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4891407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4,“地球的公转”与“季节的形成”,2,黄赤交角:2326 ,地球仪为什么是倾斜的?,3,地,轴,赤道面,黄道面,北 极,南 极,66 34,4,一、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4、黄赤交角:,3、速度:,均为近日点快,远日点慢,2326,5,公转的相关特征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6秒 恒星年为地球公转真正周期,主要用于天文、科研 回归年主要用于历法、生活中 为什么恒星年长于回归年? 原因:由于地轴的进动,导致春分点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向西移动使得回归年短于恒星

2、年。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为什么1月份地球在近日点,我们中国却很冷呢?,6,季节的形成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 地点即为太阳直射点,7,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8,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移动及移动规律,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a太阳直射点什么时间在北半球?,b太阳直射点何时在南半球,方向却是向北移动?,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点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机会?,10,季节的形成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3、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 地点即为太阳直射点,11,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何确保所购房屋一年四季都有充足阳光呢?,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2)太阳直射点,12,考虑“太阳直射点” 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大家讨论任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任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a、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一条纬线上,该处正午太阳高度就最大(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该处向南、北两侧递减。,13,A、在下列哪个节日中,上海(31 N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a)六一 (b)

4、七一 (c)八一 (d)十一,B、在北半球夏至日,上海、广州(23.1N)、海口(20N)、拉萨(29.6N),正午太阳高度从大至小应如何排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注: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我国海口市(20N),何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何时最小?,上海何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或最小?,14,练习:二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或最小值的范围?,(3)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4)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

5、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15,(3)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从_至_。,(2)判断正误:太阳直射点向某处移来时,该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1)6月22日至9月23日,台湾高雄(22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为: A.小-大-小 B.大-小-大 C.大-小 D.小-大,16,夏季下午4点放学,太阳还当空照;冬季时,天却慢慢地要暗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17,2、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18,晨昏线1、必须通过球心;2、必须与太阳直射点所处地平 面平行。,19,20,2、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1)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21,22,(2)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这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位于北半球,整个地球上越往北走的地方,昼越长;另一个半球情况与之相反。,(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之中昼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与之相反。,23,24,25,(4)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之中昼最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与之相反。,(5)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南、北极圈的极昼、极夜现象有且仅有各一天。,3、四季更替,26,小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