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89668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皇权,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三条主线: 第一、中央:皇权的不断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 第二、地方: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强化; 第三、官吏:官吏的选拔和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君权和相权的斗争,【学习要求】 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 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5.“法令一出”一目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材料一:“丞相之印章”

2、封泥,(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协助皇帝, 助理万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

3、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2)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4分),(2)原因: 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 相左; 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2分)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 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

4、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

5、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3)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3)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 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2分)趋势: 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分),汉武帝所用丞相12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

6、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汉,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两汉的内外朝,相权一分为二,“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朝”。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B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C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集权于中央 D提高外戚和宦官地位,打击重臣、排挤丞相,加强皇权,A,隋文帝(杨坚)

7、(541604年),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吏 户 礼 兵 刑 工,贵 富 贫 武 威 贱,(政事堂),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起草政令),(审核政令),(管理 政务),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相权一分为三,B,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2008山东卷)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

8、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B,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类语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9、?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皇帝和中书、门下省的大臣。 防止决策上的失误。,(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 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时代背景。,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3)实质:皇

10、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 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认识:我国封建制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 但唐朝初期,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由于唐初统治者的开明形成的现象。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 政权,皇帝,二 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中央政治制度,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设枢密使管军事,分割宰相军权;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宋代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参知政

11、事王安石曾对神宗说“名分有上下,如臣为参知政事,众以为过当。然曾公亮所批判,臣但有不著字,与公亮反复论可否,岂敢改公亮文字?”解读这段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曾公亮应是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 曾公亮与王安石之间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参知政事的权力相当于宰相 参知政事对朝廷政务有驳议权 A B C D,C,中书省,皇帝,一省制,原因: 元朝统治面积空前扩大,事务繁杂, 蒙古贵族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为了更便捷、高效处理全国事务,改三省为一省。,元,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即“腹里”亦由中书省

12、掌握。边远地区,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B,1、朱元璋废丞相制度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明,废丞相制度,设六部尚书,隶属皇帝。,2018/9/21,26,皇 帝,相权过重、威胁皇权,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

13、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有( ) 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除 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

14、权的社会 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 B C D,B,材料一:僭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内外奏章,他先取阅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15、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1)运用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胡惟庸“谋危社稷”直接因素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原因,同: 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发挥宰相参政辅政作用; 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2)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05上海卷)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答:殿阁大学士。,(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又仿效宋朝制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少能参决。,明成祖即位后,选拔一批亲信的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阁臣的设置从此成为常制,内阁制度基本形成。但阁臣的官阶远不及六部尚书,且不置官属,不得专制各部、院,实权仍很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