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89353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答案A.旗鼓相当解析对比四个选项,“求同存异“适用于人,不能用于“评弹和电影“,排除 B;“评弹和电影“分属不同的种类,“一脉相承“显然不合适,排除 C;“相映成趣“用作谓语,填入句中不合语法逻辑,排除 D.因此本题选 A.2.答案C.僭越 条件解析先看第一空,由“政府只能在人民授予的范围之内行使权力,否则“可知,空缺处应填入一个与此意相对的词语,比较上述四个词语,“僭越“最符合。因此本题选 C.3.答案B.分配 承担解析第一空,“调配“与“时间“不能搭配使用,排除 C;“在时间计划上“搭配也不妥当,排除 D.第二空,“承担教学工作“为常见固定搭配。因此

2、本题选 B.4.答案D.美轮美奂 和谐解析第一空,“别具一格“指具有独特的风格、赋与一种独特的格调,是一种特指,而此处谈到的建筑则是一种泛指,故排除 C.第二空,与“城市才可宜居“对应,“和谐“填入最符合语境。因此本题选 D.5.答案A.警示 竭泽而渔解析第一空,“预示“与后文“如果“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 B;“证明“应该是确定的事实,与“如果“意义相悖,排除 C;“昭告“指明白地告知,与“恶意“搭配不当,排除 D.因此本题选 A.6.答案B.阐述 映射解析第一空,“科学美“与“解释“概括“搭配不当,排除 A、D.第二空,“解读“常与“对“联合使用,排除 C.因此本题选 B.7.答案A.立竿见

3、影 蔑视解析第一空,“当机立断“风风火火“与“提速“的语境不符合,排除 B、C.第二空,与“忽视“相对应,再由“进而“可知,空缺处应填入一个比“忽视“程度更重的词,“蔑视“最恰当,排除 D.因此本题选 A.8.答案D.典范 一劳永逸解析第一空,“标志“旁证“与“是许多中国人心目中治理空气知耻而后勇的“搭配不当,排除 A、B.第二空,“闭门造车“与文意无关,排除 C.因此本题选 D.9.答案C.清晰明确 良莠不齐 哗众取宠解析第一空,“成熟完备“合情合理“与“内容区间与制作标准“搭配不当,排除 A、B.再看第三空,对应“以出位怪异获取关注“,“哗众取宠“最符合句意,排除 D.因此本题选 C.10

4、.答案A.贴近 拒绝 得而兼之解析第一空,“紧密“与“密切“语义重复,排除 C.第二空,“抵触畅销书“搭配不当,排除D.第三空,“两全其美“与“文化品位与其销量“搭配不当,排除 B.因此本题选 A.11.答案B.农学专业面临双重困难解析文段从“郊区高楼林立“和“再加上“两大方面分别阐明如今无“农“科学的处境,其意在说明的是农学专业面临双重困难。因此本题选 C.12.答案A.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待风俗解析文段一开始就指出风俗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接着亮明观点,风俗应该随着历史的变化而自然变化。因此文段意在强调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待风俗,即 A 项。13.答案C.小说为读者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解

5、析文段首先指出电影、电视会抑制读者的自由想象,接着指出小说会让读者自行想象。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小说为读者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即 C 项。14.答案D.诗歌的妙用解析文段主要讲述了一个乞丐在一位诗人的帮助下得到更多帮助的故事,其中关键之处就在于诗人写的那句诗引起了大家更深的感触和同情之心。因此这表明诗歌发挥了神奇的作用。D 项最符合文段表达的主要意思,契合主题。因此本题选 D.15.答案C.电商造就了数字化阅读热潮解析文段首句即点明主旨,众多电商造就了全民阅读热潮,接着对其展开论述。因此本题选 A.16.答案C.宗教对近代科学具有催生及促进作用解析文段一开始就说明了论述的主题,清教主义是促使了

6、代科学产生的重要的外部原因,接着对此进行具体论述。因此本题选 C.17.答案D.当今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非物质性文化建设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接着以“然而“进行转折,追溯历史原因,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过分注重追求“物质“而忽视“非物质“.故本题选 D.18.答案A.没有谣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解析文段第一句用“但是“一转,引出其主旨,第二句对此进行解释说明。“但迄今为止这一直只是个理想,而且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没有谣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A 项正确。因此本题选 A.19.答案C.新技术促进古典音乐传播的方式解析文段尾句指出当古典音乐面临无

7、法吸引受众的困境时,新技术却提供了一种让人们了解、欣赏古典音乐的可能性,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就是新技术通过何种方式促进古典音乐的传播。故答案选 C.20.答案D.带有功利性,其传播性是有特殊目的的解析文段通过对比“天文探索“和“占星术“的不同目的、揭露商家违背化学常识炮制“小分子水“概念以谋取私利以及对“李森科遗传学“红极一时的原因的分析,说明这些伪科学的产生和传播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四个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 D 项。21.答案A.部分西方学者在理解中国文化时存在实用主义倾向解析A 项可由文段最后一句话推出。分析文段可知,“失望于西方文明的一代求索者“指的是西方学者,B 项“

