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8753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 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二,三,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一,二,三,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一,二,三,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开发和开放浦东 (1)战略意图: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3)开发概况: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一,二,三,2.改革开放的成就 (1)已形成经

2、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自主思考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有何具体内涵? 提示:“全方位”是指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多层次”是指既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沿边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还逐步开放内地;“宽领域”是指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逐步开放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探究点 关于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的不同 史料实证 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

3、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要小得多。危险有一点,不大。 摘编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6月30日)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和前提。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吸收外国资金”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提示:(1)目的:利用外资,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经济技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前提: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措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

4、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扩大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历史解释 (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

5、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典例剖析【例题】 有的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题目立意:近代以来,国际社会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社会。融入世界潮流,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本题就旨在通过对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考查,认识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解题指导:图片中的信息显示出,最高点出现在2001前后。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加入该组织的过程中,中国需同各成员签订多边国际公约。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