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8635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猪病防治炭疽(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炭 疽 (Anthrax),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后天然孔流血、血液为紫红色(似煤焦油样)、凝固不良,尸僵不全、鼓气、迅速腐败,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脾脏显著肿大。,病 原,炭疽杆菌1.形态结构 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相连端平直,呈竹节状,游离端钝圆。在动物体内有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12-42)可形成芽胞。从炭疽病猪分离的菌体形态不典型,呈细长弯曲或捻转状杆菌,荚膜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有的菌体膨胀、轮廓不明显,甚至只见菌影。,死于炭疽的新鲜动物的血液涂片经 姬姆萨染色

2、可见大量菌体,组织涂片中的炭疽杆菌形态,炭疽杆菌荚膜,感染牛体内大量炭疽荚膜,脾脏中大量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在病料检验中呈多 散在或呈短链排列,2.培养特性 需氧和兼性需氧菌,一般培养基上都可生长。(1)肉汤培养基 培养12-48h,上面的液体透亮,管底有絮状沉淀物,轻摇沉淀物可上浮,一般不形成菌膜。(2)固体培养基 在鲜血琼脂上,于5%-10%CO2条件下培养,可形成光滑性菌落,不溶血。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菌落(粗糙型),在低倍显微镜下菌落的边缘呈卷发状。(3)明胶穿刺培养基 沿穿刺线由上而下生长,呈倒立的松树状,随时间延长,液化后呈“漏斗”状。,炭疽杆菌

3、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24h后,长成灰白色、扁平、不透明菌落,表面干燥,边缘呈卷发状,经24h培养后典型的炭疽杆菌菌落,在PLET培养基上生长的炭疽杆菌菌落,3.抵抗力 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浓度常用消毒药都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芽胞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50年以上,干热15060min、高压12115磅15min、煮沸30min可将其杀死,常用消毒剂为20%漂白粉、10%氢氧化钠、2%-4%甲醛、0.5%过氧乙酸。 对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草食兽最易感,包括羊、牛、驴、马、水牛

4、、骆驼、鹿和象等,猪感受性很低,犬、猫最低,家禽一般不感染,实验动物中小鼠和豚鼠最易感。人也易感,但有一定抵抗力。,2.传染源 主要是病畜,其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污染土壤、水源、牧地,形成芽胞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吸血昆虫叮咬和呼吸道感染。4.流行特点 发生有一定地区性,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且以夏季雨水多、洪水泛滥、吸血昆虫多时易发生。,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5d,最长是14d。1.全身性炭疽 表现3种类型(1)最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初期,多发于羊和部分牛。1)发病急剧,表现突然站立不稳、摇晃。2)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3)昏迷、倒卧、全身战栗、心悸亢进。

5、4)濒死期天然孔出血,不易凝固。1-2h死亡,绵羊在出现症状后数分钟死亡。病死率100%。,病死于炭疽的牛瘤胃膨气,天然孔流血,见肛门突出,流血,病死于炭疽, 天然孔流血,(2)急性型 常见,多发于牛和部分马。1)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弱或停止。2)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或有小出血点。3)初期便秘,后腹痛、腹泻,便中带血。 4)尿呈暗红色;孕畜流产。5)病初兴奋不安,很快转入沉郁、昏迷。6)濒死期体温急剧下降、呼吸极度困难、出现痉挛症状、发抖,多于1-2d内死亡。病死率80%。,(3)亚急性型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比较缓和、病程较长,约3-5d。常在喉部、颈部

6、、胸前、腹下、肩胛或乳房等部皮肤、直肠或口腔粘膜等处发生炭疽痈(局部肿胀),初期硬固、有热痛,后逐渐变冷无痛,中央部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2.局部炭疽 多见于猪(1)咽型炭疽 此型常见,表现为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明显肿胀,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症状严重时,粘膜发绀,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多数病例表现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多在宰后才发现有病变。(2)肠型炭疽 常伴有消化道症状,表现停食、呕吐、拉稀、便血。(3)肺型炭疽 表现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呼吸困难,病理变化,对炭疽病畜尸体禁止剖检,只能在有特殊设备的解剖室或在埋葬坑旁进行。1.急性炭疽 呈败血症病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7、:(1)尸体迅速腐败,腹部异常膨大,肛门突出,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暗红色、粘稠状、煤焦油样的血液,且不易凝固;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2)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呈黄色或红色胶冻样浸润,并且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胸膜、肠系膜、肾周围结缔组织也会出现同样的变化。 (3)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胶冻样浸润附近的淋巴结高度的肿胀,切面多汁,呈砖红色,并且有出血点。(4)全身浆膜、粘膜和肌肉都有出血点。,(5)除最急性性病例外,脾脏都是肿大,是通常的2-5倍,脾髓暗红色软化如泥,切面的刮过量大。但不同动物脾脏的肿胀程度不同,牛、马最为严重,猪、羊轻度肿胀。(6)消化道特别是小肠,其次是胃和大肠,它的粘膜和粘