8、中国学者“说法有误。C 项“互相碰撞融合“与文段中“东西日趋频繁的交流和接触“不相符,排除。由文段第一句话无法推出 D 项。故答案选 A.22.答案D.对自然资源的错误认识是传统消费主义的主要问题解析文段首句说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接着指出传统消费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把大自然作为“资本“进行评估,最后以生态学家的观点为据,进一步说明消费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错误认知,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传统消费主义的主要问题。答案选 D.23.答案A.解析观察四个选项,分别以句和句作为首句。分析 6 个句子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喜马拉雅山脉以东的横断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句适合作为首句。句说的是当地的气候特征,句

9、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动植物的扩散通道和交汇之地,故句应紧接句。答案选A.24.答案B.解析句句首为关联词“因此“,可以此句作为突破口。句中国经历后变革所发生的变化远远没有达到可以令知识分子乐观的程度,其他五句中,只有句提到中国的改革,因此句应紧接句。分析可知,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正是句,故答案选 B.25.答案B.解析阅读题干可知,句和句中都有“矫枉过正“一词,由句句首的“看来“可知,句应放在句之后。句指出“新诗口语化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对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这一行为的评价,与句相比而言,更适合放在句之后,故答案选 B.26.答案C.社会公众只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和推广者解析文段首句通过设

10、问的方式说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接着不断提出反问,层层递进,并以伽利略的故事为例,指出真理总是在被少数人发现之后进而推广为公众舆论,从而被大多数人接受,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公众在真理的产生和推广、接受过程中的角色,故答案选 C.27.答案D.共享经济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统一解析由“共享经济在金融和经济危机中被接受和广泛传播“可知,A 项错误。文段未提及共享经济对物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B 项无中生有。由“发达的物联网将使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可知,C 项错误。由“数十亿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可知,C 项与原文相符。故答案选 C.28.答案A.就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解析分析可知,划横线部分所填的句

11、子应是对胡适所说的“高远的想象力“的具体解释,根据前面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史无明文,便以为实无其事“以及最后一句可知,所填句子应表达通过想象来填补史料空缺。故答案选 A.29.答案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解析文段首句说“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接着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选址和洞窟设计特点,最后指出正因如此才使得莫高窟历经千年后仍保存完好。故答案选 A.30.答案D.皇权体制造就了儒道互补的士人传统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儒道互补是中国士阶层的文化传统“,接着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儒道文化对士人的影响,最后指出无论是哪种情形,士人的内心都是纠结的,因为究其本质,在皇权至上的专制体制

12、下,所谓的责任心只限于忠君,所谓的超脱也只是种自我安慰。可见,文段主要讲的是皇权体制造就了士人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故答案选 D.二、数量关系31.答案A.600解析 6x=5(x+10+10) ,x=100, 6100=60032.答案B.2.5解析 =1.5, 3-1.5=1.5,104=2.5 倍,选 B.33.答案B.15解析12+10-(50-34)=6 人, =15 种。34.答案D.36解析90 到 110 之间只有 96 和 108 是 12 的倍数。假设总人数为 96 人,甲-m=961/3=32,甲m=963/4=72,甲=52,乙=34,966=16 人,甲调给乙 52-1

13、6=36 人。35.答案A.19解析144=222233,只能是 2,8,9 和 3,6,8.2+8+9=19,3+6+8=17,则所求为 19.36.答案D.100解析 2(3x+2)=7x-6, x=10.310+2=32, 322=64, 32+64=96,95+5=100 分钟。37.答案C.600解析 (1-1/3)x+500(1-1/9)+400=2x, x=600.38.答案D.11/16解析 1/21/2=1/4.1/21/221/2=1/4.1/21/21/231/2=3/16.1/41/43/16=11/16.39.答案A.33解析 (25-13)89=1289 吨,需要增

14、派车辆 118924=33 辆车。40.答案B.99解析设这篇论文的第一页页码为 x,这篇论文论文共有 m 页, (xxm-1)m2=1023,即(2xm-1)m=2046,2046=231131,则 m=11, x=88,本题所求为 99,选择 B.41.答案C.8 元解析设最便宜的书为 x 元,换书补了 m 元,则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x26)72=100m,化简为 7x=182m.A 项,若 x=2,m0,故不选。B 项,若 x=6,则题中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6-6)6=10/3,不选。C 项,若 x=8,m=19,符合题意,当选。D 项,若x=14,m=40,不选。故本题答案为 C.4

15、2.答案D.甲 10350 元,乙 9650 元解析 20000-300=19700, 197002=9850 元,9850500=10350 元。43.答案B.6解析设轿车的数量为 x,面包车的数量为 y,则 4x7y=79,y=1,x=18,不符合题意。y=3,x 不为整数。y=5,x=11,符合题意,11-5=6,故本题答案为 B.44.答案B.4解析1-50 中的完全平方数有 1、4、9、16、25、36、49,其中有且只有 3 个约数的是4、9、25、49,故本题答案选 B.45.答案C.23 点整解析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为 24.行驶时间只能是 4、6、8、12、24,故每辆车的速度只能是 6、4、3、2、1.乙丙=243=8,乙丁=244=6.故乙=2,此时甲=6,丙=6,丁=4.甲丙在出发后 24(66)=2 小时后相遇,即 23 点整相遇,故本题选择 C.三、判断推理46.答案B.解析图形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数依次为 2,3,4,5, (6) ,选项中只有 B 项符合。47.答案B.解析每个图形有且只有 2 条曲线,且这两条曲线不相交,选项中只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