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87874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2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前辅导 教育学,考 试 指 南,1、考试严格控制在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内。(了解识记掌握理解) 2、教育学要及时反映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和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两个重要文件, 以及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发布的时间 3、考试要求学生要能把学科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既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核,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借以巩固知识,掌握理论,提高能力。 4、 安排好复习,例: 1、推进素质教育,要开展以培训 _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A 全体教师

2、; B 学生; C 教师; D 学校领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_A 1985年 B 1986年 C 1993年 D 1995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年 新义务教育法,试 卷 结 构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10分 3、判断说明题20分 4、简答题20分 5、论述题30分,绪 论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甲骨文中的“教”与“学”,教育的词源,最早将教、育连在一起使用: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3、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最早对教育一词做出正确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说文解字 西方:education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引出、导出的意思,教育的定义,广义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在社会上、家庭中、学校里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现象分析,例: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教育的概念 母鸡教小鸡啄虫子 小孩子把手指伸到火苗上,被灼伤,

4、受到教育 完全的自学 父母教育子女 教师教育学生 师傅带徒弟 社会团体教育自己的成员 广播电视教学 看完这篇小说,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 特点:、目的性;、专业性 受教育者 特点:、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体性 教育内容 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性、形态的多样性例: 在学校教育的各因素中,_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是以_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_的一门社会科学、_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复习要求,见大纲P,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萌芽、创立、发展,教育学的萌芽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西方古代教育学思

5、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因材施教。 启发性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道德教育的内容“仁、礼、孝” 身体力行。“敏于事而慎于言” 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 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差不多的,但由于环境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习性发生了重大差异,()孔子因材施教,有一次,空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6、?“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有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么?“ 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的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恭,办事忧郁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是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

7、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

8、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无收获。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思维在人认识客观世界乃至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更应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正如人摄取食物一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

9、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牛顿思考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波义尔思考紫罗兰发明了指示剂。 今天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海潮的知识海洋,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达到光明的彼岸的。因此,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世界得以崛起的希望。,()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仁、

10、礼、孝”,克己复礼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身体力

11、行,“敏于事而慎于言” “讷于言而敏于行 ” 做事情要勤劳敏捷,而说话则要谨慎小心。,()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从失败和成功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人,才能有大成就。 (2)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1、教育的作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要教化百姓,并形成

12、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2、教育制度。小成和大成 3、课内外结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4、教学原则 “豫时孙摩”四大原则禁于未发之为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 “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13、开而弗达” 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5、教师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大学,1、教育目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达到教育目的的步骤和方法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4、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1、何谓教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2、何谓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

15、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3、教育目标。“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当他实行时就是一个诚字。4、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 “产婆术”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教育学创立标志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捷克) 教育漫话 洛克(英) 爱弥尔 卢梭(法) 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德) 人的教育 福禄倍尔(德)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第斯多惠(德) 教育论 斯宾塞(英) 人是教育的对象 乌申斯基(俄)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