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8512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7.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课件,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导 言,主讲 冯雅新,大学课件,2, “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有何异同? 学习“纲要”课达到怎样的目的? 本学期“纲要”课有什么安排和学习要求?,大学课件,3,“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 有何异同?,大学课件,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首先是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我国、尤其在北京大学有着悠长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传统。,大学课件,5,从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大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和政治系先后开设了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大学课件,6,当年的一份试卷,试卷封面印有六个套红大字:“

2、北京大学试卷”。有四个墨印字:“唯物史观”。试卷为竖红条十行纸,两面折合。在折合处也印有套红“北京大学试卷” 六个字。,大学课件,7,试卷上还有“北京大学政治系二年级(贺廷珊) 评定 玖拾伍分 第26号 民国十二年学科试验” 等字样。它从考试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李大钊在北大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况。,大学课件,8,试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 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试题,大学课件,9,答卷,“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批判的序文里,正式发表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马氏的意思,似欲把史和社会对照着想。按他的大意,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大学课件,10,

3、“又说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的基础构造。”“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说明社会的变革,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便是马氏唯物史观的大意。”,大学课件,11,“唯物史观出世后,这些唯心解释的企图,都一一失败了,不得不进取于唯物的解释,史学的价值,才日日提高,日日昌明,。所以有历史眼光的人,都说马克思是辟新路的持刀者,是历史上最大的新纪元。由他影响观之,马氏真不愧为纪元人!”,大学课件,12,两个小问题,你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理论教育状况吗? 政治理论课只有中国独有吗?,大学课件,13,荷兰学者兰格维尔德认为:“

4、政治教育是有意识地传输参与政治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态度和技能。” 也就是说,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告诉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大学课件,14,兰格维尔德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指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悠久政治教育历史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德国,再次是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大学课件,15,19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表现出以下特征: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日益强化的政治功能;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百花齐放的社会适应性,等等。,大学课件,1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相关

5、内容摘录:,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战略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战略目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大学课件,17,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学课件,18,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

6、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大学课件,19,战略主题:“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

7、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课件,20,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战略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在大学生中持续开设政治理论课尤其具有必要性。,大学课件,21,自2004年起,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政治理论课设置的新方案开始酝酿。,大学课件,22,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即16号文件)。,大学课件,23, 2005年2月,中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

8、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即教社政20055号文件),具体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案。同时,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 。,大学课件,24,大学课件,25, 2005年3月,中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学课件,26,该通知规定,自2006年9月起,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9起简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9、,大学课件,2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同时也是一门历史课,是以历史教育的形式凸现政治教育的功能。,1949年建国初期的天安门城楼,2009年建国60年的天安门城楼,大学课件,28,不同时期的北京饭店,大学课件,29,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红楼,大学课件,30,中国近代思想家章炳麟在言及历史与政治关系时曾说“政治之学,非深明历史不可。”美国新史学家司科特(J.W.Scott)在1989年与传统史学的论战中开诚布公地指出“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大学课件,31,历史学的核心还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政治史。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政治是历史的脊梁。也就是说,历史

10、研究的是大问题,是与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大问题。历史学是治国安邦的必修课程。,大学课件,32,历史科学具有“伦理教育”、“经验借鉴”、“文化积累与传播”、“对社会的规律性认识”等社会功能;史学研究可以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发扬、光大爱国主义传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战略策略的制定”发生影响,“提倡高尚的社会伦理道德”等方式为现实服务。,大学课件,33,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意大利历史学家贝尼提托克洛齐认为,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过去行为者的思想和精神并不会消失,而是超越具体的人事,在当代的情境中复活并生存着。因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11、”,大学课件,34,罗马历史学家李维说:“往事研究特别富于教益,富于成效,因为从录于珍贵碑文的历史档案中可看到各种各样的范例。你可以从中为自己和自己的国家选择能够模仿的榜样,也可以从中觉察到源自起点的或过程中与最后的失误,并将之杜绝。”,大学课件,35,客观的历史不可能重演,但在科学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可以复制,可以传授。学习历史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务的方法,并可以加增认知事实和判断事实的力量”;可以使人在运动和发展中明确方向,定位自己,定位自己的行为;可以使人在矛盾中分辨主次,看清大势,把握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杨共乐:历史学之管理价值,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第58页。),大学课件,

12、36,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龚自珍,大学课件,37,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 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大学课件,38,“历史不是一门急功近利的学科,而是真正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智慧的学问。” “无论个人具体的追求是什么,总是要在历史的脉络中探求今天,也要通过中国的历史了解历史的中国。这种丰厚的积淀,是我们心灵中的魂与根,是精神上充实感的由来,这也正是历史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北京大学历史系邓小南,大学课件,39,“软实力”概念是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的概念。“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

13、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大学课件,40,“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等等。,大学课件,41,有一位浙江的中学生说,他很喜欢历史,为什么?因为,历史就是“Hi,story!”是这样吗?,大学课件,42,学习“纲要” 达到怎样的目的?,大学课件,43

14、,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学课件,44,同时,深刻认识和理解“六个为什么”?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大学课件,45,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15、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大学课件,4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安排和 学习要求,大学课件,47,教学计划,大学课件,48,大学课件,49,中国近代史,李侃等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第4版。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现代史 (19192000) (上、下),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共产党通史5卷本,沙健孙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多卷本,李新、

16、陈铁健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大学课件,50,1922年10月13日,蒋介石写信给蒋经国:“如果从现在到毕业,不脱一课,则你的学问品行,自然而然就会好了。学生最要紧的就是上课时候,不顾闲野,教员所说的话,句句听得明明白白,则功课自然容易精专,学业亦自然容易进步了。”(蒋介石日记揭密上,第55-56页。),大学课件,51,第1讲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 入侵与近代中国的 主要矛盾,大学课件,52,请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怎样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评析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如何评价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及其失败?中国近代面临的主要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大学课件,53,一 为什么近代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