(再现)。记忆障碍包括: 记忆增强:病理性增强,病前不能回忆、不重要的事情也能回忆。 记忆减退:指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 遗忘:是回忆的丧失,是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2. 认知过程障碍记忆,遗忘包括: 顺行性遗忘:对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逆行

7、性遗忘:对疾病发生前某一阶段的事件不能回忆。 进行性遗忘:记忆随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加重。 心因性遗忘:由沉重的精神创伤引起,遗忘的内容只限于与某些痛苦体验有关的事。,2. 认知过程障碍记忆,记忆障碍还包括: 错构:是记忆错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对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出现回忆的错误,并信以为真。如似曾相识感和旧事如新症。 虚构:是另一种记忆错误,用虚构的事实填补记忆的空白。,2. 认知过程障碍智能,智能是进行智慧活动的能力。 智能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 先天性精神发育迟滞:指在个体发育成熟以前,由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损害,使智力发育水平低于同龄儿童。 后天获得性痴呆:指在个体发育成熟以后,因脑器质性

8、损害导致全面的智力功能受损。,2. 认知过程障碍其他,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异常状态的认识与判断能力。可因此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 定向力:指对自身状态及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它包括: 自我定向:姓名、年龄、身份。 环境定向:时间、地点、人物。,3. 情感障碍,喜、怒、哀、乐、爱、憎等体验和表情,总称为情感活动。分为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 情感高涨:正性情感增强,欢欣喜悦,并伴有自信、乐观、自我感觉良好,有感染性,可有夸大言语。 情感低落:负性情感增强,悲伤沮丧、绝望、兴趣索然,伴有自责自罪和自杀观念和行为。,3. 情感障碍,欣快:是在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础上出现的快乐心情,表面上喜悦,但却显得

9、呆傻、刻板,不能引起共鸣。 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出现无目的、无对象地害怕,且对这种担心害怕感到无法应对、无所适从。,3. 情感障碍,恐怖症: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特定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心情,因而有躲避的行为。脱离这种环境时恐惧情绪消失。 易激惹:是一种剧烈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障碍,因小事而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强制性哭笑:是一种情感表达障碍。表现为无明显原因、与客观环境不适应的自发的、刻板的、强制性的哭或笑。,3. 情感障碍,病理性激情:突然出现的、非常强烈、短暂的情绪爆发 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表情平淡,内心体验贫乏。 情感倒错:

10、指病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一致,不协调。 矛盾情感:同一患者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感体验。是情感本身不配合。,4. 意志与行为障碍,意志:人在社会实践中为达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自觉行为。 意志障碍包括: 意志增强:是指由于认知活动的偏差或导致确定和实现目标的动力明显增强。表现为意志活动增多。 意志减退:是指意志活动显著减少,对周围一切都不感兴趣,意志消沉。,4. 意志与行为障碍,意志障碍还包括: 意志缺乏:表面意志活动也减少,本质是因为缺乏动机和要求,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退缩。 意向倒错:意向要求与常人不同,其行为和活动不能被人理解。 矛盾意向: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

11、对立的相互矛盾的意志活动,但自己不能意识。,4. 意志与行为障碍,行为障碍包括: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的和不协调性的 躁狂样兴奋:特点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同时存在。 青春性兴奋:其动作、行为的增加与其他精神活动之间缺乏协调性、统一性,杂乱无章。 紧张性兴奋:突然发作,粗暴猛烈,难于预防,但持续时间较短。 器质性兴奋:是在脑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的,杂乱,有冲动性,同时有智能和人格障碍。,4. 意志与行为障碍,行为障碍还包括: 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缄默症 紧张性木僵:轻时语言、动作减少。严重时不语、不动、不吃不喝。还可出现蜡样屈曲和空气枕。但病人意识清晰。 心因性木僵:是在急剧而强

12、烈的精神创伤时发生的,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轻度意识障碍。 抑郁性木僵:由急性抑郁引起,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木僵,但可有抑郁情感反应。 器质性木僵:有脑器质性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可见异常现象,临床可见意识障碍或痴呆。,4. 意志与行为障碍,其他意志与行为障碍: 违拗症:病人对向他提出的要求不但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 主动性违拗:作出与对方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 被动性违拗:对别人的要求完全加以抗拒。 作态:动作和姿态愚蠢而幼稚。,4. 意志与行为障碍,其他意志与行为障碍: 重复与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一个毫无目的和意义的单调的动作,常与重复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强迫动

13、作:表现为不由自主的、非患者意志所能控制的某种固定的行为或仪式性动作,患者明知不合理与不必要,但欲罢不能。,4. 意志与行为障碍,其他意志与行为障碍: 强制性动作:出现不符合本人意愿的强制性动作,病人无摆脱的意愿。 强迫性动作:病人自知动作无意义,但无法控制,无法摆脱,感到痛苦、焦虑,随强迫性思维同时出现。区别:二者都不符合病人意愿,前者无痛苦感,无摆脱意愿。后者痛苦,求治心切,设法摆脱,但徒劳无益。,5. 意识障碍,意识:指人的清醒程度;指理解自己与环境的完整程度。 意识障碍:是说明意识的清晰度和完整程度。它包括: 环境意识障碍(清晰度、范围、内容) 自我意识障碍,5. 意识障碍,环境意识障

14、碍 意识清晰度降低: 嗜睡 意识浑浊 意识错乱 昏迷。 意识范围改变:朦胧状态、走动性自动症。 意识内容改变:谵妄状态、梦样状态。,5. 意识障碍,嗜睡:病人呈睡眠状态,呼之能醒,但刺激一消失,又入睡。 朦胧状态:在意识清晰度减低的基础上出现的意识范围缩小。在缩小的意识范围中尚能保持一定的感知和活动,有片段的幻觉和妄想及冲动行为,为发作性,事后有部分或全部遗忘。 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基础上,有大量的错觉和幻觉,紧张、兴奋、冲动,言语不连贯,环境定向障碍,昼轻夜重,持续时间与病情变化有关,事后完全或部分遗忘。,5. 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 人格解体:自我和周围现实的一种不真实感。 交替人格:表现为同一患者两种不同的人格在不同时间内交替出现 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人格。 人格转换:否认原来的自身。(如:亚文化性附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