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489173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蔗糖 + H2O 葡萄糖 + 果糖,5.3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一、蔗糖的水解 蔗糖的水解主要通过两种酶:,淀粉的水解淀粉的磷酸解,二、淀粉的降解主要有两个途径:, 淀粉的水解,-淀粉酶 -淀粉酶 R-酶(脱支酶) 麦芽糖酶,-淀粉酶:是一种淀粉内切酶,作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任意的-1,4 糖苷键。直链淀粉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低聚糖的混合物支链淀粉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是指淀粉酶不能再分解的支链淀粉残基。-极限糊精是指含-1,6糖苷键由3个以上葡萄糖基构成的极限糊精。,1、-淀粉酶( - amylase),-淀粉酶:是淀粉外切酶,水解-1,4糖苷键,从淀粉分子外

2、,即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每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直链淀粉 麦芽糖支链淀粉 麦芽糖+-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是指-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2-3个葡萄糖基为止的剩余部分。,2、-淀粉酶( - amylase),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淀粉酶 不耐酸,pH3时失活 耐高温,70C时15分钟仍保持活性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在种子萌发时诱导合成。,-淀粉酶 耐酸,pH3时仍保持活性 不耐高温,70C15分钟失活 主要存在植物体中存在于休眠种子或大豆种子及块根、块茎等器官中。,水解-1,6糖苷键,将及-淀粉酶作用支链淀粉最后留下的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水解,产生短的只含-1,4糖苷键的

3、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及-淀粉酶降解。,3、R-酶(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是淀粉水解的最后一步。淀粉的彻底水解需要上述水解酶的共同作用,其最终产物是葡萄糖。,4、麦芽糖酶,(二)淀粉的磷酸解,磷酸化酶 转移酶与脱支酶,催化淀粉非还原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转移给P,生成G-1-P,同时产生一个新的非还原末端,重复上述过程。直链淀粉 G-1-P支链淀粉 G-1-P + 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不能将支链淀粉完全降解,只能降解到距分支点4个葡萄糖残基为止,留下一个大而有分支的多糖链,即,1、磷酸化酶,(寡聚(1,41,4)葡聚糖转移酶),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共同作用将支链淀粉彻底降解为G-1-P。,转移酶,磷酸化酶,G-1-P,2、转移酶与脱支酶,脱支酶,NRE,三、糖原的降解,糖原降解主要有糖原磷酸化酶(a活化态、b失活态)、转移酶和脱支酶催化进行。糖原 +Pi 糖原 + G-1-P( n残基) (n-1残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