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88521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四 化学实验基础 第13讲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3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三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回 扣 基 础,1分离、提纯和检验的常用方法 (1)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 (2)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3)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 (4)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5)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 ) (6)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 (7)用升华法分离碘单质和沙子的混合物( ) (8)用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2、 ) (9)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甲苯的混合物( ) (10)用蒸馏法分离酒精与苯酚(沸点为182 )的混合物(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1)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用_。 (2)分离固体和液体用_。 (3)分离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用_。 (4)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用_。 答案: (1)c (2)a (3)d (4)b,三 年 高 考,3(2016全国甲卷,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取少量样品加入

3、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解析: A项中,NaHCO3、Al(OH)3加入足量水中,NaHCO3溶解,Al(OH)3不溶解;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NaHCO3、Al(OH)3均能与H2SO4反应,最后不会有固体剩余。B项中,NaHCO3溶于水,AgCl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盐酸,AgCl仍不溶解。C项中Na2SO3溶于水,BaCO3不溶于水,BaCO3能溶于稀盐酸:BaCO32HCl= BaCl2H2OCO2,Na2SO3、

4、BaCO3均能与稀H2SO4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BaCO3H2SO4 =BaSO4H2OCO2。D项中,CuSO4和Na2CO3都能溶于稀硫酸。 答案: C,4(2016全国丙卷,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 A项,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以免发生液滴飞溅,错误;B项,加热KMnO4制取O2,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炸裂试管,错误;C项,制备纯净Cl2时,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再通过浓H2SO4干燥气体,错误;D项,萃取操

5、作时,先从下口放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操作正确。 答案: D,5(2015天津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解析: A项,在溶液中加KSCN可检验Fe3的存在,但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无Fe2,错误;B项,无水CuSO4遇水蒸气生成蓝色的CuSO5H2O晶体,常用无水CuSO4来证明水分的存在,正确;C项,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只能

6、证明原粉末中有Na,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无K,错误;D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CO2、SO2,错误。 答案: B,6(2013课标全国卷,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解析: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A错误;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是由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故C错误;乙醚和丁醇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D正确。 答案: D,两 年 模 拟,题组一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7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 A项溶液中可能含有Ag,从而生成A

7、gCl沉淀;B项中溶液最终呈血红色,说明加氯水后的溶液中存在Fe3,但在此之前并不显血红色,说明Fe3是由Fe2氧化得到;C项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就是SO2,还可能是其他气体,如氯气或O3等;D项中能跟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而醛基还可能存在于葡萄糖、甲酸、甲酸酯或甲酸盐中。 答案: B,解析: 将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开始无气体产生,随后产生气体,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立即产生气体,A项正确;Fe3、Br2均能将I氧化成I2,即两种溶液均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色,故淀粉KI溶液无法将它们鉴别开,B项错误;三种溶液相互滴加时,产生气体、无明显现

8、象的为NaHCO3溶液,生成沉淀、无明显现象的为BaCl2溶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的是H2SO4溶液,因此可以鉴别出Na2CO3、BaCl2、H2SO4,C项正确;乙醇与紫色石蕊溶液互溶,乙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紫色石蕊溶液加入苯中分层,D项正确。 答案: B,题组二 物质分离、提纯物理方法的选择 9(2016安徽宿州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或提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从FeCl2溶液中制取FeCl2晶体 B图:从制取Fe(OH)3胶体的混合物中提纯胶体 C图: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得到纯溴 D图:分离苯和甲苯,解析: A项,FeCl2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产生Fe(OH)2和HCl,加

9、热HCl会挥发,引起水解平衡不断右移,且Fe(OH)2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Fe(OH)3,所以要在HCl气氛中加热蒸发FeCl2溶液才能制得FeCl2晶体,错误;B项,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因此提纯胶体应使用渗析的方法,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错误;C项,用CCl4萃取后,再经蒸馏才能得到纯溴,错误;D项,苯和甲苯是互溶的液体且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正确。 答案: D,10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1)需要用到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用到蒸馏装置,解析:

10、滤液与不溶物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A项正确;分离水层与有机层,需要分液漏斗,B项正确;溶液蒸发结晶应用蒸发皿,C项错误;用蒸馏的方法从有机层溶液中蒸出甲苯,D项正确。 答案: C,题组三 物质分离、提纯化学方法的选择 11(2016湖南十校联考)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有错误的是( ),解析: A项中引入了新杂质,故错误;B项,SO2能够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CO2不能,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CO2;C项,SiO2不溶于盐酸,Al2O3能溶于盐酸,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纯净的SiO2;D项,乙酸和CaO反应生成沸点较高的乙酸钙,通过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乙醇。 答案: A,12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

11、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 A项,利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需要加热,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B项,洗气装置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且Cl2和HCl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项,MnO2不溶于水,MnCl2能溶于水,因此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正确;D项,MnCl2为强酸弱碱盐,易发生水解反应,直接蒸发溶剂,不能得到纯净的MnCl24H2O,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C,查 缺 补 漏,1物质分离、提纯的7种物理方法 (1)过滤 (2)结晶 (3)蒸馏(分馏) (4)萃取 (5)分液 (6)升华 (7)渗析 2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分离(提纯)方法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