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风俗简介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8641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中风俗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汉中风俗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汉中风俗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汉中风俗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汉中风俗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中风俗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中风俗简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中,民俗大观园,汉中市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生活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一直被誉为“汉中四宝”。这“四宝”是“中华聚宝盆”的最佳注脚,这是汉中生态环境无比优越的见证,其中“四宝之首”的朱鹮为汉中市“市鸟”。 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汉中平原。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

2、物种的多样性。 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我的汉中,我的家,汉中历史悠久、人文远古,是华夏文明较早的开发地区之一。汉水流域是人类先祖起源地之一。由于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是我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产、饮食、习俗都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稻作文化麦粟文化在这里兼种并华;又处于荆楚、巴蜀、秦陇三大文化的撞击之中,兼容并蓄,吸收融合,发展升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水文化。历史上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逐渐撤消了汉中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治

3、所的地位,并入以关中地区为治所的行政单位,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在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案例中,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即使现在看来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似。,风俗缘起,民俗文化,1.陕南民歌,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

4、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2.传统民居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其中,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石板。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汉调桄桄又称汉中梆子戏,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

5、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4.端公戏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锣鼓草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

6、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特色饮食,汉中市内地形复杂,地域辽阔,“十里风土不一”,饮食习惯也有差异。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秦岭、巴山地区,二是汉中盆地及其川道地区。总体上饮食倾向于川味,南北皆汇。山区因水土气候影响,几天不吃肉心里燥慌,一年四季多喜欢吃腊肉,并备有干菜如干豆角、干蘑菇、干竹笋、干萝卜、洋芋片等煮腊肉,平常夏秋多食自产蔬菜,冬春以盐菜、泡菜、土豆及干菜。平川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吃肉多从集市买,习惯与城市居民相差不多。但平川及西部山区对酸味偏好,家家备有浆水盆,户户有酸菜坛

7、,一年四季酸味不断。宁强的川道地方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的谚语。所以汉中稀饭、面皮、菜豆腐、浆水面为家常便饭。,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面皮起源于汉中,已有数千年历史。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汉中面皮也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地方早餐。,汉中风味小吃面皮,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是汉中四大名小吃之一,原在汉中是招待宾客的佳肴。菜豆腐也算得上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绝。,汉中菜豆腐,浆水面,在汉中、关中和甘肃等地均有该名称的小吃,但做法有较大差异。汉中浆水面,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汉中浆水面,汉中粉皮是陕南汉中特色小吃之一,又称“片皮。制作原料为蕨根粉。,汉中粉皮,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