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9122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政 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情感,历史文化成就,民族的,世界的,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繁荣,本民族文化,其他民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主要手段,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中华文化,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2)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

2、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

3、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3)原则、要求和意义 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外域文化,或者妄

4、自菲薄、盲目崇拜外域文化的错误倾向。 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1比较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2比较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而文化的多元化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

5、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认为应淘汰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错误的,所以B、D不选;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A“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说法错误;通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感知民族文化的成就,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故C符合题

6、意。 【答案】 C,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曾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的“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让各个文明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习近平关于文明多样性的论述,说明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在于( )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 B C D 【解析】 都是从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说的,题目是从意义的角度来设问的,所以符合题目的逻辑要求,入选。 【答案

7、】 B,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解析】 “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说明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点,文化是民族的;赖特“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说明中西

8、方文化又有共通之处,文化是世界的,D正确应选;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创造力的源泉应是实践。 【答案】 D,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假如让你写一篇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政论文,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拒绝融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和平共处、文化渗透、扩大文化影响力 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解析】 A中“拒绝融合”的说法错误。B中“文化渗透”的说法错误。C中“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的说法

9、错误。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体现了中外文化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选D。 【答案】 D,1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考点二 文化传播,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推动

10、文化交流的意义 古代中华文化的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全面认识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的过程:文化交流,是学习和借鉴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2)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从而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世界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交

11、流的特点: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文化交流违背平等原则,推行文化霸权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4)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播。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5)文化交流的措施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6)原则: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7)媒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和大众传媒。 (8)任务: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

12、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9)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 ) 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A B C D,【解析】 “莎士比

13、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与英国歌剧的独特魅力,中英戏剧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强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确。强调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各的价值,不能笼统比较其大小,观点错误。 【答案】 A,2理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主体”的角度入手,即交流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交流对外国文化的意义,交流对世界文化的意义。 (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外国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促进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 (3)推

14、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材料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3文化传播的方式(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媒介),文化传播的途径有着丰

15、富的形式,而不仅限于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三种途径。特别是传媒多样性、载体多样化,使得文化传播的途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进旧的传媒的消失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是,旧的传媒并没有消失,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2014全国新课标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

16、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中华餐饮文化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 B C D,【解析】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浓郁的人文情怀,正确;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大众传媒以其独特的方式对餐饮文化进行提取,成为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正确;错误,中华饮食文化不是通过现代传媒“扩展”其内涵的。 【答案】 B,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