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8333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新课程改革调查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法概述,一、什么是调查法二、调查法的分类三、调查法的特点及其局限,一、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法,作为一种经验性研究方法,它 主要通过实施不同形式的调查,搜集第一 手的事实与经验材料,并在分析这些事实 和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有关研究结论。,(一)教育调查法,19世纪末,出现了专门的教育调查。1897年,美国人赖斯开展的学校“拼写练习”调查,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组织的专门性的教育调查。1925年,斯坦福大学编辑出版了学校调查一书,这为调查法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教育调查法,我国教育调查: 建国前,盛行于西方的教育调查热就曾对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建国以后,我国对教育调查非常重视

2、,但那时,教育调查还主要是用于总结先进经验和调查一些现实问题。而基础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的教育调查只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有较大的发展的。,(二)定义的讨论,叶澜:调查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裴娣娜: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二、调查法的类型,(一)按调查方式分类 1 问卷法 2访谈法 3调查表法 4观察法 5测验法,二、调查法的类型,1、问卷调查法指研究者在明确调查目的,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设计好调查问卷,由被调查对象如实回答完问卷,经过统计分析而得出调查结果的一种调查方法。2、访谈法指研

3、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受访对象,拟定访谈提纲,通过访问者与受访者之间围绕访谈提纲以一定的交谈方式进行交流,从而获取相关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二、调查法的类型,3、调查表法以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将调查表发给被调查对象后,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调查表列出的项目或表格逐一填写(多为具体数据),从而获得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4、观察法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或对象进行系统考察,并做好记录,继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二、调查法的类型,5、测验法以一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验题目对研究对象施测,从而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生理、心理素质、知识、技

4、能、技巧等方面的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二、调查法的类型,(二)按调查对象选择范围分类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专家调查,二、调查法的类型,1普遍调查就某一问题对全体研究对象全部进行的调查比如全国人口普查、教育普查如对全班学生进行的考试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该班学生学习状况的一次普遍调查。2抽样调查全国人口普查,每隔8年进行一次,中间还有1%抽样调查,10%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结果和普查的结果都比较接近。,二、调查法的类型,3个案调查 特点:调查范围集中,调查比较深入,能获得详细而深入的资料。4专家调查 专家调查主要包括函询调查和专家会议调查。,抽样的原则(五个),第一,在总体中抽取,而不是在总体

5、的一部分中抽取。第二,抽样重要是随机抽取,随机抽取的意义就在于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有相等的抽取的机会。,抽样的原则,第三,抽取的样本在质上要求总体一致,在量上要保证有足够的样本,满足统计处理的要求。第四,抽样单位要明确,同一研究中抽样单位不能改变。第五,经济实用为原则。,怎样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 2有序抽样 3分类按比例抽样 4整群抽样 5分阶段抽样,三、调查法的特点及其局限,(一)调查法的特点:科学的精神特质1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材料:经验事实 研究结果是可复制、可验证2研究过程的非干预性 调查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取事实材料,(一)调查法的特点,3间接性 狭义的调查法和观察法相比,具有间接性。它不像观察法那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在现场发生的行为表现特点:调查法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深入到直接观察所不能达到的思想精神领域,(二)调查法的局限性,1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操作控制,只是研究者去发现、描述和分析,带有一定的被动性。难以确切地判断影响事物或事件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二)调查法的局限性,2狭义的调查法比观察法的实施更多地受到研究对象的制约。3难以避免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往往容易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