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8638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武器及其防护(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武器及其防护,抚顺市雷锋学校小学部 佟杰,前言,美国“9.11”事件之后发生的炭疽事件,敲响了生物战的警钟,由于生物武器被视为廉价的原子弹,生物恐怖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5个国家拥有生物战计划,并在加紧生物武器技术的研制、开发和生物战剂的储存,使用生物武器作为杀伤敌人手段的战争称为生物战。生物战的基本打击方式是在作战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施放生物战剂,造成对方军队和后方地区传染病流行,大面积农作物坏死,从而达到削弱对方国力和战斗力,破坏其战争潜力的行为。,内容提要,一、生物武器简述 二、生物战剂 三、生物武器施放的方式 四、生物武器的性能 五、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一、生物武

2、器简述,生物战剂及施放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杀伤人、畜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基因。 穷人的核弹,建造一个核武器库需耗资50亿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仅需要5000万美元 15-25个国家可能拥有生物武器。 5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可能拥有生物武器 伊拉克有生物武器兵工厂 生产19000升肉毒杆菌毒素和 8500升炭疽,二、生物战剂,第一代生物战剂利用传染病毒进行的细菌战 第二代生物战剂利用人工技术培养病菌进行的生物战 第三代生物战剂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的基因战 (一) 生物战剂的分类 (二) 侵入人体的途径,(一) 生物战剂的分类,1、 按照对人员伤害程度分为失能性战剂和

3、致死性战剂。 2、 按照所致病有无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战剂和非传染性战剂。 、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六种。,形态和病理分类,(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 疫杆菌、霍乱狐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 等。 (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二)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1、 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

4、呼吸道吸入人体,感染致病,如鼠疫、天花等。 2、 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等。,3、 接触带菌物品 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进入人体,如炭疽杆菌等。 4、 被带菌昆虫叮咬 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返回,三、生物武器施放的方式,1、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生物战剂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中,这种微粒和空气的混合体叫气溶胶。它能随风漂移,污染空气、地面、食物,并能渗入无防护设施的工事,人员吸入即能致病。 2、 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 昆虫、动物和杂物被生物战剂感染或污染后,以各种形式将病原体传给人员,使人致病. 3、 其他方法 派特务用生物战剂污染水

5、源、食物、通风管或撤退时遗弃带菌物品、尸体等。,生物武器施放的方式,无人驾驶的生物战剂投放飞机,返回,四、生物武器的性能,1、 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 某些生物战剂只要少数病菌侵入人体,就能引发病;某些生物战剂,如鼠疫杆菌等,有很强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群中传播,长期流行。 2、 污染面广 生物战剂有传染性,又可随风飘散,在气象、地形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 3、 不易被发现 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敌人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放,所投昆虫、动物容易和当地原有昆虫混淆,不易被人发现。,四、生物武器的性能,、基因武器的杀伤力会超过生物战剂的10倍、甚至上百倍,如果将“埃

6、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制作成基因武器,这些“生物原子弹”足以悄无声息地毁灭全球,因此,基因武器又被称作“末日武器”。基因武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对有生目标的攻击具有针对性,能够“识别”敌我这种武器对自己的士兵没有危险,但对另一个种族的人则是致命的。基因武器生产规模小而产量极高,没有辐射,难以检测,就是人被杀死也无特殊伤口,更难以及时救治。这种武器一旦用于实际作战,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尤其是那些存在种族冲突的国家,基因武器很可能被民族主义者用作进行种族灭绝的工具。,返回,五、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当遭到敌人生物武器袭击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生物战剂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体内,防护的方法类似

7、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1转移疏散要根据指挥部的统一挥及时向上风方向、高处转移,为防止人体表面遭到污染或昆虫叮咬 ,应使用各种防护器材。从生物战剂污染区内撤离后,人员、物品均应经过洗消,方法与遭化学武器袭击的消洗相同。 2药物预防对生物武器最有效的防护是免疫接种,要根据统一安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能力。 3防止传染对污染区要实行隔离、封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发现传染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转移疏散 药物预防 隔离封锁,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在毒袭情况下作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美国国防部前部长科恩在注射炭疽疫苗 美军士兵进行防化演习,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德国生产的核生化防护套装 和

8、便携式洗消设备,对生物武器的防护,生物战剂侦测车,然而,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所带来的变革作用并不会仅仅限于表面,而将渗透到事物的全过程,从而引起一场彻底的革命。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的形态也许将会发生彻底改变,人类会更清醒、更理智,普天下热爱和平的人们必定会鼎力携手送走“瘟神”!,生物武器施放的方式,1、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2、 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 3、 其他方法,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吸入. 误食. 接触带菌物品. 被带菌昆虫叮咬.,个人防护器材及其防护,防毒面具 防毒衣 防毒手套,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防毒口罩 防毒眼睛,侵华日军731部队在用活人作细菌实验,新的病毒性战剂不断增加,图为名噪一时的“埃博拉”病毒,再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