8、膜下层肿胀,呈深红色,并有小的出血点。肠道上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显著的肿大,形成溃疡。(7)肝、肾、心变性,松软、易碎,肺充血、水肿。,颈部水肿、出血,颌下淋巴结病变,肠系膜淋巴结病变,死于炭疽的角羚脾脏显著肿大,舌痈,器官对比,2. 局部炭疽病变(1)咽型炭疽 病初淋巴结湿润、松软,随后变硬变干,失去光泽,切面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橙红色,切面有凹下的坏死灶 。(2)肠型炭疽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浆膜可见暗红色的病灶,粘膜出血,粘膜病灶上有纤维素形成伪膜覆盖。(3)肺型炭疽 肺门淋巴结肿胀,肺脏的表面有病灶,病灶出血、呈暗红色结节,结节与周围结缔组织分界较为明显。,诊 断,1.临床诊断

9、根据动物生前表现、死亡后的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可作出初步诊断。2.实验室诊断 主要是与芽胞杆菌属中的其他芽胞杆菌(如蜡样芽胞杆菌、柱状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等)相区别。(1)涂片镜检 取耳静脉血1滴,涂片、碱性美蓝染色、镜检,看有无带荚膜的大杆菌(炭疽杆菌)。若有,要进一步确诊。,实验室诊断,(2)菌落观察 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菌落时,伪炭疽杆菌只能见到菌落的边缘有卷发状,而炭疽杆菌则在菌落中央也能清晰地看到卷发状。(3)运动力试验 炭疽杆菌不能运动(但我国发现大多数菌株在37培养条件下有运动性),而大多数伪炭疽杆菌则能运动。,(4)肉汤培养形状观察 炭疽杆菌的肉汤培养产生

10、一种絮状或粘性沉淀但上层液清亮,而伪炭疽杆菌则产生一致的混浊,有或无菌膜。 (5)溶血试验 炭疽杆菌不发生溶血,而大多数伪炭疽杆菌能引起溶血(-溶血)。,(6)串珠试验(青霉素敏感实验) 炭疽杆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失去细胞壁,变成球形(即L细胞),似串珠一样;而伪炭疽杆菌则一般能抵抗青霉素,或表现生长抑制,或只能轻微变形。 (7)噬菌体试验 用特异噬菌体进行试验,能裂解者为炭疽杆菌,否则为伪炭疽杆菌。 (8)动物试验 将病料接种于小鼠,看能否致死,死后能否从小鼠血液、脏器涂片中观察到有大杆菌。,小鼠接种试验,(9)Ascoli氏反应(环状沉淀试验) 将病料的组织浸出液与特异的抗血清进

11、行反应,观察能否出现白色沉淀环。(10)荧光抗体诊断 将病料触片或培养物涂片,滴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抗体,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鉴别诊断 应与急性中毒、巴氏杆菌病、气肿疽、恶性水肿病相鉴别。,防 制,1.无病地区 对于发生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动物,不许解剖,也不能食用,一定要在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妥善处理。2.常发地区 经常或近2-3年发生过的地区。(1)每年定期预防注射 常用无毒炭疽芽胞苗(对山羊不宜使用)及炭疽芽胞号苗。(2)疫源地处理 常发地区要找到疫源地,在疫源地种植一些能影响炭疽的植物。如大葱、大蒜、小麦、甘蔗、土豆等 。,3.发病时的措施(1)及早诊断并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封锁现场,

12、就地隔离患病动物,派专人负责。(2)污染场地(运动场、厩舍等)要认真消毒(用10%NaOH、10%漂白粉);对运输尸体的车辆要进行消毒,对污染的饲草、饲料、粪便要进行消毒或焚烧。,(3)对患病动物用抗炭疽血清、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等)治疗。对同群动物用抗血清和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疫苗接种。对受威胁地区的易感动物要紧急接种疫苗。,(4)对死亡的动物严禁解剖,用不漏水的车辆运到化制厂化制;或运到偏僻的地方深埋,尸体距地面不少于2米,并且表面要撒上石灰、漂白粉,在深埋的地方要插上标志。(5)在最后一头患病动物死亡或痊愈以后,经过该病最长的潜伏期(14d左右),

13、进行终末消毒,然后解除封锁。,4.肉联厂(或屠宰场)发现病畜时的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人员不得随便走动。(2)取病料尽快送化验室化验,1小时内做出诊断。(3)若确诊为炭疽,把周围的胴体等全部送往化制车间化制;对于场地、工作人员的服装、工具要消毒;对污染的水也要用10%的氢氧化钠(1:2)或10%漂白粉(1:41:6,即1份10%漂白粉加入4-6份的污水)进行消毒。,公共卫生,人类感染炭疽一般是由于接触病畜及产品或由于吸血昆虫叮咬而形成。1.皮肤型 主要由于解剖、屠宰病畜,搬运、加工和处理污染的畜产品等经过皮肤的创伤感染,或经吸血昆虫叮咬感染。表现局部发生肿胀、疼痛,形成红斑、丘疹、水疱、坏死、溃疡,表面有灰色痂皮覆盖。若治疗不当,易引起败血症、菌血症而死亡。,Day 10,Day 6,Day 4,2.肺型 加工、处理被污染的皮毛时,吸入带有炭疽芽胞的尘埃而感染(通过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胸闷、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等,2-3d死亡。3.肠型 由于食入炭疽病畜的肉或含有炭疽芽胞的水或食物而感染,表现为发烧、腹痛、腹泻、带有血液、腹膜炎等,3-4d死亡。,4.脑膜炎型 由全身感染引起的,表现高热、抽搐、昏迷、最后死亡。早期用抗生素和抗炭疽血清治疗,可以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